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延安精神培育高校团支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12-01 09:28姜家兴
长江丛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团支书延安精神实事求是

张 宪 姜家兴

校园专区

浅析延安精神培育高校团支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 宪 姜家兴

延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当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从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出发,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一元指导地位、发扬和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加强团支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三个维度对培育高校团支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分析。

延安精神 高校团支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有力的传承者和建设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国家的希望,高校团支书作为班级思想建设的领潮人,用延安精神培育团支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一、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延安时期带领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秀作风。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诸多的契合点:

(一)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思想土壤

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和发展,二者是一脉相承的。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2002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陕西考察工作时对延安精神给予了高度概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成为了新时期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班固赞扬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传》),唐代颜籀将“实事求是”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从哲学的高度作了界定,“‘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3]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古至今,人们都在倡导“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不是共产党人的专利,是在扬弃古人“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当代国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形成新的“实事求是”。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优良传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取决于人心向背,历代明君贤臣、清官良吏都特别正视老百姓的疾苦,但是由于古人民本思想目的错位、内容空位、制度缺位等局限性,使得民本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沦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专制的手段。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4]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5]习近平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理念坚定的宣传者和忠实的践行者,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我党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是对“民惟邦本”(《尚书•五子之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的古人民本思想批判地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新注解。

(二)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公平正义和自由平等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是人类的理想和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他肩负的使命: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从延安时期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就特别重视法制建设,注重社会公平公正,先后制定并颁布了《陕甘宁特区政府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自治宪法草案》、《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军民诉讼暂行条例草案》等法律法规,为人们遵守公序良俗提供了制度保障,为保证社会公平公正奠定了基石。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6]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马克思主义追求人“全面发展”,追求人的脑力与人的体力协调发展,追求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全面发展,追求人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与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8]“天下为公”是古人憧憬的理想社会,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意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也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人为追求人类解放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努力。共产主义梦想的实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共产党人对公平正义、自由发展的追求仍在前行,从未止步。

二、用延安精神培育高校团支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一元指导地位

习近平同志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9]在中国共产党的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产党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不怕流血牺牲、为保守国家隐姓埋名几十年、为国家发展默默奉献,靠的就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高校团支书作为班级思想的直接传播者,引导他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指导他们的日常思想和行为,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进行国情党史教育,使他们自觉地了解党的发展历史、认同党的历史、弘扬党的历史并自觉地融入到党的历史之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在高校团支书身上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实然”到“应然”,使其成为真正彻底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二)发扬和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90后是当前校园的主体,是最能接受新鲜事物的特殊青年群体,他们身上具有追求个性发展、张扬而不失自我、生活多彩而又渴望宁静的明显特征。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受西方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不乏有个别学生追求奢侈品、追求享乐主义等现象频频出现,发扬和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显得尤为关键。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到底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党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和作风上真正扎根”。[10]艰苦奋斗永不过时,在新时期我们应该赋予其新的含义,重新定义艰苦奋斗。现阶段,我们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引导高校团支书牢固树立“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的理念,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在高校团支书中发扬和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三)加强高校团支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礼记有云:“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礼记•礼器》)。礼乐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为古人提供了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法制标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规范人民的言行,与周礼文化一脉相通,是对周礼文化的传承和诠释,二者都是在传递社会正能量,高校应加强团支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设以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国学课程,将国学纳入课堂之中;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把优秀传统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多样化加强对高校团支书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增进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其内化为高校团支书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牢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和文化根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高校团支书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用延安精神培育高校团支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高校团支书的思想道德素质,对推进团的基层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8.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2~663.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5]毛 泽 东 选 集 :第 3卷 [M].北 京 :人 民 出 版社,1991:1094~10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8]杨杰.四书五经[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689.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10]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22.

[1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16.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本文系2016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重点课题“用延安精神培育高校团支部书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6ZD152)。

张宪(1985-),男,汉族,陕西礼泉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外语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姜家兴(1985-),男,汉族,陕西镇巴人,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团支书延安精神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毛泽东“实事求是”辩证法的内在透视
“实事求是”定乾坤
为什么你挤不进比你厉害的圈子
云南财经大学开展2016级新生教育系列活动之“新生团支书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