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传播中多元传播模式转变与融合的分析

2017-12-01 09:28罗蓓蓓
长江丛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人际受众微信

罗蓓蓓

基于微信传播中多元传播模式转变与融合的分析

罗蓓蓓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互联网环境下智能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微信的传播功能也日益强大。这使得微信传播不仅仅存在于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层面,还产生了与大众传播相融合的复合式传播模式。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使得沟通更富有内涵,但在这种复合传播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微信传播的片段式信息一方面迎合了受众的心理诉求,同时也容易导致用户意见的碎片化。

微信 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一、微信传播模式的转化与融合

微信传播实现了虚拟社交网和熟人社交网的覆盖,在满足用户交流信息需求的同时,也对用户的行为模式、人际交往、思维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从用户体验的层面讲,在现实生活中,这也体现了作为社会群体性动物之间进行人际传播来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性。被称为“媒介个人化”代表的微信在新媒体背景下也因其功能的丰富融合一点点强大起来。按传统的传播要素进行分析,它的传播主体不再局限于具体的媒介组织、机构或政府,每个人都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每个社会个体也都可以成为真正的传播者。而作为一种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媒介,微信从一开始个体向个体的点对点的互动传播发展到到群体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传播模式也在逐渐发生融合与转变。

(一)互动性极强的“点对点”人际传播

作为最本质的具有聊天功能模块的微信,其最初的传播模式属于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具有几个重要特点:第一,接受和传递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第二,传播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第三,反馈及时,双向性强,互动频率高;第四,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而微信传播灵活迅捷,信息的传播意义多元且多变,互动性与双向性极强,并及时得到反馈,在传播过程中所受的制度性约束也相对较少,传播门槛低。从微信传播的以上属性来看,微信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特点几乎一致,是在网络传播大环境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传播。微信人际传播大环境取决于数字化时代下的移动互联网,尽管是一个虚拟的关系网,却也真正的影响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在微信的大传播圈中,受众可通过双方添加好友而成为彼此圈子内的好友。微信的这一应用功能限制了传播圈中的“无关用户”,过滤了很多不相关的信息。从某一层面上讲,这种具有极强的个人需求与选择性满足的微信功能,也更加促进网络的纽带下社交关系的完善。相比之下,微博则在信息的收集与获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它是互联网的信息的聚集地。微博传播的优势在于它的独特的传播特性,信息可以在微博上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使得信息传达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微博传播信息模式是碎片化、裂变式的,这一点在微信传播过程中体现的有所局限。

(二)具有链接关系的群体传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的传播功能也日益丰富。不再局限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传播活动,任何一种松散或者紧密的社会关系都可促成并建立一个微信群,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学习等需求加入“群聊”的环境。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认为强连接是一种十分稳定的但传播范围有限的社会认知,包括朋友、亲戚和邻居等接触频繁的社会关系;与此相反,弱连接则包括间接的社会关系(如朋友的亲戚,亲戚的朋友)。在新媒体环境中,因需求突发而成临时性或固定性的团体都会建立一个微信群,方便各用户之间的信息与情感联络,也方便具有间接关系的团体成员之间初步进行迅速的了解。例如,在校的大学生及研究生群体、企业的同事、会议的到会人员等,都会自发建立一个微信群,便于议事告知。大家可第一时间获得信息的最新动态,同时通过聊天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人际传播模式与群体传播模式在微信中交替展现,二者随时间与环境的变换相互促进,互相融合。相比看来,与微信同处于数字互联网大环境下的微博传播则属于非对等的多向层次关系传播,用户与用户之间是一种“关注与粉丝”的关系。

(三)微信成功实现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复合与转化

对微信传播模式融合的初探发现,微信传播除了个体之间点对点强关系传播和互联网转化实现的弱关系传播外,还有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关注的微信公众平台。这使得微信传播不仅仅存在于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层面,还产生了与大众传播相融合的复合式传播模式。点对点的强关系传播是微信传播最初的沟通方式,在引入微信公众平台之后,微信传播发展为一对多的互动传播,这使得微信可面向大众进行精准传播。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方式主要以信息推送为主,这是一种信息持续稳定性的主动告知。平台化的微信推送也满足了不同用户自身的生活需求。虽然是以信息推送的方式传递讯息,但各个所关注的公众号并不会厚重繁琐地占据微信的信息存储空间。但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信息是相互叠加排放的,即用户以私人交流为主的前提下,这样的功能处理使得该告知变得人性化很多。微信公众账号拥有足够的主动权,可通过后台的数据整合与分析达到理论上的精准营销。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认为“信息时代中,大众传播的受众不再是群体,而往往只是单独的一个人。大家普遍认为个人化是大众传播窄播的延伸,其受众从大众到小众,最后到单独个人。”长期以来,大众传播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大众传播在人类社会传播领域中长期占据着优先主导地位,我们所处的时代也被称作大众传播时代。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显现出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趋势,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我们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在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是被“push”(推)给受众,相反,人们是将他们所需要的信息“pull”(拉)出来,并参与到信息创造的过程中。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受众”又被赋予的新的意义,由于微信传播的互动性特点改变了传统受众的被动地位,成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信息接受和传播者。

可以说新媒体环境下微信的出现为传统的大众传播续写了新的涵义。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微信是一个平台,一个介质,维系了社会交往的网络,承载着大众传播的讯息。同时微信传播也实现了由大众传播向人际传播的转化。这种转变,在于微信不再只是社会媒介组织的专属,而是具备个体传播的自由的个人社交媒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既是转变,也是融合。微信确实兼备了两者的优点,同时又突破了各自的局限。移动终端上的微信传播可以弥补大众传播反馈不及时的局限,使交流更加快捷有效,其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也使得沟通更具深度和广度。微信传播的推广与发展促成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转变与融合,但在这种复合传播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微信传播的局限性也日益突出。

二、结语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改进,微信功能不断得到丰富,朋友圈、语音、图文、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使得受众在交流传播中所获得信息更加迅捷、全面。此外,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完善,朋友圈、公众平台等功能将会在移动应用的使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微信中多元传播类型的融合趋势也将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不断被开发,一些企业组织、个人等纷纷加入到公众平台中,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推送。微信电商的出现,又将社交、支付、购物等都囊括了起来,使得微信不仅具有传播媒介的特性,同时又具备了交易终端的属性。微信传播的推广与发展促成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转变与融合,但在这种复合传播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微信传播的局限性也日益突出。但碎片化的传播内容、随意化的信息扩散、大众传播的薄弱性体现等负效应也使得微信传播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威胁。

注释:

①谢新洲.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77).

②苏宏元.网络传播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58).

③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8).

[1]徐田娣.微信的传播特性探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张瑜.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传播与新型人际传播模式探究[J].新闻知识,2014(2).

[3]黄冬.微时代下科技传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微信传播为例[J].科技传播,2014.2.

[4]太清艳,太清华.微信:大众传播向个人传播的转化[J].传媒,2014(2).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罗蓓蓓(1992-),女,山西运城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传播学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人际受众微信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微信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微信
微信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