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手术麻醉的方法及效果探讨

2017-12-01 03:21高云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分级心功能心脏

任 越,高云娟,武 懿,邓 默

(1 保定市第五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2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手术麻醉的方法及效果探讨

任 越1,高云娟1,武 懿2⋆,邓 默2

(1 保定市第五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2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手术麻醉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些患者的心脏风险指数进行评估、分级,据此为其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案进行麻醉。麻醉完成后,比较不同心脏风险指数分级患者心功能的稳定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手术结束后,心脏风险指数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心功能的稳定率均在80%以上,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在5%以内,其心功能的稳定率、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根据其心功能为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提高其术后心功能的稳定性,降低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方法

研究发现,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在进行非心脏手术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创伤、应激反应等原因使其心脏发生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从而导致其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其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1]。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麻醉的风险高、难度大。因此,充分了解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各器官功能的病理变化,做好手术的风险评估,为其选择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某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麻醉的方法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进行手术前,这些患者均被证实患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本次研究排除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男女比例为53:37。年龄为62~79岁,平均为(66.8±3.5)岁。他们的体重为45~83 kg,平均为(65.1±6.3)kg。他们的麻醉分级为Ⅰ~Ⅳ级。其中,麻醉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分别有25例、21例、23例、21例。

1.2 方法

1.2.1 麻醉前准备 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仔细询问其既往病史、现病史,并对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估其身体的状况。根据进行临床检查的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机体的耐低氧能力、血氧饱和度及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功能检查的结果评估其心肺的功能。使用多因素心脏风险指数评分标准评估这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风险[2]。该评分标准的总分为53分,得分在0~5分之间为Ⅰ级,得分在6~12分之间为Ⅱ级,得分在13~25分之间为Ⅲ级,得分在26分以上为Ⅳ级。等级越高说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风险越大。为合并有心肌供血不足、心绞痛的患者使用极化液进行静脉滴注,为合并有室性早搏的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类药物进行治疗,为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使用降压药进行治疗。对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以确保其机体各器官的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存在紧张、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酌情为其使用镇静类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其因出现应激情绪而发生意外。

1.2.2 麻醉方法 根据心脏风险指数的分级为患者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案进行麻醉。为心脏风险指数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选择慢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法进行麻醉,具体的麻醉方法是:先使用地塞米松、咪唑安定、哌替啶、氟哌利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上述麻醉药物的给药剂量为10 mg、0.04 mg/kg、1 mg/kg、0.08 mg/kg。在麻醉药物起效后,为患者静脉注射2~3 mg的咪唑安定。待患者对口咽部的刺激无明显反应后对其进行气管插管。为心脏风险指数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法联合快诱导下静脉气管插管-全麻法进行麻醉。具体的麻醉方法是:选择合适的棘突间隙进行穿刺,在患者的硬膜外留置导管,使用5ml 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麻醉。使用8~10 ml浓度为0.25% 的罗哌卡因对患者进行维持麻醉。然后,为患者静脉注射5 mg的咪唑安定、0.2 mg的芬太尼。待患者的意识消失后,依次为其静脉注射0.08~0.1 mg/kg的维库溴铵、10~20 mg的依托咪酯乳剂。当患者的自主呼吸停止、获得理想的肌松效果时,对其进行气管插管,然后使用麻醉呼吸机对其呼吸进行控制。在麻醉成功后,对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手术结束后,为患者使用面罩进行吸氧,同时对其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进行监测,并做好术后的镇痛处理。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观察不同心脏风险指数分级患者心功能的稳定性(包括稳定、不稳定两个标准),并统计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结束后,心脏风险指数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心功能的稳定率均在80%以上,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在5%以内,其心功能的稳定率、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心脏风险指数分级患者术后心功能的稳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放宽了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但是,对于患有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来说,其体质较为特殊,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这对其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研究发现,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不仅与其手术方式有关,更与其心脏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4]。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在麻醉药物的刺激下,其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整体状态,增加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的难度。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临床上应先评估其心功能,针对其已经存在的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术中监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以降低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总之,在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应根据其心功能为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以使其获得良好的镇痛及肌松效果,确保其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其术后心功能的稳定性,降低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王焕彬.心功能不全患者不同手术麻醉方式的安全性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4):146-148.

[2]刘春光.高龄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84-87.

[3]胡劲杨.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手术患者的硬膜外阻滞加浅全身麻醉处理6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48-2949.

[4]杨新玲,李杏玲.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7):2365-2366.

R614

B

2095-7629-(2017)6-0044-02

*通讯作者:武懿

猜你喜欢
分级心功能心脏
心脏
分级诊疗路难行?
心功能如何分级?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