赤水河疏浚与川盐(仁岸)入黔

2017-11-29 21:25张祥光
贵州文史丛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赤水河

张祥光

摘 要:张广泗上疏朝廷,于乾隆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闰三月,首浚赤水河,疏通68处险滩,使川盐由四川合江经赤水河到仁岸茅台村,运输路程大大缩短,盐价渐平,对黔人“斗米斤盐”之负担有所减轻,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文中还对赤水河源流及遵义知府陈玉是否参与赤水河疏浚、吴登举之死等问题,均有论述与考辨。

关键词:赤水河 疏浚 川盐入黔

中图分类号:K249.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4-50-54

清朝承袭汉唐以来食盐专卖制度,禁止私营,民间俗称“官盐”。同时清代对于食盐产区向销售地域,作了规定。《清史稿·食货志》“盐法”条下载明,除蒙古、新疆外,对内地产盐十一区:长芦、奉天、山东、两淮、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河东、陕甘,作了销售划分。由于贵州不产盐,按“盐法”规定,由广东、四川所生产之盐,销售贵州。四川行销黔省之盐总称边岸,通过边岸四路,即所称仁、永、綦、涪四岸进入贵州,由仁岸进入贵州之盐,就由赤入河运输到仁岸茅台村再转入贵州各地。

张广泗奏请疏浚赤水河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南岸的一级支流,它的发源地及在贵州境内的“河长”各书有不同的记载。仅举三书。1990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地理》谓:赤水河“有二源:西源在云南镇雄境内;南源在毕节青场。在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干流全长523.5千米,其中,省内河长450千米。”2005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百科全书》谓: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威信县雨河乡,干流进入贵州西部毕节市后成为川黔界河,流经金沙县、习水县、赤水市后,在合江汇入长江。全长378千米,其中贵州境内299千米。”200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第六版)谓:赤水河“源出云南省镇雄县,经贵州省赤水市到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长523千米”。《辞海》所载的发源地与干流长度,与《贵州省地理》一书,略有少差别但较吻合。而《贵州百科全书》与上述的书差别较大。在科学测绘发达的今天,这样大的差别,使人很难理解。

乾隆十年,时任贵州省总督兼巡抚的张广泗(当时贵州专设总督)派凯里营都司刘奇伟、威宁吏目王步云、遵义县县尉诸曜、镇远标外司张贵四人,就疏浚赤水河进行勘查,四人将赤水河流域滩险勘查后,绘图向张广泗汇报,张广泗即上奏朝迁,请疏浚赤水河。当时张广泗请求疏浚赤水河的目的,还不是川盐入黔的问题,而是贵州所产之铜、铅如何运出的问题。乾隆十年四月庚申(1745年5月19日)工部即答复:“贵州总督张广泗疏称,黔省威宁、大定等府州县,崇山峻岭,不通舟楫,所产铜、铅,陆运维艰,合之滇省运京铜,每年千余斤,皆取道于威宁、毕节。驮马短少,趱运不前,查有大定府毕节县属之赤水河,下接遵义仁怀县属之猿猴地方,若将此河开凿通舟,即可顺流直达四川重庆水次。委员勘估,水程五百余里,计应开修大小六十八滩,约需银四万七千余两。此河开通,每年可省脚价银一万三、四千两,以三年馀之节省,即可抵补开河工费。再黔省食盐,例销川引,若开修赤水河,盐船亦可通行,盐价立见平减。”很快得到批示:“奉旨俞允。” (《清实录·高宗实录》卷二三九)朝廷同意了张广泗奏疏。于是赤水河68险滩疏浚工程,于是年十一月一日开工,第二年闰三月一日竣工,时间约半年,用银三万八千六百余两。该工程完工后,四月,乾隆皇帝得知并没有用到原估价四万七千余两之银,便下旨查问:“据张广泗奏称,开修河道工价,原估银四万七千余两,约以三年运铅脚价节省银两补还,不必另动帑项。今河工已竣,用过银三万八千余两,较之原估节省将及万金,所有开河工费,只须二年,即补苴还项等语。可传询问张广泗,此项节省银两,既系从前张广泗,改陆运为水运,通计铅、铜两项每年可节省一万三、四千两之内,今河工告竣较之原估,又有节省,作何归结?并将来开河工费归还之后,所有节省,如何办理之处,令其具折以闻”。(《清实录·高宗实录》卷二六五)乾隆皇帝要求张广泗上折回答。张广泗即上奏,其馀款“奏明归公”。乾隆皇帝对此事又下旨,“谕军机大臣等:贵州铜、铅馀息一案,乾隆十一年,总督张广泗折奏,经军机大臣议复,准其留充公用。朕以黔省乃苗疆重地,以此项银两既已归公,恐将来遇有公事办理或致妨碍,因谕孙绍武令其察奏。”(同上,卷三二二)。

