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

2017-12-01 09:28王晓雨
长江丛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思政时代大学生

王晓雨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

王晓雨

随着科技与经济实力的发展,互联网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运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重要的思政领域。教育事业的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表达教育教学的人性化和多元化,新媒体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陷。本文的主题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主要从新媒体给思政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和转变、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优势、加强高校新媒体时代工作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主要阐述,多层次的介绍了新媒体对于思政教育的益处。

人性化教学 网络信息 思政教育

一、新媒体给思政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和转变

(一)要求人性化教学

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点是交互性,所谓的交互性是指在获取信息与选择应用时具有更多自主权,主要对象是网络用户,这种相互关系同样存在于信息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信息应用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反馈。新媒体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方式以及接受方式,更加方便了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以及掌握,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学生的认同与主观意愿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唯一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者必须以开展人性化教育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建立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选择多元化

新媒体的特点在于开放性与广泛性,用户具有主导权,可以将自己的建议反馈给提供者,这样的方式是对话语体系的一种提高,以前的话语体系是统一的,现在则是自由的,用户可以自发的进行选择使用,不需要统一。网络信息传播有利于人们更快、更全面的获取信息,并且具有一定的共享性,可以将自己与他人的信息共享,互相交流、进步。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但这种影响无疑是有益的,这样人性化的选择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抨击,但对于思政教育而言,这也是一个机遇,一个可以改变思政教育理念的机遇,有助于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目前而言,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推动教育民主化管理

推动教育民主化管理有利于创建优秀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如今,社交类网站层出不穷,而大学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使用此类网站的频率极高,此类网站开设的服务主要有分享、创建、建设等,有利于用户进行多方面的选择。想要改进思政教育教学模式,也可以开展“问政”教育,多聆听学生的想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优势

(一)“游戏规则”内容

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往往是不同的,教师的思维太过于固定,学生的思维却是活跃的,存在许多不固定因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要对网络信息传播规律有一定的了解,网络媒体的优势就是多元化,合理的利用媒体工具,会使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使学生有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是随波逐流。

(二)操控“游戏规则”

只有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相结合,才能打造出更为优秀的思政教育教学。想要思政教育得到发展,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了解网络的优势与不足。网络信息是多元化的,无论是从速度方面,还是从数量方面而言,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效率更高。但是网络时代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大量的问题,可能会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第二,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23岁,虽是成年人,但是心理可能还不是很成熟,思想、情感都会比较敏感。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帮助学生选择网络信息,创建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加强高校新媒体时代工作管理

网络资源优势是多元化,如果能够合理的进行使用,就有利于整合校园网络建设。学校应当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也要与各部门相互联系,以便互相合作,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第一,对校园网络信息机制进行完善。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发展思想形态。也可以建立高校信息民意调查表,使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信息、政治,提高大学生的维权意识。

第二,建立校园舆论处理机制。思政教育人员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选择一些有利于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社会动态信息进行发布,阻碍不良社会信息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三,重视网络媒介素养。大学思政教育只具备传播正能量的能力,却不具备改变整体网络环境的能力,但是只要通过网络对网络信息的质量进行提升,这就是进步。学校也可以对思政教育工作者定期的进行网络计算机技术培训,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思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思政教育的发展。但是,事情都具有双面性,我们要正确认识新媒体存在的不良影响以及新媒体为思政教育带来的益处,只有长此以往的坚持,才能推动教育改革,使得思政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1]王君君.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教化[J].教育与职业,2015(32):53~55.

[2]范芸芸,毕莹.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围上一条温暖”围脖”——浅谈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资讯,2010(21):193~194.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王晓雨(1986-),女,满族,辽宁本溪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教师,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时代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