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花瓣形金银盒形制特征概述

2017-12-01 09:44杜湖湘邹婉仪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430068
大众文艺 2017年22期
关键词:莲瓣盒盖金银器

杜湖湘 邹婉仪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430068)

唐代花瓣形金银盒形制特征概述

杜湖湘 邹婉仪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430068)

在唐代,再也没有哪样材质是像金银一般为世人所狂热追求的了。人们在金银器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喜爱以及信仰,他们相信金银不仅是一种财富,还能带来长生。所以金银器在唐代所带来的狂热是其他事物都不能与之相较的。盒是当前出土金银器中一个重要的种类,而其中又以圆盒、花瓣形盒的出土数量最为庞大。花瓣形盒在材质、工艺、形制上都与圆盒类似,但又比圆盒多出一些女性的优雅妩媚,造型更为灵活多变。

唐代金银器;花瓣形盒;形制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历史中最为兴盛的一个时代,生产了大量精美华丽的艺术品。唐代方士们推崇着“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的理念,为寻求长生不死而大量炼制金丹、制作金银器,极大地促进了金银器的繁荣发展。目前考古发现的金银器中,确认年代在唐代以前的只有极为少数的几十件而已。然而,流经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而保存至今的唐代金银器,现已发现几千余件。在唐代,金银器工艺的水平就代表了当时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准,无论是从造型、纹饰还是工艺,都远远超出了其他材质的工艺水准。华美绚丽的唐代金银器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并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金银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盒的种类繁多,大小不一,造型也是丰富多彩,因此在用途上也各有不同,大多用于盛放药材、香料、脂粉、化妆品或一些珍贵物品等。但是在形制上一般都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并且可以开合。花瓣形盒与圆盒是出土最多的种类之一。中国古代器具造型一般为圆形或者方形,但在唐武则天时期以后,花瓣形器物开始逐渐盛行。

唐代花瓣形盒与金银器的出土情况基本一致,以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陕西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现藏于镇江市博物馆的江苏丹徒县丁卯桥窖藏以及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为主;另有在河南偃师开元二十六年 “李景由”墓等也有花瓣形银盒出土;还有一些流落海外,由白鹤美术馆、弗利尔博物馆、大和文华馆、大都会博物馆等馆珍藏。

花瓣形盒造型美观,盒顶和底都带些微隆起,盒身呈多曲花瓣形,曲瓣多少不等,一般为菱花形或葵花形。根据其有无圈足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无圈足

图1

何家村鎏金团花纹银盒(见图1)出土于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盒通高4.7厘米,直径11.4厘米,壁厚0.1-0.21厘米,重290克。六瓣葵花形,子母口扣合,盒盖与盒底均呈对称微隆起状。该盒整体锤揲成型,外表通体錾刻鱼子纹地,在主体花纹上鎏金。这种花瓣形盒打破了常规的圆形,盒盖扣合之后无法左右偏移,使得盒内封闭得更加紧密。盖面中间饰一朵六出团花,团花一周围绕六枝折纸花。盒底与盒盖无论从造型还是纹饰几乎都一模一样,只在折枝花的花蕊细节处有些微不同。盒身侧面分为六个区域与六瓣花形对应,每个区域都饰有一枝缠枝花纹。

图2

白鹤宝相花纹花瓣形银盒(见图2)现藏于白鹤美术馆。高2.9厘米,宽7厘米,八瓣葵花形。在盒这个形制中,凸瓣纹在花瓣形盒中的应用较有特色,莲瓣是这类型盒中划分装饰区域的依据。在莲瓣纹内部装饰主体纹样,莲瓣纹之外与盒边沿的角隅则装饰以不同的角隅纹样。该盒用凸瓣莲纹把盒盖分为了八个莲瓣形的装饰区,内部装饰有宝相花,外部在莲瓣纹与盒盖沿之间形成了一种花朵形的角隅区域,将口衔花草的鸳鸯纹和石榴花结间隔分布于其中,显得浑圆而又雍容华美。

这类无圈足花瓣形盒应为8世纪前半叶标准器物,根据一般菱花形和葵花形器物出土纪年墓者推测,这类花瓣形盒造型主要流行于武则天时期至唐玄宗天宝之前,即7世纪末至8世纪中叶。根据唐代不同时期审美变化对时代器物的影响,可以推测出同样形制的其他花瓣形盒的时代应该也在8世纪前半叶。如白鹤美术馆藏的宝相花纹花瓣形银盒、弗利尔博物馆藏的团花纹花瓣形银盒、大和文华馆藏的飞鸟纹花瓣形银盒等。

