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竹笛曲《春到湘江》的音乐特征及手指技巧的运用

2017-12-01 09:28茹少楠
长江丛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引子滑音颤音

茹少楠

艺术借鉴

浅谈竹笛曲《春到湘江》的音乐特征及手指技巧的运用

茹少楠

竹笛曲《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年创作的竹笛名曲。自问世以来,就以其鲜明的湖南花鼓戏音乐特色,流畅抒情的旋律,引起了全国广大笛子爱好者的热烈反响。本文对乐曲音乐特征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对乐曲中体现出的南北派创作共融的特点进行论述,体现现代竹笛南北两派共同发展的趋势。

宁保生 春到湘江 音乐特征 南北派创作共融 手指技巧

一、作者和乐曲创作的背景

(一)作者介绍

竹笛曲《春到湘江》的作者宁保生是国家一级演奏家,作曲家,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队吹管乐声部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成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的一员,北京器乐协会会员。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从小就十分喜爱民族音乐,独立学习前人优秀的技法。在他五十年的音乐生涯中,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演奏声音优美动听,技巧运用熟练,表现力十足,对各种风格的演奏都能把握准确。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最具代表的便是笛子独奏曲《春到湘江》,被列为中国竹笛十大名曲之一,并成为20世纪最经典的笛子独奏曲之一。

(二)乐曲创作背景的介绍

《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创作的竹笛名曲,后来由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改编成了古筝曲。乐曲表现了湘江两岸秀丽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场景。很多资料显示是创作于1976年,依据是《春到湘江》原名为《华主席光辉照湘江》。这首乐曲描写的是华主席。华主席其实说的就是华国锋,中央委员会主席,军委主席,1976年被毛主席指认为接班人。在他任职期间,和叶剑英,李先念等领导人一起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那场中国十年的政治浩劫——文化大革命。为邓小平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清除障碍,将国家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这样祖国未来一片大好的时候,宁保生先生创作了这首曲子,用以表现全国上下团结一心的美好局面。

二、分析乐曲的音乐特征

(一)乐曲风格与情绪

《春到湘江》这首乐曲具有鲜明的湖南花鼓戏的风格特色。湖南花鼓戏的音乐风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喜剧性和乡土性。引子部分,作者用了一段散板,广阔而富有激情,展现湘江万物复苏,烟雾缭绕,生机勃发的春色美景。另外,升5和降3是湖南花鼓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音律,在引子和尾声中多次出现,体现了乐曲的湖南风味特色。乐曲抒发了作者从心底对湘江这种美的赞叹之情,也描绘出了一幅湘江两岸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的幸福画卷。欢腾的快板部分,充分体现了湖南花鼓戏的韵味,特别是那热烈中带有的鼓点声声的中心旋律多次出现,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与悠扬的笛声相融合,为整个乐曲增添了亮点。几番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的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在全曲的最后八个小节中,又回到自由的散板,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情绪是既喜悦又欢欣雀跃,是本曲中很重要的部分。与开头引子部分相呼应,营造了广阔而又热烈的场景,并以此结束了全曲。

(二)乐曲中的音乐要素

1、节奏

全曲在引子部分是散板,节奏自由,悠长。行板的部分,乐曲进入到四四拍的节奏中,四四拍与人的自然感觉较为和谐,感情为进行式朗朗上口,表现出旋律的婉转,像唱歌一样的感觉,比较抒情。

快板部分,节拍转变为四二拍,旋律开始变得跳跃欢快起来,与前面的行板转变的相当自然,完全展现出快板的那种欢腾,跳动的感觉。

尾声部分其中有三个小节,又回到了原先的四四拍,节奏也变得慢了下来,在最后的6的颤音时,又转变为原先四二拍的节奏,衔接自然。

2、速度

在竹笛的演奏中,速度快慢的掌握对乐曲的表现至关重要。速度表现的不对,那么整个乐曲的风格情绪变全都变味了,《春到湘江》的演奏中也是如此。引子部分的节奏,通常是自由的,在一小节中,我们通常是由慢变快再变慢,长音的打音也是先慢打再快打。进入行板后,速度按照四四拍的节拍进行,行板通常是每分钟66拍。快板通常是120-160拍,快板部分的速度按自身的演奏熟练程度决定。乐曲在尾声的部分,又回到了散板,在尾声的前三个小节时,速度先快后慢,最后回到原来快板的速度。