张广泗在贵州任职期间,疏通河道,不只赤水河,还有对清水江和都柳江的疏通。(乾隆)《贵州通志》晏斯盛《黔中水道考》载:“清江,古曰剑河,又曰长河,旧陷苗境,舟楫不通。雍正七年,总督鄂公(讳)尔泰,巡抚张公(讳)广泗,奉旨清厘,夷人归诚,题请开浚自都匀府至湖广黔阳县总长一千二十余里,遄行无阻。”清江即清水江,为沅水上游,发源于贵定斗蓬山南麓,流贯黔南州,经天柱县流入湖南,在常德附近流入洞庭湖。《黔中水道考》又载:“古州江亦曰都江,旧陷苗境,雍正七年,总督鄂、巡抚张,奉命清厘,夷人归诚,黔粤舟行无阻。其上源有邦水河,出都匀府,东南合三道河,流入独山州,至滥土汎右合马肠水,左合滥土司西南溪水东流为都江。”都江即都柳江,是紅水河左岸支流柳江的上游,源于独山县拉林乡,经从江入广西。

对清水江和都柳江的疏通,晏斯盛叙述为鄂尔泰、张广泗倡修。雍正时鄂尔泰为云贵总督,张广泗为贵州巡抚,应该说此两江的疏通具体负责的是张广泗。从上述可见,张广泗在雍正、乾隆任职于贵州期间,先后疏通了三条河流。

张广泗,汉军镶红旗人,由监生捐纳知府。康熙六十一年选拔贵州思州,雍正五年初任黎平知府,雍正五年十一月为贵州按察使,雍正六年七月升任贵州巡抚,乾隆元年任贵州总督兼贵州巡抚(时贵州设总督),乾隆六年完成了(乾隆)《贵州通志》。张广泗终生结局是很不幸的,乾隆十二年二月,四川金川土司莎罗奔叛,命张广泗为川陕总督带兵征讨,乾隆十三年十二月,朝廷“以广泗在金川久无功,又与经略纳亲龃龉,逮至京,上亲鞫之,以广泗有功,意欲原之。而广泗供,有不逊语。命军机大臣会同刑部议罪。以失语,军机论如律。”(民国《贵州通志·宦迹志》)后被处死。endprint

三知府与赤水河疏浚

赤水河疏浚负责具体工作和监督等工程的,从史籍资料看有三知府,即大定知府王允浩、遵义知府陈玉以及乾隆十四年任大定知府之四十七,四十七提出“岁修之法”。

王允浩,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张广泗奏请疏浚赤水河时,王允浩时任大定知府。关于王允浩负责疏浚赤水河史实,(道光)《大定府志》载:“(乾隆)十年,总督张广泗谓:云贵二省官运铜、铅,悉由陆路,岭阪峻而脚费多,且贵州民食川盐皆负运而来,亦甚艰苦。川贵之间,有赤水河可通舟至仁怀之猿猴河鸡心滩,而自鸡心滩泝至赤水之天鼓岩五百余里,有巨滩六十八,若凿之以通舟,则官民咸利,乃具疏入奏,允之。遂借支闲款银三万八千六百四十二两有奇,招工开凿。下游自盐井至鸡心滩,凡四十一滩在遵义境者,令遵义知府陈玉。上游自天鼓岩至新滩,凡二十七滩在大定境者,令允浩监之。”王允浩时任大定知府,他监修是责无旁贷。

