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培育江苏新型职业农民

2017-12-01 09:28韩喜秋
长江丛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实用技术江苏培育

韩喜秋

加大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培育江苏新型职业农民

韩喜秋

江苏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需要需要从强化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着手。本文才阐述了加大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入手,在探讨了江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存的问题后,对于培育江苏新型职业农民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实用技术人才 职业农民 技术培养

加大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为江苏省培养出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江苏省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故研究出人才的实际培养方法就具有了很高的必要性了。

一、加大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加大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体现在了许多方面,以下从适应农村发展需求、农业教育资源整合、扩宽农民就业渠道、完善农村职业体系等方面出发,对于加大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一)适应农村发展需求

加大实用技术人才培养是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加大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力度是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培育优秀的新型职业能力是遵从农民教育体系和职业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有关教育部门应当进一步明确培育体系中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员的学习内容,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设定号教学活动的核心与关键。其次,实用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农民学员可以兼顾到日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可以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的同时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与此同时,针对农业知识培训的特点,注定了农民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与内容都必须更加的灵活开放,从而能够在确保教材内容实用且不耽误农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同时,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有效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的同时起到激发职业农民的学习兴趣的效果,最终能够为职业的农民搭建起触手可及的终身学习平台。

(二)农业教育资源整合

加大实用技术人才培养能够促进农业教育资源的合理整合。农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本身也是落实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关键环节。自从我国于近年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大量的试点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教学、培育经验,这些经验为做好更好水平的农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奠定了基础。其次,在新阶段中的农业教育培训、培育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的“三位一体”支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有关部门通过加强整合教学资源和优化课程设计,显著的提升了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的教学质量,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各项环节有效开展起到了重要的助益。

(三)扩宽农民就业渠道

加大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可以起到扩宽农民就业渠道的效果。通常来说农民就业渠道的扩宽的传统方法有扩大当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增大当地农业产业资金投入等方式。但是这些措施本质上来说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只有通过强化职业农民的农业知识教育,并且培育出更多实用的农业技术人才,并且推广更多的强农惠农的政策知识,才能够真正的扩宽农业地区的就业水平。其次,扩宽农业就业渠道的关键还在于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理念知识以及市场经济运行竞争知识融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课程体系中去,从而能够让更多的农民都可以逐步的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学特点和学习需求,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当地农村就业水平的显著提升。

(四)完善农村职业体系

加大实用技术人才培养也可以起到完善农村职业体系的效果。现阶段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相对来说较为完善,并且能够统筹规划职业农民人才的培育计划,故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农业人才的培育建设制度并不是一日就可以完善的,且农村职业体系的优化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故在这一前提下将更多具有丰富农业知识的优秀教师以及活跃在农业生产实践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都投入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才能够起到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江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存问题

江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存问题有很多,以下从缺乏优质培训教材、培养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培训模式缺乏论证、培训责任体系不健全等方面出发,对于江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缺乏优质培训教材

江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缺乏优质培训教材的支持。缺乏优质培训教材主要体系在江苏部分地区缺乏足够的系统、精品的农业知识教材的支持。例如江苏部门地区的职业农业教材仅仅多围绕着基础类、种植类、养殖类、经济管理类等方面的知识展开,在农业工程、农业创新、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涉及较浅,知识面还不够广泛,因此只有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丰富完善了教材体系,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为降低各地进一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素材。

(二)培养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江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主要代表着江苏部分地区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本质上不适合当地农民的学习特点和当地第一产业的发展规律,因此只有对于当地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够让培育的内容更加“本土化”,最终起到良好的实事求是效果。其次,培育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还体现在但是新课程体系中的教学环节并没有得到完全称度的试试,其教学开发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了职业内容的培训对于许多江苏的第一产业从业者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无法起到良好的因材施教效果。

(三)培训模式缺乏论证

江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培训模式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中。任何成人教育的培训模式都需要建立在大量的理论支撑和模式实践论证的基础上,这对于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而言也并不会例外。但是江苏部分地区的技术人才培育工作并没有经过详细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论证都进行了规模化培训,从而有着很大的赶鸭子上架的漏洞,其本身的培训规范、培训原则、培训思路和教学目的都不够规范与清晰,最终导致了培训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育江苏新型职业农民的效果,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只有通过对于其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论证,并且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农民教育培训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最终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培训责任体系不健全

