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017-11-30 00:03廖颖涵
读天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人文素质高职学生

摘要: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着改变,其中旅游产业在近些年增长迅速,同时市场对旅游专业高等人才人文素质的要求也愈加严格。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积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以期实现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应具备人文素质

(一) 人文素质的含义

所谓人文素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要对人文知识做到系统掌握。对于旅游行业来说,人文知识储备是其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必备能力之一,人文知识是综合了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等常识。其二,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人文思想。民族、地域的意识形态差异丰富了人文思想文化,只有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差异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其中的思想。其三,掌握并运用人文方法。实践是检验人文知识掌握的最佳方法,只有通过参与旅游行业工作才能将人文知识进行熟练运用。最后,学会遵循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即人文思想与人文方法的统一,这种精神能够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取向,在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辩证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既要尊重人文文化又要求同存异。

(二) 人文素质教育在旅游专业培养中的作用

首先,促进了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文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旅游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近些年各城市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致使当地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提升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减少从业者短视现象。

其次,有利于旅游专业自身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综合了文学、地理、历史、政治及宗教等多方知识,既增加了专业知识又丰富了学生内涵,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的旅游行业人才。

二、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 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空间较大

目前职业学校教学活动还是以教师讲授课程内容为主,由于课堂纪律不佳或是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原因导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热情不足;一些教师缺少课堂互动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一些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环节,备课不充分,授课内容陈旧;学校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课程,缺少完整的人文素质教育考评机制。

(二) 忽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学软实力的体现,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但是目前学校缺乏校园文化建设意识,不重视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通常学生都在游戏、聊天、追剧中度过,这些业余活动不但对学业没有促进作用,长此以往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 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对在校生的职业意识培养是学校专业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校方通常认为学生选了旅游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基本上就是旅游行业,但旅游行业中的工作可以具体细化成多个方向,学生个性和偏好不同其工作的具体方向有所差异,而教师在职业指导上也是泛泛而谈,造成学生对未来工作目标不清晰缺少具体规划。

三、 提升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 强化师资建设,提升人文素质教育深度

提升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重点在于强化教师队伍,提升专业师资素质和力量,严格把控教学源头质量,鼓励教师在人文素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教师队伍可以分成两类,一是专业课教师,一是辅导员。针对专业课教师,专业教师自己要主动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积累,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培养学生专业科研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启发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案例法、问题引导法,帮助学生将人文知识内化成人文素质。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坚持学生思维内化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学生个体与群体活动、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相协调,从而感受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存在与价值。针对辅导员,他们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和学生关系密切,是学生的领路人。通过采取专题教育活动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另外要根据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辅导员的榜样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二) 建设校园文化,拓展人文素质教育广度

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扩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广度必须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减少学生沉迷网络的情况,比如邀请行业中优秀的工作人员开展专题报告会、组织人文知识竞赛、开设文化创意小组;可以通过开展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活动中学会感受美、鉴赏美;通过在教学区、生活区等公共场所张贴名人画像、艺术作品等方式增加人文文化滲透。

(三) 强加专业建设,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能将重心全部放在就业率上,而是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人文素质为核心,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去了,就业问题便是水到渠成。第一,全面整合课程设置,增加人文学科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能力。第二,扩展人文教育环境,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依赖课堂教育,而是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加强与专业的联系,不能孤立地学习人文课程,要积极同旅游专业课程将结合,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计划中。

(四) 完善教学反馈机制,形成科学实践模式

提高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科学的教学反馈机制,教学反馈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一环。首先要明确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准则。在此基础上,根据量化后的具体教育标准制定人文素质评价方案。在具体实践上,要根据学生具体学习能力设计课程内容和进度;不断丰富教学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培养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去。从而使人文教育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佳航.普通高校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

[2]吴呤颗.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廖颖涵,重庆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人文素质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