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7-11-30 20:10苗茂云张向锋徐娜娜
科技与创新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精神

苗茂云,张向锋,徐娜娜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2500)

高职护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苗茂云,张向锋,徐娜娜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2500)

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行课程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仿真平台,建立科学考评体系,注重早期科研训练,系统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创业精神以及社会服务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高职护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护理专业

根据学院“强基础、重人文,加强实践、突出创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了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保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 校企合作构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平台

按照校院合作、资源共享、双方共赢的原则,校院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我院加大资金投入,建成基础护理实训室、内科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ICU实训室等共73个实训室,实训设备总值3 100余万元,满足了学生对实验、实训的需求。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开设的实验实训项目122项,实验、实训课开出率100%.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与我院建有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60家(均为2级甲等以上医院),承担学生见习、实习和教师实践锻炼等教学任务。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到教学医院检查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带教老师沟通,了解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调整专业教学计划,使学校教育更加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院校办学特色。

2 加强创新型双师型队伍建设

创新型双师型队伍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保障。要培养高级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就要有一批创新型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专业理论水平高、知识全面,又要具备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等相关实践经验。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教师,聘用临床经验丰富、实践技能精湛临床护理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成立专门的实验实训教师团队,并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鼓励教师到医院进行顶岗锻炼,提高临床教学能力。在授课时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活动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1]。

3 进行课程改革,助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1 实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护理工作岗位需求,围绕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减少课程重复设置,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按“人体系统”进行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并从第2学期开始实施工学交替,进行理论与临床实践同步教学。并在每个系统在校理论学习结束后,去医院的相应科室见习1~2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引领指导学生,使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3.2 试点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

以护理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院校合作试点现代学徒制,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1学年,夯实基础阶段,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课,穿插安排岗位见习;第2学年,课岗结合阶段,学生入住医院,半工半读,专业理论课采取教师课堂授课模式,实践课学生走进病房,采取以师带徒形式,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第3学年,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主要在医院护理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理论学习为辅。

4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4.1 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

教师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引领,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目标,教学过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任务或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用于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各种信息资源[2]。开展临床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学生汇报讲课法等,变教师的知识灌输为学生的创新学习,突出学生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的培养[3]。教学中以小组讨论法、情境模拟为主,部分内容采用翻转课堂。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虚拟人体解剖软件,SP病人、模拟病人进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开放式教学过程,注重教学互动,让护生在问题—探索—思考—解答模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临床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2 采用“案例式”情景教学法

为了适应医学改革模式,不断增强医护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将“案例情景教学”运用到基础护理教学的整个体系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设定案例情景教学,案例多采用院内外护理工作情景,涉及多个护理操作,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贴近临床,减少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了相关的护理知识,也掌握了一些临床技巧,丰富了学生个人护理知识的范围,同时也增强了对于护理这门课程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3]。

5 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以基本型实验为基础,综合型实验为主体,设计型实验为提高。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各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实践由模仿操作转化为自主设计,由单纯模拟转化为综合分析,简单重复转化为独立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构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人文护理和特色护理的服务平台,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形成学校、社区、医院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网络,体现“临床与基础相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创新与传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课外活动和周末开放实验室,并让学生参与实验前准备、实验后整理、开放实验室器械物品领用登记和损耗呈报,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6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创新实践教学提供保障。注重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技术、虚拟软件、翻转课堂、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注重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播放、模拟病人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引进高端智能模拟教学系统,建立模拟训练系统,教师在此系统上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临床情境,训练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5]。

7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科学有效的考核方法,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我们引进标准化病人,建立了技能考核病例库,并实施多站式、客观结构式专业技能考核。该考试方式不仅检验了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还可以考核学生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急处理能力。考核更加注重过程评价,注重考核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通过老师评价、标准化病人评价、小组评价和临床专家评价,发现不足之处,明确努力方向。

8 注重早期科研训练

注重早期科研训练,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早期科研能力的训练,组织大学生开展创新科研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素质。让学生早期接触患者并参加一些临床病例讨论,培养临床思维。通过第二课堂,开设科研讲座、组建科研小组、开展社会调查,设立课外科研专项基金,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个人兴趣得到很好的发挥,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科学与人文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知识与综合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6]。我院护理专业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中探索适应护理专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强基础、重人文,加强实践、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技术技能型高级护理人才,通过系统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创业精神以及社会服务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1]葛邕,赵勋蘼.基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12):61-62.

[2]靳磊,李倩倩,王珑娇.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128-129.

[3]赵坤.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3):392-395.

[4]陈明霞.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护理本科人才[J].中华护理教育,2011(01):9-10.

[5]吴晓琴,叶国英,沈开忠,等.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J].护理学报,2013(21):10-13.

[6]陈晓华,张秀军.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210.

〔编辑:刘晓芳〕

R47;G712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9.007

2095-6835(2017)19-0007-03

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就业创业专项课题(编号:17SYB063)

苗茂云(1980—),女,山东诸城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精神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