江苏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责任体系还不够健全。培育责任体系的不健全会导致培训工作难以规范化。例如许多教学团队对于教学内容的解读不够专业,对于学员提出的问题也并不予以认真的解决,因此导致了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次,培训责任体系不健全还体现在培养的内容和农民实际需要的农业产业知识出现了严重的脱节,但是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导致了农民培训意愿的降低或者是培训兴趣的持续下级,最终影响到了实用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整体进度与效果。

三、培育江苏新型职业农民措施

培育江苏新型职业农民措施应当从找关键点开始,以下从明确新型培养思路、强化农业知识结构、贯彻安全生产理念、优化农业教材编写等方面出发,对于培育江苏新型职业农民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明确新型培养思路

培育江苏新型职业农民的第一步是明确新型培养思路。有关部门在明确新型培养思路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自身进行职业农民培养的目标所在,从而能够在明确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教材建设总体思路的同时,能够在此基础上起到兼顾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生活的培养目标。其次,有关部门在明确新型培养思路的过程中还应当开发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从而能够在更加充分的考虑到江苏地区农民学习特点与规律的前提下,获得更加良好的培训效果。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明确新型培养思路的过程中还应针对江苏地区农民需要兼顾生产和生活,学习的时间零散且自身农业知识不够系统的特点,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化,最终能够在此基础符合江苏地区农民“边学习边实践、边生产边生活”的生产、生活、学习特点。

(二)强化农业知识结构

培育江苏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在于强化农业知识结构。有关部门在强化农业知识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着眼于以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的知识结构为目标,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加实用性教材新型职业农民课程体系。其次,有关部门在强化农业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还应当确保教学内容的理论可以与江苏地区农民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在突出第一产业实践性的同时,还应当确保教学的内容更加紧紧的围绕着江苏本地的主导产业、产业链条和作物生长周期、畜禽生长繁育周期,最终能够起到为农民生产、生活起到帮助的培训效果。

(三)贯彻安全生产理念

培育江苏新型职业农民应当贯彻安全生产的理念。有关部门在贯彻安全生产理念的过中首先应当确保农民们能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同时可以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真正的用于课后生产实践中去。其次,有关部门在贯彻安全生产理念的过中还应当确保教学内容具有良好安全性,例如在课堂上涉及的有关农作物品种、种养技术、药品等方面的知识必须权威、安全且定义明确,并且还应当符合江苏地区的农业生产实际。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严令禁止的药品、无鉴定证书的品种不允许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切实的保证江苏地区的农业生产安全。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贯彻安全生产理念的过中还应当确保教学体例能够更加突出模块和案例导向,并且能够在把重点知识切割成模块的同时组编成案例,最终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理解知识。

(四)优化农业教材编写

培育江苏新型职业农民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教材的编写工作。有关部门在优化农业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全方位的搜集好和教材相关有关的知识内容,并且教材编写人员本身还应当了解并且熟悉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在对于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的同时更好的将符合教学的知识点筛选出来,最终能够为确定教材编写大纲打下基础。

四、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当从教材开发、强化知识结构等方面来着手,在培育的过程中应当将培育的关键放到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价值的创造与培育机制的构建上,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可以期待更加良好的培育效果。

[1]刘凯.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6(07):21~23.

[2]刘黎.明确工作思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J].农民科技培训,2014(11):13~15.

[3]刘剑虹,陈传锋,谢杭.农民教育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全国百村万民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5(02):26~28.

[4]李淼.我省部署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能力评定工作[J].吉林农业,2015(18):23~25.

[5]赵如,张春和.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价值的创造与机制构建[J].求索,2016(09):29~31.

[6]李密.山东:组建农村实用人才“预备队[J].农村工作通讯,2016(16):82~84.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江苏农民职业化问题的研究”(项目编号:C-c/2013/01/01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食品安全背景下猪肉产业链竞争力重塑及其形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SJD074)。

韩喜秋(1975-),男,黑龙江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实用技术江苏培育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数读江苏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