二、有圈足

图3

法门寺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见图3)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高11.2厘米,腹径17.3厘米,圈足高2.4厘米,重799克。盒体呈四出莲瓣形,盒盖微隆起,子母口扣合。盒身下带有2.4厘米高的喇叭形圈足。盒盖边缘錾有一圈连续莲瓣纹,盖面内錾以联珠组成的一个菱花形,与盒盖边沿菱花形呈斗方布局,在内菱形中部錾刻有两只跳跃舞动的狮子,狮子四周以及内外菱花形的角隅间饰都饰有西番莲与缠枝蔓草纹饰。盒身上下均錾刻有对称的缠枝莲叶蔓草纹饰。圈足边沿饰一周简化莲瓣。盒通体花纹处均有鎏金。

盒盖内底由墨书“内库”二字。盒外底圈足内錾刻有:“进奉 延庆节金花陆寸方盒壹具 重贰拾两 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臣李 进。”字样。

图4

丁卯桥鹦鹉纹花瓣形银盒(见图4)江苏丹徒丁卯桥窖藏出土。通高7.5厘米,腹径9.5厘米,圈足径6.5厘米。四出莲瓣形,子母口扣合,盒身下接有喇叭形圈足。盖面隆顶,通体錾鱼子纹地,锤刻有一对口衔花草的鹦鹉,四周饰有缠枝莲花纹。盒身外壁装饰一周对称缠枝菊花纹,整个银盒通体鎏金,华丽逼人。

图5

丁卯桥鎏金双凤纹花瓣形银盒(见图5)江苏丹徒丁卯桥窖藏出土。盒通高26厘米,腹径31厘米,圈足径25.6厘米。四出莲瓣形,子母口扣合,盒身下接有一喇叭形圈足。盖面锤刻有两只口衔花草飞翔的凤凰,盒盖边缘饰一圈八对雁相对而飞。盒身与八对飞雁相对应饰有八组奔鹿,并衬有卷草纹。再向下对应盒身腹处錾刻八朵牡丹团花纹,圈足錾刻有一周鸿雁纹,盒通体纹饰处均有鎏金。盒外底部錾刻有“力士”、“伍拾肆两壹钱贰字”字样。

图6

“都管七国”花瓣形银盒(见图6)盒通高5厘米,直径7.5厘米,重121克。六出葵瓣形,盒盖六瓣花瓣处均凸起,盖面中部呈内收圆弧六角形,微隆。盒底下接喇叭形六瓣高圈足,盒身子母口扣合。器物锤揲成形,盒身外表錾刻鱼子纹地,在纹饰处均有鎏金。盒身侧壁处均錾刻有十二生肖及缠枝卷草纹。盒盖顶中部圆弧六角形内錾刻有一人骑在象背上,在骑象者前方有一头顶物做膜拜状者,后方则有一人双手持伞盖为骑象者遮阳,在象左右侧还分别有站立和坐地之人。“都管七国”、“昆仑王国”、“将来”三个榜题分别位于膜拜者的前方、上方和下方。在盒盖边沿一周六个凸起的花瓣内都錾刻有不同的画面,并錾有榜题,这六组画面均由不同人物或动物组成,代表了六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法门寺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丁卯桥鹦鹉纹花瓣形银盒、丁卯桥鎏金双凤纹花瓣形银盒,这类相同形制的器物在同一地点大量出土,均属于9世纪标准器物群中的器物。“都管七国”花瓣形银盒形制也与上述大略相同。因此,这类有圈足花瓣形盒的时代应为9世纪。

花瓣形银盒在唐代出现并流行,发展至宋以后,花瓣形盒大多以漆盒来体现,出土的银盒也一般为多层高大的妆奁,再少见如唐代花瓣形盒般的小巧精致、富丽堂皇。唐代花瓣形盒在唐代金银器出土文物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唐代金银器的重要部分。

[1]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M].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齐东方.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珍粹[M].文物出版社,2003.

[3]石兴邦.法门寺地宫珍宝[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4]陈妍言.唐代金银器角隅纹样研究[J].清华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莲瓣盒盖金银器
吐蕃金银器纹饰中鸟形象的起源与文明演变试论
莲瓣纹:我国古代瓷器主要装饰纹样
一种适用于极小寄生蜂室内繁殖的繁蜂盒
推理:遮住的饼干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金」风吹开一池莲 金银器中的池塘小景
明清金银器,低位反弹可期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基于蓄电池盒盖翻转移位机构的设计
南北朝瓷器上的莲花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