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avlik吊带法和牵引石膏固定法对发育性髋脱位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2017-12-01 03:21何国庆唐应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吊带外展髋臼

易 亮,何国庆,唐应明

(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2)

用Pavlik吊带法和牵引石膏固定法对发育性髋脱位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易 亮,何国庆,唐应明

(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2)

目的:对比用Pavlik吊带法和牵引石膏固定法对发育性髋脱位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某院收治的48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48例患儿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Pavlik吊带组患儿使用Pavlik吊带法进行复位治疗,对牵引石膏固定组患儿使用牵引石膏固定法进行复位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髋关节复位的成功率及其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结果:经过治疗,牵引石膏固定组患儿髋关节复位的成功率和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Pavlik吊带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Pavlik吊带法对发育性髋脱位患儿进行复位治疗的效果相比,使用牵引石膏固定法对其进行复位治疗的成功率更高,可明显提高其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促进其髋关节的发育。

Pavlik吊带法;牵引石膏固定法;发育性髋脱位;复位;效果

发育性髋脱位又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此病患儿的发病部位在下肢,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患侧髋关节外展受限、大腿皮肤皱褶不对称等[1]。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其髋关节发育不良,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使其出现髋疼痛和腰部疼痛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复位治疗的方法有Pavlik吊带法和牵引石膏固定法。为了进一步探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最佳方法,某院对收治的48例此病患儿分别使用Pavlik吊带法和牵引石膏固定法进行复位治疗,其中使用牵引石膏固定法进行复位治疗的24例患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某院收治的48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神经肌肉型髋脱位患儿或者畸胎型髋脱位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48例患儿分为Pavlik吊带组和牵引石膏固定组,每组各有24例患儿。在牵引石膏固定组的24例患儿中,有男童13例,女童11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2岁,年龄最大的10岁,平均年龄为(6.35±1.41)岁。其中,GrafIII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有16例,GrafIV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有8例。在这24例患儿中,单侧发育性髋脱位患儿有19例,双侧发育性髋脱位患儿有5例。在Pavlik吊带组的24例患儿中,有男童11例,女童13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2岁,年龄最大的11岁,平均年龄为(6.49±1.35)岁。其中,GrafIII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有14例,GrafIV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有10例。在这24例患儿中,单侧发育性髋脱位患儿有18例,双侧发育性髋脱位患儿有6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Pavlik吊带组患儿使用Pavlik吊带法进行复位治疗,具体的方法为:对患儿的髋关节进行复位,然后让其佩戴3个月的Pavlik吊带,直至其髋臼恢复正常为止。Pavlik吊带的佩戴方法为:1)将胸带置于患儿乳头连线的水平或稍下方,胸带的松紧度以能够插入一根手指为宜,以便于其呼吸。2)小腿带应位于患儿的腘窝下与踝上方。3)前侧带应置于患儿身体的纵轴线上与膝关节的内侧,并使其屈髋110°。4)后侧带应在患儿肩胛骨上交叉,以免从其肩部滑落,并将其髋部外展,外展的幅度应小于60°。5)每两周对患儿的吊带进行一次调整,以保证其身体的正常发育。6)吊带需24小时佩戴,在夜间应使用支具对吊带进行固定。7)每周对患儿进行一次复查。待患儿的髋关节稳定后,让其继续穿戴吊带3个月。对牵引石膏固定组患儿使用牵引石膏固定法进行复位治疗,具体的方法为:1)在患儿入院后的第1~第14天,对其进行双下肢垂直悬吊牵引,即让其屈髋90°,并根据牵引后其肌肉放松的情况逐渐加大屈髋的角度至110°。2)待患儿进行牵引外展的角度超过60°时,对其进行吸入麻醉,对其髋关节进行闭合复位和人类位石膏裤固定。3)术中,对患儿髋关节复位的情况进行评估,若其屈髋外展的角度在60°以下、不能维持复位的效果或安全区低于20°时,需停止使用石膏裤对其髋关节进行固定。4)完成固定后,用MR检查对患儿髋关节复位的情况进行评估,固定的位置应满足其屈髋110°及外展60°。5)在进行固定的6周~2个月后,观察患儿石膏裤的松紧度,并及时为其更换二期石膏裤。6)对于复位失败的患儿,需对其进行复位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儿髋关节复位的成功率。2)按照Harris评分对患儿髋关节发育的情况进行评估,进行评估的内容包括疼痛、功能、活动范围三个项目,总分为100分。若患儿的Harris评分为80分或80分以上,即可判定其髋关节复位的效果为优。若患儿的Harris评分为70分~79分,即可判定其髋关节复位的效果为良。若患儿的Harris评分在70分以下,即可判定其髋关节复位的效果为差。优良率=(优的例数+良的例数)/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8.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髋关节复位成功率的比较

