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如何在历史虚无主义中坚定“四个自信”

2017-11-29 08:06彭薪羽李宗洁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四个自信

彭薪羽+李宗洁

【摘 要】历史虚无主义是各种社会思潮中比较活跃并具有较强迷惑性的一种错误思潮。它以“反思历史”为名,以其隐蔽的渗透性,以点概面、管窥之见,歪曲大学生对历史的正确理解,使其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出发,不断深化当代青年“三个认同”,逐步培养当代青年“四个自信”。为此,才能有效的应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消极影响。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三个认同;四个自信

历史虚无主义产生于近代,具有较强迷惑性、隐蔽性及特殊性。当代青年接收信息的渠道丰富、途径多样,在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下,容易动摇其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作为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当代新青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必要前提。当代青年需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主义的理论、政治、情感认同,在历史虚无主义中坚定“四个自信”。

一、求真、求实,深化理论认同

深化理论认同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当代青年的主体仍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与追求,对事物具有好奇心,对政治话题较为关注。但当代生活节奏快速,阅读方式快餐化、碎片化,导致青年对知识理解浅薄化,对经典、历史的消极,让历史虚无主义有了泛滥的空间。从本质上来说,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它违背了研究历史时应该遵循的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颠覆唯物史观。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哲学上的思考,提高理论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当代青年需树立科学辨证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史观,它夸大了社会意识,否定历史发展规律。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历史主体,颠覆唯物史观,否定共产党的历史结论和历史文化观念,为戏说历史和穿越剧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高校青年,需要树立科学的思维观,全面、本质、发展的去看问题。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分析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其次,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看待历史。每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我们在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时,不能站在我们现代人的角度、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肆意的批判与否定,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时代背景学习历史、评价历史。相同的历史事件,不同的阶级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不能站在历史虚无主义的立场上,更不能以欧美的阶级立场去审视自己国家的历史。

二、学史、懂史,深化政治认同

深化政治认同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关键。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以理性思考为名,在学术刊物、学术著作、研讨会上发表意见,以显示出他们观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的特点以消极我国的革命史为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历史进行彻底地批判和肆意地否定。此外,历史虚无主义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加之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形,是非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部分青年对大跃进时期或者“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认识较为偏颇,在认知上以偏概全、割裂历史。实际上历史是自然发展并且承上启下的过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事求是,在经验和教训中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赢得解放。

当代青年需树立正确历史观。在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各种途径消解我们政治信仰,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时候,我们要学史、懂史、用史,重新研读我国党史、国史,正确认识历史,强化政治认同。重新学习“三件大事”、充分了解“两大理论成果”、认真解读“四个全面”。只有了解国家的奋斗史、探索史和发展史,我们才会进一步的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强化政治認同,坚定四个自信,理论自信源于党和国家的艰苦奋斗!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高校要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责任田,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回应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的歪曲,引导学生清楚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与阴谋。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让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思政担”,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三、慎思,笃行,深化情感认同

强化情感认同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保障。强化情感认同有利于青年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和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手段多样且现实指向性强。

当代青年在深化情感认同时,需树立积极实践观。在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下,当代青年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自身的情感体系中,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和言行,从心理上赞同和支持,同时引发其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注意培养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引导青年群体将个人的奋斗带入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场域中,引导其深入思考个人的努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理想的实现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实现之间的关系。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增强正面声音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积极的实践强化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参与到实践中去才能更加强化青年大学生情感认同,只有这样,才能言传身教,用行动影响更多人!高校在对青年进行教育引导时,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激发同学们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情,增强同学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新的历史条件下,回顾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我们有理由、有底气、有信心坚定“四个自信”。在未来的征程上,作为高校新青年必将通过坚定党的历史自信,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不断坚定的信心中,更好的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梁柱.历史虚无主义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梁柱,龚书铎.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与危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4]陈元明.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2).

[5]刘伟兵,龙柏林.青年群体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与应对[J].当代青年研究,2017(1).

[6]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中国青年报,2014-10-14(1).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四个自信
习近平“四个自信”对实现中国梦的助推意义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大国国民需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