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

2017-11-30 03:47吴汶倩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2期
关键词:德拉雨果浪漫主义

吴汶倩

“鬼在鸡鸣时隐去。有人说,我们的救世主诞生之时,这儿报晓的鸡会彻夜长鸣。有人说,夜里的空气会非常清净;没有一个鬼魂会外出行走;没有一个神仙用法术迷人;妖巫的符咒也会失去力量。一切都是圣洁而美好的。”

——《哈姆雷特》马西勒斯言

这就是浪漫主义的情怀啊。

早在文艺复兴时,就有人点燃了光。

看着这黑夜,直视那可怖的黑暗。但不能退缩,要在心中有光。圣洁而美好的光。要知道,看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目光。

柏辽兹的音乐吵,雨果的作品杂,德拉克洛瓦的色彩乱。但这恰是他们寻找自我、寻找生命意义的探索。柏辽兹要在管弦乐的音符弹跳中找到一个自我;雨果需借此宣泄他自己的渴望、绝望以及寒冬中的一点点希望;德拉克洛瓦需要在人世之外寻找一处没有枷锁的地方安他一身傲骨。他们是上天的使者,上天派他们用追求自由的精神来解放人类的灵魂。让人类在一切苦难、不幸之后依然相信美好,热爱生活。

柏辽兹和巴赫不一样;雨果和巴尔扎克不一样;德拉克洛瓦和安格尔不一样。安格尔画路易十三的誓愿,德拉克洛瓦就画自由引导人民;巴尔扎克写漆黑的现实和麻木冷漠畏畏缩缩的市民,雨果就写光明的未来和那些勇敢而热情的人们;巴赫写规规整整的赋格和平均律,柏辽兹就写抛弃了板眼只为抒发一种真实的情感的曲调。

屈原与左思不一样;李白与杜甫不一样;苏轼与范仲淹不一样。浪漫主义的奠基人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洛阳纸贵的左思以《招隐》表达自己对权贵的不满和自己的清高。诗仙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手法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诗圣杜甫则以“安得广夏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为后人称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雄浑苍凉,大气磅礴,以豪放的浪漫主义情怀抒发对风流的凭吊和功业的追寻,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家国命运为己任,体现了远大的政治理想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莫言的《红高粱》以一曲浪漫主义情歌讴歌了山东高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血性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陈忠实的《白鹿原》以一首现实主义的雄奇史诗,刻画了一幅渭河平原斑斓壮闊、惊心动魄的历史巨卷。

现实主义作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绘,揭示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为人类疾苦鼓与呼。从个人命运的荣辱去探讨国家盛衰的家国情怀,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一部部优秀的作品,风光无限,摄人心魄,熠熠生辉于世界文学的星河。

浪漫主义作家则用最原始最单纯的情怀去挑战社会的黑暗。可他们不是单纯的感性。他们能在热情中保持理智。他们的双眼紧紧盯着黑暗尽头的一丝微光。柏辽兹从不畏惧运用Discord,雨果的作品里满是巧合,德拉克洛瓦画面的色彩几乎喷涌而出。他们的灵魂在现实里颤抖,然后飞向未来。他们以无比坚韧的个性与激情,在漫长的黑夜里发出耀眼的光芒。于黑暗、懒惰、愚昧和野蛮中,依然不苟且生活,依然坚持对美和光明的追逐。

新文化运动以来,无数的现实主义作家用自己的作品,讴歌了时代的进程,反响了人民的生活与心声,谱写了一曲曲时代史诗。也有一大批作家以浪漫主义手法召唤人们对美好远景的期盼,鼓舞人民,激励人民。当代中国文艺,在网络文化和快餐文化日益盛行的情况下,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和坚守。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生活,以现实主义精神反映这个时代的伟大变革,以浪漫主义情怀指引我们的诗和远方。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拉雨果浪漫主义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雨果剃发
叙政府军收复德拉市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雨果的“谎言”
雨果的“谎言”
索菲的选择
生命就是不停步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32期

北方文学·上旬的其它文章
记忆里的奶奶
生活?禅?茶
转身,悄然一笑
寒梅赋
位卑未敢忘忧国
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