陈玉,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乾隆三年任遵义知府。他在遵义知府任上,从山东引种山蚕成功,发展了遵义的丝绸业。

在《仁怀直隶厅志》《大定府志》《贵阳府志》《安顺府志》等有史料价值志书中,都记载遵义知府陈玉参与“凿赤水河”事。

陈玉是否参与赤水河疏浚工程的监修?赤水河下游四十一处险滩是否在陈玉眼目下完成?上述若干志书的记载陈参与其事是否有错?这是值得考辨的大事。

一、若有陈参与此史实,应该大书特书记载的,最权威的应是郑珍、莫友芝编纂的《遵义府志》。《遵义府志》的成书,早于上述的《仁怀直隶厅志》《大定府志》《贵阳府志》《安顺府志》。对《遵义府志》,史学界一直公认梁启超“府志中第一”的评价,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史学著作。

《遵义府志》“宦迹志”中,详细叙述了陈玉其人,称颂他在遵义任知府期间,就山蚕从放养到缫、织,发展遵义蚕丝业的功绩。“迄今百年,遵绸之名,与吴绫、蜀锦争价。遵义视全黔为独饶,玉之力也。”郑、莫《府志》在撰写陈玉的“传”中,无一字一句提到陈有关疏浚赤水河之事。这难道是二巨儒的疏漏?不是。这只能说陈玉没有参与其事。同时查阅《遵义府志》中“水道”赤水条下,亦未有陈玉参与疏浚赤水河的记载。

二、最有说服力的史实是:在赤水河疏浚工程动工时,陈玉他已经离任不是遵义知府了。《遵义府志》写得很清楚:陈玉于乾隆三年到遵义任知府,乾隆八年秋离任。而赤水河疏浚工程,张广泗是乾隆九年四月上奏章。到乾隆十年十一月一日开工,第二年闰三月一日完工。赤水河开工之时,陈玉已离遵义知府岗位两年了。上述《仁怀直隶厅志》《大定府志》等志书记载陈玉参与监修事,说明编纂志书者不严谨。而《遵义府志》未抄录错误史料,正说明郑珍、莫友芝做学问的严谨,值得肯定。

陈玉早已离开知府岗位,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史实。

三、郑珍是不是对赤水河疏浚事一无所知,所以才疏漏了陈玉参与此大事?史料回答是否定的,郑珍写有多首诗都涉及赤水河流域及赤水河疏浚。他的诗作:《茅台村》《吴公岭》《仁怀厅》《放船百二十里至青龙滩,复山行十五里宿斤竹冈》《十五里下二郎滩岸遂宿》《宿猿猴滩岸》《牯牛船歌》《舟出合江》等都直接呕歌赤水河风光、沿河人们的生活、经济状况及为疏浚作出贡献的吴登举。他的名句“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最为国人称许。

可见我省一些志书,记载陈玉作为遵义知府参与赤水河疏浚事之史料,我们是不能全信的。

第三位知府四十七。四十七没有参与赤水河疏浚,但他提出“岁修之法”。赤水河疏通四年后,由于岩石崩落,航行不畅,有人建议仍走“陆道”。乾隆十四年,贵州巡抚爱必达,派大定知府四十七及毕节知县凌均,实地勘查通航情况,两人勘查以后,向爱必达作了汇报,四十七提出了“岁修之法”的建议。

四十七,满州人,他勘查赤水河后写了一篇《赤虺河开通记》,该《记》将赤水河在张广泗疏浚后几年通航取得的成就作出了肯定,指出一些险滩影响通航的情况,最后提出如何才能保证通航的建议。该《记》是一篇有史料价值的资料,现录于下。《赤虺河开通记》:

