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2017-12-01 09:28彭年强
长江丛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维吾尔族友谊维度

彭年强

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彭年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去调查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现状,发现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呈现出中等水平的文化疏离感。另外,还去调查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现状,发现当前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水平相对较高。此外,本文着重去分析探讨了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内在关系。

文化疏离感 生活满意度 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对口援疆”工作的不断深入,维吾尔族学生选择在汉区学校就读的人数快速增长,就读的层次也日益提高。近几年来,维吾尔族学生来汉区大学就读的人数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其地理位置上、生活环境上以及文化氛围的改变,给来汉区就读的维吾尔族学生心理上带来了重大的冲击。中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汉族文化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对于在汉区求学的维吾尔族大学生而言,在与汉族文化交融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适应良好,也有学生可能出现适应不良问题,甚至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对自身的民族或者汉族文化的不认同,进而导致文化的疏离或异化,从而引发文化疏离感问题。

何为文化疏离感?在心理学上,“疏离感”是指转让、疏远的行为;感情上的疏远、隔离或陌生;正常功能的异化或转变。而文化疏离感就是指个体在与母文化不同的他文化接触、融合和适应的过程中,对他文化产生疏远、不和谐。美国心理学家阿德勒最早从跨文化适应的角度,提出了文化适应的五阶段模式假说,分别是接触阶段,不统一阶段,否定阶段,内化阶段以及独立阶段。

国内学者王亚鹏认为,文化疏离感是少数民族成员认定自己的不利地位,产生消极、悲观态度,最终无法认同自己的民族,使自己与整个民族产生疏离感。除了对文化疏离感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外,国内还围绕“文化疏离感”展开了大量的实证性研究。杨东和张进辅等对于中学生群体的研究发现,疏离感和个体幸福取向、社会发展取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在中学生这个群体中,高疏离感的个体与低疏离感的个体在个人幸福取向和社会发展取向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刘曦和杨东等人的研究发现影响文化疏离感会受到小学前后居住地区的改变。

生活满意度是指一个人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的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是在积极到消极连续体上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认识和评价,是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来汉区就读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由于文化习俗上的种种差异,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文化疏离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150名浙江师范大学在校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由于现实原因(师范类高校女生多),本次调查中男生有29人,女生有121人,平均年龄为19.18±0.81,其中大一年级49人,大二年级48人,大三年级33人以及大四年级20人。文科专业学生有43人,理科专业学生有94人以及工科专业学生有13人。

(二)研究工具

1、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

该量表由刘曦和杨东(2004)编制,采用5点评分,共37个题项,包含文化孤立感、文化分离感、不和谐感以及被控制感等四个因子。总问卷的同质性系数是0.92,分半信度为0.74,表明此问卷具有比较好的信效度。得分越高,代表疏离感水平越高。

2、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

该量表由张兴贵和何立国等人(2004)编制,采用7点评分,共36个题项,包含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学校满意度以及环境满意度等六个因子。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1,结构效度方面,RMSEA为0.037,NFI、NNFI和CFI都大于0.95,这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此外,得分越高表明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

三、结果分析

(一)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总体现状

总体而言,此次调查的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文化疏离感上的均分为3.48,具有中度的文化疏离感。具体而言,其在文化孤立感维度的均分为2.92,处于轻度的水平;其在文化分离感维度的均分为3.98,这表明他们的文化分离感处于中高水平;其在被控制感维度的均分为3.62,这表明他们的被控制感处于中高水平。

1、性别因素对于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的影响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在文化疏离感层面,t=-3.55,p<0.05,这表明性别因素影响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具体而言,女性民族生文化疏离感显著大于男性民族生;在文化孤立感层面,t=-1.603,p>0.05,性别因素不影响民族大学生文化孤立感;在文化分离感层面,t=-3.80,p<0.05,性别因素影响民族大学生文化分离感。具体而言,女性民族生文化分离感显著大于男性民族生;在不和谐感层面,t=-4.28,p<0.05性别因素影响民族大学生文化孤立感。具体而言,女性民族生文化不和谐感显著大于男性民族生;在被控制层面,t=-3.80,p<0.05,性别因素影响民族大学生文化分离感。具体而言,女性民族生被控制感显著大于男性民族生。