经过治疗,在Pavlik吊带组的24例患儿中,有17例患儿髋关节的复位成功,其髋关节复位的成功率为70.83%。在牵引石膏固定组的24例患儿中,有23例患儿髋关节复位成功,其髋关节复位的成功率为95.83%。牵引石膏固定组患儿髋关节复位的成功率明显高于Pavlik吊带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05)。

2.2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比较

进行治疗前,两组患儿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牵引石膏固定组患儿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Pavlik吊带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比较 (±s,分)

表1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复位前 复位后Pavlik吊带组 24 63.48±5.49 76.54±5.24牵引石膏固定组 24 64.36±5.24 85.26±5.41 t值 0.57 5.67 P值 <0.05 <0.05

3 讨论

Pavlik吊带法是一种自然复位的方法。此疗法是在患儿熟睡的时候利用其肌肉的自然放松来实现髋臼外展复位的一种治疗方法[3]。利用Pavlik吊带对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复位治疗的原理是:在患儿屈髋100°~110°时,其脱位的股骨头会降低到髋臼的后缘,在其自身下肢重力的作用下可使其髋关节自然外展,在内收肌向前和向内拉力的作用下,脱位的股骨头越过髋臼后缘后会纳入髋臼。相关的临床观察显示,对年龄较大的完全脱位的GrafIII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和IV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使用Pavlik吊带法对其髋关节进行复位治疗的成功率较低。这是因为,与GrafIII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相比,GrafIV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股骨头的脱位更高,且可继发髋臼后外缘盂唇软骨复合体改变[4]。使用Pavlik吊带对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复位治疗失败的原因是:GrafIV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脱位髋臼入口处的盂唇软骨复合体可发生改变(包括髋臼后外缘突起和髋臼入口狭窄两种改变)。因此,在使用Pavlik吊带法对GrafIV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进行复位治疗时,需要增加其患肢外展的幅度才能够使股骨头越过增生隆起的盂唇软骨复合体进入髋臼,而且髋臼入口狭窄患儿的股骨头不能完全深入臼底,故复位后不够稳定[5]。使用牵引石膏固定法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复位治疗前,需先对其下肢进行垂直悬吊牵引,再逐渐增加其屈髋外展的角度,以促使其紧张的髋关节内收肌放松,减少其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与使用Pavlik吊带法对其髋关节进行固定的效果相比,使用牵引石膏固定法对其髋关节进行固定的稳定性更高,并可维持其相对固定的外展体位和髋关节的屈曲度,避免其股骨头出现再次脱位的情况。有研究表明,Pavlik吊带法的操作简单,且无需进行麻醉和住院治疗,适用于对6个月以下的发育性髋脱位患儿进行复位治疗。而对GrafIV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则建议直接采用牵引石膏固定法对其进行复位治疗,以免其因髋臼后壁受到持续性压迫而发生股骨头坏死。

综上所述,与使用Pavlik吊带法对发育性髋脱位患儿进行复位治疗的效果相比,使用牵引石膏固定法对其进行复位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明显提高其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有利于促进其髋关节的发育。

[1]付喆,杨建平,张中礼.Pavlik吊带与牵引石膏早期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疗效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7):399-404.

[2]万峰格.保守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治疗髋关节脱位护理措施 [J].光明中医,2013,28(3):605-606.

[3]陈宝玲.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45例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8):291.

[4]刘如月,郝玉梅,卢兆安,等.高位发育性髋脱位患儿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法及疗效[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12):1131-1133.

[5]林倩,杨素彦,魏改艳,等.支具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临床护理[J].河北中医,2013,35(1):122-124.

R681

B

2095-7629-(2017)6-0064-03

猜你喜欢
吊带外展髋臼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盆底超声检测评估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带术后吊带相关并发症的意义
吊带背心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你的偶像
夏日吊带风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