“赤虺河发源云南镇雄州,自万山中,一线溪流,由毕节经行黔西、仁怀,以达川江。中自天鼓岩至鸡心滩共六十八滩,总督张公因滇黔铜、铅,每岁陆路转输运艰费钜。又黔不产盐,率从川负运至猿猴转贩,议将河道开通,俱由水运,上既节省国帑,下亦利济民生,具疏入告,经部议准,随即勘估具题。动款三万八千六百四十二两零。天鼓岩至新滩二十七滩委大定府知府王允浩分办;盐井滩至鸡心滩四十一滩,委遵义府知府陈玉分办(作者按:前已指出此说不确)。于乾隆十年十一月初一日兴工,至十一年闰三月初一日工竣。张公亲行履勘题报。既蜈蚣崖滩复壅塞,乾隆十四年十月,抚部院爱公委予率同毕节县凌均往勘。自天鼓岩至白沙河六十余里,有张会、新亮、长滩、老虎滩等,水高石大,吊放艰难;毕节至老虎滩无陆路可通,须以白沙河为口岸,背负于此上船。自白沙河至鱼塘河,河身稍窄,红岩梁、猪圈、门庙、儿雄、碓窝等滩,乱石堆积,水势陡险,船户轮流吊放,一日行二三十里。自鱼塘河至新滩三百余里,河宽水平,舟行无碍。新龙虽名一滩,实则连接六滩,每滩相去一二丈,下又紧连上长、中长、下长三滩,九滩相接,中无停桡之所,每多失事。下又有殷鬍子沱,大白汾、小白汾、文公上灘、文公下滩、螺蛳等滩。黔岸形如刀削,蜀岸文公庙一所,溶口窄狭,螺蛳滩亦甚危险,历台盘子,虎跳石、滋弯洞、黄连大洪至二郎滩,抵猿猴、鸡心滩一百六里,河宽水平,舟行无虞。总之,极险处须盘运,次险及不险仍舟载。自乾隆十一年至十四年三月,运铅三百四十七万斤,每斤节省银二钱一厘四毫,计省银六千九百八十八两零。盐价亦渐平。详请增引者,多河中客船,名曰船,约一百余艘,每艘可载铅一千余斤,自鱼塘顺流至新龙滩,水脚银四两二钱二分,自二郎滩顺水至猿猴,每千斤水价银四钱,若载盐,每艘可载九千六百斤,自猿猴上至新龙滩,每包脚银二钱,新龙滩上至茅台村,每包脚银二钱五分。揆此日情形,于国于民,均有成效。但民耕种山上,人牛垦挖,石即滚下。有滩之处,旁有溪沟,山水陡发冲激,沙石填积,滩路难保,开者不复壅,通者不仍塞也,是必定为‘岁修之法。每年水涸之时,饬该地方查有淤塞之处,详细勘估,于节省项下动支雇夫检修,工完报销,立定章程,庶前功不致废弃而利赖及万世矣”。endprint

但是,四十七所提“岁修之法”,并未得到以后为政者之落实施行。

吴登举与赤水河疏浚

吴登举,一个渡夫,一个很普通的劳动人民,为疏浚赤水河作出了很大贡献,后人永远纪念他。

吴登举是赤水河米粮渡的渡夫。《遵义府志·关梁》载:“米粮渡,在(仁怀)城西二百余里,通永宁。当水落,可褰裳而济;及水斗至,倏高百尺,时时溺人。”米粮渡在水涨时,突然高百尺,可见作为渡夫,其工作是很危险的。嘉庆二十一年编纂的《仁怀县草志》,离张广泗倡修疏浚赤水河不过七十年,是较接近此事件最早的志书,该《志》在卷五“人物”一目中,撰写的《吴登举传》,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活生生的吴登举。《传》文谓:“吴登举,米粮渡渡夫也,上下赤水河数百里,于水道险易远近,尽得其要。乾隆八年,贵州总督张广泗议开赤水河,下其事于仁怀县。登举至县,具言开河状甚悉。县上之大府,檄登举至省垣,询以开河利弊。登举因言开河次第,皆确凿可行。刺指血书一家兄弟子侄一十八人名:所开河不如其言者,一并连座。大府信之,奏闻报可。九年,而登举支白金,募众工。十一年开河工浚,广泗自省垣至仁履勘,沿河至两河口登岸,问登举,愿官否?登举曰:‘某未习诗书,荷公厚恩得免罪戾足矣,敢登官乎?广泗悦,书‘忠耿过人四字赠焉。二十二年,卒”。

