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与颌间结扎牵引疗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对比

2017-12-01 03:21詹景翔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钛板颌骨下颌骨

詹景翔

(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广西 玉林 537000)

用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与颌间结扎牵引疗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对比

詹景翔

(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广西 玉林 537000)

目的:比较用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与颌间结扎牵引疗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期间某院收治的8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手术的类型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颌间结扎牵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的评分。结果: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SBI评分、G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较为显著。

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颌间结扎牵引疗法;下颌骨骨折;效果对比

下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骨折。此类骨折多因交通事故、从高空坠落等外伤所致。下颌骨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据调查[1],下颌骨骨折患者占颌骨骨折患者的50%~70%。此病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软组织肿胀、疼痛、下唇麻木等。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及颌间结扎牵引疗法均是临床上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常用方法。为了比较用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与颌间结扎牵引疗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下颌骨骨折的诊断标准[2]。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中,有男性23例,女性19例。他们的年龄为20~60岁,平均为(33.79±7.36)岁。这些患者的骨折原因包括:受到打击(10例)、从高空坠落(9例)、发生车祸(23例)。在观察组中,有男性22例,女性21例。他们的年龄为23~57岁,平均为(34.81±7.33)岁。这些患者的骨折原因包括:受到打击(11例)、从高空坠落(8例)、发生车祸(24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手术方法

在进行手术前,为这些患者清理口腔,并使用抗生素预防其发生感染。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在患者的口内选择手术入路,暴露其骨折部位,对其骨折处进行手法复位。保留足够的软组织,避免对骨折部位周围血管的神经造成损伤。对患者的颌间进行暂时性的结扎处理,维持其正常的咬合。依据患者骨折部位的具体情况为其选取合适的小型钛板。对所选的小型钛板进行弯制塑形,使其紧贴于患者颌骨的表面。沿着骨折部位放置钛板,使其与骨面无张力密合,并进行内固定处理。在钻孔处拧入螺钉,在钻孔垂直骨面处注水冷却,在骨折线的两端分别拧入2枚螺钉。内固定完成后,开放颌间并对此处进行结扎,检查患者下颌骨的咬合关系。患者下颌骨的咬合关系若正常,应为其冲洗并缝合创口。术后为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7d后,对患者进行下颌的康复训练。对对照组患者进颌间结扎牵引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复位患者的骨折端(方法同上)。在患者的上下牙列安置牙弓夹板装,使用橡皮圈对其颌间进行牵引固定。7d后,对患者进行下颌的康复训练。1个月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决定是否为其拆除牵引装置。

1.3 疗效判定标准[3]

(1)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下颌骨未达到解剖复位,其面部不对称,其咬合功能紊乱,其下颌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2)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下颌骨恢复解剖复位,其面部对称,其咬合功能恢复正常,其下颌的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其张口略受限,同时伴有轻度的不适感,其个别牙齿出现错位。(3)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下颌骨恢复解剖复位,其面部对称,其张口自如,其下颌可正常运动,其咬合关系良好。总有效率=(治疗显效的患者数+治疗有效的患者数)/总例数×100%。在进行治疗前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的评分[4]。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对其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²对其进行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GI评分、SBI评分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I评分、G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I评分、G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GI评分、SBI评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GI评分、SBI评分的比较(±s)

组别 SBI评分(分) GI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3)3.71±0.21 0.82±0.68 2.68±0.24 0.58±0.36对照组(n=42)3.65±0.24 1.99±0.78 2.58±0.26 1.38±0.18 t值 1.227 9.898 1.843 11.296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下颌骨是颌面部位置突出、体积最大的骨骼,其生理功能复杂、解剖结构特殊、血流丰富,其支持力、固定力薄弱,且需要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当外力作用于下颌骨时,此处极易发生骨折。下颌骨骨折会导致患者的咬合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影响其正常的发音及咀嚼功能,甚至会影响患者的视力及呼吸功能。下颌骨骨折发生后,患者的骨折处极易发生错位愈合的情况。

颌间结扎牵引疗法是临床上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传统方法。此方法具有实用性强、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但是,使用此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易导致患者的骨折处发生错位愈合,使其下颌关节的运动功能长期受限,增加其开口的难度,并且难以有效地清除其牙弓板或粘附于结扎丝处的食物残渣,从而可增加其牙龈炎的发生率。同时,此疗法易对患者的牙周组织造成损伤,不利于其预后。研究发现[5],用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可以避免此病患者的骨折处出现移位,为骨折处提供三维稳定性,使患者的下颌骨获得稳定的固位,进而促进其骨折处的愈合。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手术。该手术在使用小型内固定钢板的基础上加用钛合金材料,其内固定技术更加完善。该疗法所用的小型钛板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及成型性,可与骨折端的骨面达到良好的密合关系。此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耐腐蚀、耐压性,可有效地降低邻近组织的排异反应及炎症反应。同时,该疗法所用的固定钛钉可为内固定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在采用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对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只需暂时性地结扎其颌间,有利于在术后对其下颌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从而促进其骨折处的愈合。

综上所述,用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较为显著。

[1]胡超,肖金刚,胡文健,等.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颌骨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1):1610-1615.

[2]张益.下颌骨骨折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49-180.

[3]周明勇.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271-273.

[4]张爱君,周丽芝,王海欣,等.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1):128-129.

[5]周明勇.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7):738-740.

R735

B

2095-7629-(2017)6-0081-02

猜你喜欢
钛板颌骨下颌骨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儿童颌骨骨折托槽牵引临床疗效的评价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