3、力度

在乐曲的演奏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力度的问题,该弱的地方演奏的力度较强时,也是影响乐曲的表现力。特别是散板的部分,为了表现出早晨湘江江面的宁静,笛声远远的飘来,力度应该是由弱变强,在第二小节又由强变弱,第四小节时突强即弱,每一个长音都应注意由弱变强再变弱。

(三)乐曲中体现的南北派共融的特点

越来越多的演奏家开始将南北派技巧相融合,刚柔并济。创作出很多优秀的竹笛作品。《春到湘江》也是其中一首。本文将从气息、运指和运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气息的运用

南派要求气息平稳均匀,用气幅度较小,讲究音色的婉转悠长,北派用气幅度较大,音色要饱满。将两者相融合,在气息上就采用了气颤音。在乐曲的引子,表现湘江江雾缭绕时,便是采用这种方法。

(2)运指的方面

南派讲究运指的迅速,注重旋律的主干音。北派运用半孔的方法演奏半音阶,扩展了竹笛的音域,在乐曲的演奏中,我们多用半孔,来演奏升5和降3,这样演奏对音准和手指的速度都有很大的提高。乐曲中不仅出现了南派乐曲常出现的“颤、赠、叠、打”,还有北派乐曲中的滑音。

(3)运舌的方面

南派的吐音非常小巧,北派的吐音颗粒感很强,尤其是双吐音,“T”、“K”的运用均衡而又独立。在本首乐曲的吐音中,我们就运用了南北派相结合的点吐音,介于吐与非吐之间。

三、乐曲中手指运用的特点

(一)颤音

颤音在乐曲的引子、中段还有结尾处都有体现。在引子的部分,颤音慢而又均匀,气息也随着手指越来越弱,营造出一种湘江早晨空旷寂静的氛围。第二次出现颤音是在欢腾的快板中,这里的颤音迅速而又要求均匀,在一段双吐前面,为快板做了铺垫,表现出欢快的感觉。最后一次颤音在乐曲的结尾处,一段散板后,6的颤音又回到了原速,不由得使人感受到湘江人民建设伟大祖国的决心。演奏颤音时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回到原来的那个音,这是个很小的细节,很多人在演奏时都不注意,这对乐曲的整体韵味有影响。

(二)叠音

叠音南派乐曲中很常见,吹奏方法是当乐句连续出现两个以上的同度音,刚吹后一个同度音时,将按在上方两度或三度音位上的按指,迅速地向上一抬立即按下。在本首乐曲中也出现多次,叠音是快速的装饰音。它巧妙的丰富了两个音之间的关系,使两个音既分开又形影不离。

(三)打音

打音的吹奏方法是将本音的按指,迅速地在指孔上虚打一下即刻抬起,也可以在上方虚打一下。打音与叠音不同,叠音的演奏方式是用本音孔上方二度音孔发音,打音是在本音孔上打动发音。在练习打音时,手指要“灵、稳、准”。“灵”是说手指要灵活;“稳”是时间要把握好,不能影响乐曲的速度;“准”是手指要正确的打在音孔上。打音在乐曲中也很常见,主要是为了增强乐曲的韵味。

(四)滑音

滑音分为指滑音和气滑音两种。指滑音是指手指在按音孔上渐按或是渐开发出的音效,气滑音则是通过对气息的控制,例如口风的强弱急缓而发出的滑音效果。我们在本首乐曲中通常采用指滑音。滑音使笛子的音色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在乐曲中多次运用,特别是在引子和行板中,使全曲在激情之中更增添了柔美的色彩。

四、结语

笛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乐器门类,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深受古今中外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最经典的笛子作品之一,也是深受广大学习笛子的爱好者喜爱的作品之一。该作品运用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元素,巧妙的展示了笛子的演奏技巧,让我们感受到湘江的魅力。

[1]笛友之家.宁保生生平[DB/OL].

[2]王力.浅谈中国竹笛技巧的南北融合[D].河南:郑州大学文学院,2010.

[3]姚晖.竹笛曲<春到湘江>的演奏分析及其音乐表现[J].音乐时空,2013(6):23~24.

[4]宁保生.宁保生笛子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56~58.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

猜你喜欢
引子滑音颤音
孤岛自鸣:流连与放逐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颤音问题研究
双簧管演奏中的颤音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
笙演奏中的呼吸及演奏技巧探讨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
琵琶音乐中的滑音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