一个渡夫,全家十八口,“支白金”招募一批工人,组织指挥参与赤水河疏浚,得到张广泗的敬重和称赞。一百多年后,郑珍写一首长诗《吴公岭》:

著箯吴公岭,侧目吴公崖。飞狮落九天,脚插赤水隈。

奔湍撼不动,怒声天地廻。水怒石益静,万古苍嵬嵬。

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牵舟走狼滩,龙滩近可挨。

限此十里石,摩牙竞羆豺。两岸壁削成,自古白不苔。

越山三十里,驮负费其财。当年吴登举,力欲运道开。

凿至此崖下,下手即风雷,愤极仰天死,至今祠水涯。

谈者为叹息,民劳天实灾。焉知彼苍仁,正为斯民哀。

三代井法废,大利归贾魁。肥痴享厚息,锦绣挥舆佁。

生人十而九,无田可耕栽。力恶不出身,今力致无阶。

每每好身手,饿僵还裸埋。试令去此险。一钱谁乞哉!

拔彼一牛毛,活我万叟孩。天心曲调济,人苦夸薪锤。

日出晓凉断,炎风吹面来。坐饱万山顶,茫茫感中怀。

郑珍对吴登举的义举,十分称颂,以长诗赞之,纪念之。后人又将他开凿滩渡“殉难”之地,更名为“吴公岩”、“吴公岭”、“吴公岩隘”、“吴公岩渡”,并建祠祭祀他。《续遵义府志》卷六“关梁”写有一条“吴公岩渡”:“在城西北百五十里,当赤溱二水合流,上十里,两岸狭迫,波涛凶涌,涸时缘藤可渡到岸即古蔺界。长行舟楫上下不能通行。蜀盐至此,皆山癯村媪,椎髻鹑衣,屭赑负载,越岭易舟而行。昔有吴登举,欲开凿滩石,以畅舟行,甫通,而岩石崩颓者再,吴殉是滩,土人祠祀之。”

关于吳登举是正常病逝,还是凿滩时遇岩石崩塌而逝?郑珍诗中:“当年吴登举,力欲运道开。凿至此崖下,下手即风雷。愤极仰天死,至今祠水涯。”认为是凿岩石时,愤极而死。《续遵义府志》“吴公岩渡”条,认为是“岩石崩颓”,而吴“殉”是滩。光绪二十八年所编纂的《增修仁怀厅志》载:“新龙滩,一名兴隆滩,相接为吴公崖,巨石横互波心,不受斧凿。乾隆初,吴公思开此崖,未就,寻崖石崩颓蔽塞川路,吴公忿惫死。因以为名。”“忿惫”而死,是指他自感到未完成任务,一时气愤而死,而“岩石崩颓”而“殉”是说他被岩石砸死。而《仁怀县草志》又在“吴登举传”中说他“二十二年卒。”“二十二年”指乾隆二十二年。卒,则是正常病逝。可见,吴登举之死因,就史书记之,即有三说。阅读上述资料,吴登举之死,应该是正常死亡才是正确的,因为赤水河疏浚后,张广泗接见他还问他愿不愿“当官”,说明该工程完工后,他还健在,并没有被砸死,亦不是因为未完工“忿惫”死。可见“岩崩”而“殉”及气愤而死都是不确的。他是在赤水河竣工十一年后病逝的,至于他疏通险滩之地,后人以他名称之,应是后来为纪念他而改名,这是很正常的,此种事我们现在可以举出十例百例。

2013年,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举办“贵州省六百年历史人物画卷展”,邀请一批贵州省著名画家给一百个为贵州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作画,其中就有吴登举,这是后人对他参与疏浚赤水河流域作出贡献,再一次深深的怀念。