2、年级因素对于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的影响

使用一元方差检验分析发现,在文化疏离感层面,F=6.618,p=0.000<0.05,这表明年级因素影响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水平。事后比较发现,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也就是说大一刚入学时,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文化梳理感水平最高,从大二开始他们的文化疏离感显著下降,到大四时其文化疏离感水平最低。相类似的,在文化孤立感层面,F=2.759,p=0.045<0.05,在文化分离感层面,F=7.584,p<0.05,在不和谐感层面,F=3.907,p=0.01<0.05以及被控制感层面F=9.418,p=0.000<0.05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比较发现,都出现了大一时候最高,随着年级的递增,各指标显著下降的趋势。

(二)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总体现状

总体而言,此次调查的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的均分为2.63,这表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较低。具体而言,其在友谊满意度维度上的均分为2.07。这反映了当前他们对于朋友和同学关系的满意度较低;其在家庭满意度维度上的均分为1.89,这反映了当前他们对于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氛围的满意度较低;其在学业满意度维度上的均分为3.18,这反映了当前他们对于学业成就的满意度较低;其在自由满意度维度上的均分为2.60,这反映当前他们对于个人行为自由的满意度较低;其在学校满意度维度上的均分为2.83,这反映了他们对于学校活动和氛围的满意度较低;其在环境满意度维度上的均分为2.90,这表明当前他们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社会环境的满意度较低。

(三)汉区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与生活满意度相关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文化孤立感与友谊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628,p<0.05,这也就意味着文化孤立感越高的个体,其友谊满意度越低;文化孤立感与家庭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614,p<0.05,这也就意味着文化孤立感越高的个体,其家庭满意度越低;文化孤立感与自由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476,p<0.05,这也就意味着文化孤立感越高的个体,其自由满意度越低;文化孤立感与环境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568,p<0.05,这也就意味着文化孤立感越高的个体,其环境满意度越低。不和谐感与友谊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691,p<0.05,这也就意味着不和谐感越高的个体,其友谊满意度越低;不和谐感与家庭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512,p<0.05,这也就意味着不和谐感越高的个体,其家庭满意度越低;不和谐感与自由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721,p<0.05,这也就意味着不和谐感越高的个体,其自由满意度越低;不和谐感与环境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422,p<0.05,这也就意味着不和谐感越高的个体,其环境满意度越低。

被控制感与友谊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101,p=0.81>0.05,这意味着被控制感与友谊满意度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即被控制感高低不会影响友谊满意度;被控制感与家庭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125,p=0.78>0.05,这也就意味着被控制感与家庭满意度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即被控制感高低不会影响家庭满意度;被控制感与自由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812,p<0.05,这也就意味着被控制感越高的个体,其自由满意度越低;被控制感与环境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211,p=0.65>0.05, 这意味着被控制感与环境满意度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即被控制感高低不会影响环境满意度。

文化分离感与友谊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635,p<0.05,这也就意味着文化分离感越高的个体,其友谊满意度越低;文化分离感与家庭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432,p<0.05,这也就意味着文化分离感越高的个体,其家庭满意度越低;文化分离感与自由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515,p<0.05,这也就意味着文化分离感越高的个体,其自由满意度越低;文化分离感与环境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613,p<0.05,这也就意味着文化分离感越高的个体,其环境满意度越低。

[1]刘曦,杨东.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的理论建构及量表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

[2]叶宝娟,郑清等.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5.

[3]周亚玲,李婧等.大学生疏离感研究评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4.

[4]蔡婉君.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8.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彭年强(1990-),男,汉族,江苏江阴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友谊维度
以城为“媒”话友谊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友谊之路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分析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