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探析

2017-12-01 03:22罗丽亚党翠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肿瘤科癌性循证

罗丽亚,韦 佳,党翠云

(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贵州 贵阳 550001)

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探析

罗丽亚,韦 佳,党翠云

(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贵州 贵阳 550001)

目的:探讨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00例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VAS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对比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低,其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和依从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症状,提高其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癌性疼痛;循证护理;效果

癌性疼痛是指由恶性肿瘤所引起的疼痛。癌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产生较大的影响,疼痛严重时会使患者的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会加重其病情。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在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为了探讨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笔者对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00例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00例癌性疼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非自愿参与此项研究。2)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3)临床资料不完整。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在对比组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龄介于33~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5±2.13)岁。其中,有胃癌患者15例,肺癌患者12例,肝癌患者10例,乳腺癌患者5例,直肠癌患者4例,食管癌患者4例。在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其年龄介于35~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6±2.21)岁。其中,有胃癌患者16例,肺癌患者10例,肝癌患者9例,乳腺癌患者7例,直肠癌患者5例,食管癌患者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为患者提供一个整洁、干净、舒适的住院环境,同时密切观察其病情。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遵医嘱对其进行镇痛治疗。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纤维素、蛋白质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以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力。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

1.2.2 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选择肿瘤科经验丰富且专业素养较高的护理人员组成循证护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明确进行循证护理的方法、内涵和原则。之后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并提出与癌性疼痛有关的循证问题。2)寻找循证支持:护理人员将肿瘤、癌性疼痛、循证护理等作为关键词,查阅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信息库,查找相应的临床护理实证,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对护理实证的科学性、真实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然后制定具体的循证护理措施。3)制定循证护理措施并组织实施:(1)心理护理: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和困惑,鼓励其积极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然后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从而缓解其消极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2)健康宣教:向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定期为其举办癌性疼痛相关知识的教育活动,使其了解癌性疼痛的发生机制、评估的方法、治疗的方法及常用的镇痛药物等。同时,向患者强调进行疼痛评估的重要性,并教会其使用疼痛评估量表评估自己的疼痛程度,从而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其疼痛的具体情况。(3)药物镇痛护理:对于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遵医嘱使用非阿片类药物对其进行镇痛治疗,并根据其实际情况适当增减药量。对于疼痛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遵医嘱使用阿片类药物对其进行镇痛治疗。在对患者进行镇痛治疗的过程中,密切观察其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嗜睡、便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一旦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4)缓解疼痛护理: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书、散步等方法转移其注意力,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根据患者疼痛部位的不同,协助其在卧床时采取合适的体位,同时指导其进行肌肉的放松训练和呼吸训练,以减轻其疼痛症状。另外,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按摩、冷敷或热敷的方法对其进行物理镇痛。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具体的评分方法是:在纸上画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的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画一记号,表示其疼痛的程度。2)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此调查问卷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三个标准,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的例数+部分依从的例数)/50×100%。3)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问卷的分值为0~100分,患者的得分>90表示其对护理非常满意,得分为81~90分表示其对护理满意,得分为70~80分表示其对护理比较满意,得分低于70分表示其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的例数+满意的例数+比较满意的例数)/50×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用%表示,用χ²检验,其VAS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d及5d,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分,±s)

注:与对比组患者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2d 护理后5d研究组 50 6.86±1.87 4.11±1.35* 2.49±0.95*对比组 50 6.79±1.91 5.48±1.57 3.69±1.3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依从性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依从率为96%(48/50),对比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依从率为80%(40/50)。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与对比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癌性疼痛,这会给其身心带来严重的伤害,使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2]。因此,临床上在对此类患者进行常规镇痛治疗的基础上,还要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缓解其疼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此护理模式强调在遵循护理科学证据的基础上以解决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护理实践的内容和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50例癌性疼痛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与黄维明等人的研究结论[3]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症状,提高其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1]曾珊,陈丽君,吕小红,等.肿瘤专科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认知及实践情况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3):488-490.

[2]贾晓燕,张竹青,姚柯蕾,等.循证护理在减少肿瘤患者并发便秘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17-19.

[3]黄维明,张静,应华萍,等.循证护理预防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3):1575-1577.

R473

B

2095-7629-(2017)6-0169-03

猜你喜欢
肿瘤科癌性循证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循证护理》稿约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PDCA循环法在肿瘤科患者换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