川盐(仁岸)入黔,道路近盐价减

仁岸是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

清廷“盐法”规定,贵州为广东、四川两省产盐的销售区,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近滇之威宁、毕节等地大多食滇盐,与楚相邻的黎平、镇远等府食淮盐。但从全省来看,以食川盐为主。《会典事例》载:贵州素不产盐,“由小贩担负四川、湖广引盐零卖。贵阳、安顺、平越、都匀、思南、石阡、南笼、大定、遵义以上九府食四川盐。”而从四川边岸四路进入贵州,又以仁岸距离最近。当时的交通情况是:

一、永岸。由纳溪溯至永宁小河二百余里(华里,下同),再有数百里陆路,才入贵州。

二、仁岸。由合江至贵州茅台村五百余里,从合江起运,即进入贵州。

三、綦岸。由江津至松坎(桐梓境)六百余里。

四、涪岸。由四川涪州至贵州境内龚滩,八百余里。

可见仁岸是川盐入贵州距离最近的。

张广泗疏通赤水河,疏浚河道约三百里,茅台村仁岸,既是川盐入黔水运的终点,又是陆运的起点。由合江溯赤水河上行至茅台村,全长五百余里,当时并不全是水运,如由猿猴滩至土城三十里即为水陆并运。除涪岸以外,仁岸与永岸、綦岸三岸均属黔北或毗邻黔北,但其距遵义府、贵州省会贵阳,仁岸茅台较叙永,松坎更近。赤水河疏浚后,“广泗谓:此河通舟,则川省盐斤可由仁怀县属之猿猴地方船载,通行大定等处食盐,可省陆运四站;贵阳、平越、都匀等府食盐,可省陆运七站:安顺、南笼等府食盐,可省陆运六站。仍请仁怀引额,并改永宁陆引,悉由仁怀水运。运费减轻,盐斤加多,则价自平。”(民国)《贵州通志·食货志》,上述六府,加上遵义府,按《会典事例》所说九府,可见,即有七府食川盐由此川盐,入黔之运程大大缩短。张广泗奏请增拨引额由赤水河输入,在清朝前期,赤水河的输入量占川盐入黔总量的30%左右。endprint

赤水河疏浚后,当时有船一百余艘在赤水河航行,每艘载盐九千六百斤,每百斤比原人工马驮节省运输费一两银。《仁怀直隶厅志》载:“川盐每岁由河运至仁怀县茅台村登陆贩卖,源源接济,至今盐价较平,开河之力也。”

从乾隆十一年赤水河疏浚后,有清一代,直至民国,茅台以下航道为川盐的主要通道,茅台村又是盐运的终点港,盐业的兴盛,带动了酒业的发展,使茅台村成了名酒之乡,国酒之乡。

Chi shui Riviers Draining and Flowing or Chuan Salt(Ren An) Entering Qian

Zhang Xiang guang

Abstract: Zhang GuangSi asked the government that from Qian Longs tenth year of November until The eleventh year of March, it first drained Chishui river, which drained clearly 68 dangerous river banks, it made Chuan Salt from Shichuan Hejiang through ChiShui River to Renan Maotai Villege, the transportation road is much shorter , the price of the salt is nuch balanced.It made less burden for Qian peoples “Tou Rice Jin salt”,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is obvious.The thesis also mentioned the issues of Chishui rivers original resource and whether Zhun yi Governer Chen Yu Bi had the relationship with Chui Rivers draining or Wu Yujus death, which also has the explanation and survey.

Key words: Chi shui river;Draining and Flowing;Chuan Salt Entering Qian

責任编辑:汤苏婷endprint

猜你喜欢
赤水河
区域联动护流域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冥冥之中的召唤
——何启洪先生《千里赤水河》长卷读后感
情满赤水河源头
谭智勇 赤水河之子
法治,让赤水河碧水长流
赤水河
赤水河
EH4测深法在赤水河大桥桥梁墩台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赤水河保护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