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与实践*

2017-11-30 09:42赵亮李妍
科技与创新 2017年18期
关键词:实验室事故实验

赵亮,李妍

(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平台办公室,江苏徐州221116)

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与实践*

赵亮,李妍

(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平台办公室,江苏徐州221116)

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成为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重要防控点。基于海因里希法则,围绕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人、物、环境”三个因素,分析了科研实验室分级安全管理模式,提出了建设专职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构建了符合学科特色的科研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提升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安全标准制订时的建议。

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能量转移理论;伤害事故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等学校实验室体量不断增加,尤其是科研实验室,新建、扩建了各级各类科研实验室。科研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人才、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基地。以往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重在建设,近年来,陆续发生高校实验室有毒气体泄漏、投毒、爆炸等事故,且事故多发在高校科研实验室,使得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安全管理学研究已经建立了一系列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法则,比如轨迹交叉理论、能量转移理论、破窗法则及墨菲法则等。本文选取了海因里希法则,结合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政策性建议。

1 海因里希法则

根据海因里希法则,当一个企业有300起违章事件时,则有可能会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1起重伤或死亡事故。该理论认为,导致事故的因素有5个:①遗传及社会环境(M);②人的缺点(p);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④事故(D);⑤发生人的伤害(A)。根据该理论,引发人的伤害事故的基础原因是社会环境和管理的欠缺,没有人为过失为这一前提,就没有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产生。因此,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可以通过改善社会环境、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达到消除隐患、控制事故、减少损失的目的。

2 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模式

基于海因里希法则,可以将引发高校科研实验室各类安全事故的安全隐患划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三种类型。如果对隐患不妥善消除,则有可能导致违章事件出现,即“无伤害事故”,多次违章将有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甚至于出现“严重事故”。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应是消除初级安全隐患,避免隐患逐步加深。

尽量消除埋下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避免各级事故发生。在整个科研实验室的实验过程中,对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需要通过安全教育、培训等提升安全管理人员及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养;对于“物的不安全状态”,需要实施安全检查来消除仪器设备安全隐患;对于“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需要增加实验室经费投入改善实验环境,配备安全设施。

科研实验室使用频繁,涉及人员复杂,违章事件易发生。违章事件是事故事件的起因,应结合违章事件完善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对于多发的“无伤害事故”,应定义为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点,实施日常监控,结合常规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加以控制。对于造成不良结果的伤害事故,应建立全过程闭环处置方案。对于即发事故,应开展事故调查,查找安全隐患,通过整改降低其风险级数;做好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规范事中、事后的应急处置;建立“调查-追责-整改”闭环处置方案,对类似事故做到有效、及时、规范处置。

3 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策

科研实验室是学校科学研究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学校化学危险品放置集中、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在科研实验室涉及的人、物、环境三方面仍存在诸多安全管理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3.1 建立科研实验室专职安全管理队伍

以往,在学校层面的科研实验室管理上,偏重科研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及日常调试,主要采用开放共享的运行管理模式;在学院等二级单位层面,安全管理员多重视对公共教学资源的安全管理,科研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一般以专任教师、学生管理为主,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大。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化工、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涉危涉气的科研实验室,有必要建立一支专业基础好、业务素质高、长期稳定的科研实验室专职安全管理队伍,统筹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3.2 完善科研实验室安全教育

科研教师及参与到科研实验的学生的安全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教育。目前,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教育还以通用性讲座和发放通识性材料为主,实验室安全演练还以消防类安全演练为主,有必要开展一系列体现学科特色、面向不同人员层次的科研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具体而言,应建立科研教师、学生、实验辅助人员、进修人员等不同人群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块,提升科研实验参与人员的实验安全基本知识水平;结合不同科研实验室所处学科特点,常态化地开展危化品泄漏、危化品处置等演练活动,提高科研实验室师生安全意识及事故处置能力;设立安全通识、化学、生物、有毒有害等多类实验安全课程与考试体系,推行科研实验室准入制度,未通过考核者不被授权进入科研实验室工作。

3.3 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实验技术队伍

实验技术人员肩负着科研仪器日常维护以及专用科研仪器开发等工作,人员素质也制约着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目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的矛盾问题有2个:①高层次实验室技术人员紧缺。②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人才无法进入实验室技术队伍。以某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数据为例,平均年龄为45.72岁,年龄中位数为48,且有49%的人员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下人员,中级及以下职称占63%,整个队伍专业层次提升空间还很大。因此,有必要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打通实验技术人员正高职称评审渠道,建立合理的工作量考核体系,吸引高层次人才。

3.4 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标准

在各类科研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一直以来缺乏统一、规范的安全建设标准或实施规范,导致实验室建设一直无章可循,存在安全设施配备不足、环保设施配套不全等现象。在科研实验室管理方面,有必要组织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开展研讨,建立针对不同学科类别的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制订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使每一位科研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在今后的实验室建设、安全管理和科研工作中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4 结束语

科研实验室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防控点,安全是有效开展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保障。2015年起,教育部开始组织开展了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并面向部署高校实施现场检查,预计在3年内实现部署院校安全检查全覆盖。高校应以安全检查为契机,深化对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内涵的认识,理顺安全管理体制,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安全管理队伍,创建本质安全的科研实验室。

[1]赵兴红,谷铁军,孙博,等.科研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04).

[2]游鹏飞,寇玮华.浅析墨菲定律及海因里希法则对控制事故的作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8,8(08).

[3]耿俊明,刘照同,马涛,等.加强危险源控制提高实验室安全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4).

G647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8.081

2095-6835(2017)18-0081-02

赵亮(1979—),女,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博士在读,助理研究员,科研平台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实验室管理、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

〔编辑:张思楠〕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2014)

猜你喜欢
实验室事故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学中文
废弃泄漏事故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小恍惚 大事故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