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考察

2017-12-01 03:21乌志文危少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术式结节出血量

乌志文,危少华

(1.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昆山 215341;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0)

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考察

乌志文1,危少华2

(1.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昆山 215341;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0)

目的:考察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某院收治的3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有18例患者,对照组有1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耗时、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切口的长度、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的耗时、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切口的长度、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促进其身体的康复。

甲状腺结节;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结节是普外科的常见病之一。该病好发于中年女性,且以良性结节较为多见[1]。在临床上,多发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单发性甲状腺结节,但后者的癌变率又高于前者。进行手术切除是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方式。研究证实,用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该病的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临床上使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为了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有效性,本文对2013年以来某院收治的3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某院收治的3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共18例患者)与对照组(共17例患者)。在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龄范围为50~65岁,平均年龄为(57.04±8.72)岁;其病程为2~9年,平均病程为(4.95±2.01)年。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龄范围为49~63岁,平均年龄为(56.73±8.94)岁;其病程为3~9年,平均病程为(5.01±2.14)年。两组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经相关检查确诊患有甲状腺结节;2)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3)无凝血功能障碍。他们的排除标准为:1)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或心脑血管疾病;2)患有严重的血液疾病;3)临床资料不全;4)存在精神障碍。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 采用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为:使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将患者的头部向后仰,伸展其颈部,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在距离患者胸骨上缘2~3cm处做一个长度为4~7cm的切口,纵向切开其甲状腺膜,充分暴露其甲状腺,然后分离、结扎其甲状腺的动静脉,切除病变的甲状腺组织。逐层缝合患者的切口,并为其留置引流管。在手术结束2d后,为患者拔除引流管。在手术结束后的30d内,密切监测患者T3、T4等甲状腺功能的指标。用甲状腺素片对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进行治疗。

1.2.2 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为:使患者取平卧位,对其进行颈丛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锁骨交界处的中心沿皮纹做一个长度为2~5cm的弧形切口,逐层切开其表皮、皮下组织、肌肉(主要指颈前肌群)及结缔组织。利用拉钩充分暴露患者的甲状腺及瘤体,观察其瘤体的具体情况。从患者甲状腺固有膜与外层被膜之间的位置分离其甲状腺的悬韧带,钳夹其甲状腺上极的血管,在完整地切除含有结节的腺体后,分离、切断其甲状腺的峡部。在进行完上述的操作后,为患者放置引流管,并缝合切口。术后为患者常规使用3~5天的抗生素,以防其发生切口感染。在手术结束2d后,为患者拔除引流管。在手术结束后的30d内,密切监测患者T3、T4等甲状腺功能的指标。对于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使用甲状腺素片对其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耗时、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切口的长度、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SPS17.0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的耗时、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切口的长度、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的对比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可分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中年女性是该病主要的发病人群[2]。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肿瘤、囊肿等都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的方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不过,用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该病的效果不够理想。其原因在于:1)该术式易破坏患者颈前的淋巴管与血管,且需要切断其颈前的肌群,故易使其出现颈前区皮肤麻木、甚至头部及颈部活动受限的现象[3]。2)该术式需要大范围地游离患者甲状腺的腺体,故可导致其在术中出现大出血的情况,甚至损伤其重要的脏器,使其出现术后吞咽不良等并发症。3)该术式耗时较长,切口较大,不仅可增加患者在术中的风险,而且会给其留下较大的瘢痕,从而增加其心理压力,不利于其身体的康复。

近年来,临床上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该手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该手术为微创术式,故手术耗时短,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4]。2)该术式可避免对患者的颈前肌进行横断处理,故可大大地减轻其术后的痛苦[5]。3)该术式可保留患者甲状腺周围的腺体,且对其周围腺体的影响较小,还可保留其颈部前动脉,大大地减少其在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手术的耗时及术后苏醒的时间。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手术的耗时、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切口的长度、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减轻手术对其造成的创伤,缩短其住院的时间,加快其 身体康复的速度。

[1]白鹏.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111-113.

[2]陈愉快.甲状腺结节患者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9):114-118.

[3]高峰.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比较[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5):514-516.

[4]蒋益宝.45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2):120-121.

[5]胡春格.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8):1517-1518.

R581

B

2095-7629-(2017)6-0046-03

猜你喜欢
术式结节出血量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