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产妇进行第二产程有背景剂量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研究

2017-12-03 22:46计天珍刘红霞钱亚会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3期
关键词:产时初产妇硬膜外

计天珍,刘红霞,钱亚会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对初产妇进行第二产程有背景剂量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研究

计天珍,刘红霞,钱亚会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分析对初产妇进行第二产程有背景剂量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5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镇痛方案的不同将这56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有背景剂量组。对对照组28例产妇进行第二产程中断式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有背景剂量组28例产妇进行第二产程有背景剂量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NRS评分、产程持续时间、产时出血量、缩宫素的使用率、产时心率、最终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其所产新生儿的1 minApgar评分、5 minApgar评分。结果:1)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有背景剂量组产妇的第二产程NR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持续的时间、第三产程持续的时间和产时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有背景剂量组产妇第二产程持续的时间更长(但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有背景剂量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更少,其缩宫素的使用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顺产率、产钳助产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所产新生儿的1 minApgar评分、5 minApga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第二产程有背景剂量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症状,减少其产时出血量,降低其缩宫素的使用率,且不会对其妊娠结局造成不良的影响。

初产妇;第二产程;有背景剂量;硬膜外分娩镇痛

临床研究发现,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疼痛会抑制产妇的子宫收缩。对疼痛症状较为严重的产妇进行分娩镇痛可提高其分娩的成功率[1]。第二产程有背景剂量硬膜外分娩镇痛是一种新兴的分娩镇痛方法[2]。为了分析对初产妇进行第二产程有背景剂量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56例初产妇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中随机抽选56例作为研究对象。这56例产妇均未患有孕期并发症,其胎儿均为足月头位。根据分娩镇痛方案的不同将这56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有背景剂量组。对照组28例产妇年龄的范围在24岁至2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2.5)岁;其平均体重为(60.5±1.2)kg,平均身高为(163.5±1.4)cm。有背景剂量组28例产妇年龄的范围在23岁至3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3.5)岁;其平均体重为(62.8±1.1)kg,平均身高为(160.3±1.5)cm。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镇痛方法

对有背景剂量组产妇进行第二产程有背景剂量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方法是:1)在产妇的L2~L3之间对其进行硬膜外穿刺。2)将15 ml浓度为0.1%的罗哌卡因注射液注入到产妇的硬膜外腔内。完成注入30 min后,将产妇的硬膜外导管与ZZB-I型电子自控镇痛泵相连接,并对其进行有背景剂量的PECA(硬膜外自控镇痛术)。进行有背景剂量的PECA的方法是:(1)用0.4 μg/ml的舒芬太尼和浓度为0.08%的罗哌卡因组成的混合溶液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背景剂量为4 ml/h,自控给药量参数设置为6 ml。(2)在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不中断镇痛,即第二产程继续对产妇进行镇痛。对对照组产妇进行第二产程中断式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方法是:1)在产妇的L2~L3之间对其进行硬膜外穿刺。2)将15 ml浓度为0.1%的罗哌卡因注射液注入到产妇的硬膜外腔内。完成注入30 min后,将产妇的硬膜外导管与ZZB-I型电子自控镇痛泵相连接,并对其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方法是:(1)用0.4 μg/ml的舒芬太尼和浓度为0.08%的罗哌卡因组成的混合溶液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自控给药量参数设置为6 ml。(2)在产妇进入第二产程时,停止对其进行分娩镇痛。在胎儿成功娩出后,继续对产妇进行镇痛。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产妇第二产程的NRS评分。NRS评分的总分为10分。产妇的NRS评分越高,说明其疼痛症状越严重。2)观察两组产 妇产程持续的时间、产时出血量、缩宫素的使用率和产时心率。3)观察两组产妇的最终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其所产新生儿的1 minApgar评分和5 minApgar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NRS评分的对比

对照组产妇的第二产程NRS评分平均为(6.0±1.2)分,有背景剂量组产妇的第二产程NRS评分平均为(3.1±0.9)分。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有背景剂量组产妇的第二产程NR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产程持续时间、产时出血量、缩宫素使用率和产时心率的对比

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持续的时间、第三产程持续的时间和产时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有背景剂量组产妇第二产程持续的时间更长(但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有背景剂量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更少,其缩宫素的使用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的对比

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顺产率、产钳助产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所产新生儿的1 minApgar评分、5 minApga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产程持续时间、产时出血量、缩宫素使用率和产时心率的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产程持续时间、产时出血量、缩宫素使用率和产时心率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第一产程持续的时间(min)第二产程持续的时间(min) 第三产程持续的时间(min) 产时出血量(ml) 缩宫素使用率(%) 产时心率(次/min)对照组 28 490.2±17.1 37.7±4.3 9.6±1.3 216.7±11.1 25 75.0±3.0有背景剂量组 28 533±16.3 64.6±4.2(处于正常范围内) 5.1±1.2 163.6±12.3 7 78.0±4.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的对比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疼痛会抑制产妇的子宫收缩。对疼痛症状较为严重的产妇进行分娩镇痛可提高其分娩的成功率。近年来,对初产妇进行第二产程有背景剂量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4]。在本次研究,笔者对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56例初产妇实施第二产程有背景剂量硬膜外分娩镇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有背景剂量组产妇的第二产程NRS评分和缩宫素的使用率更低,其产时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初产妇进行第二产程有背景剂量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症状,减少其产时出血量,降低其缩宫素的使用率,且不会对其妊娠结局造成不良的影响。

[1]徐婧,曲元. 第二产程有背景剂量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12):1158-1161.

[2]陈柔珊.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J]. 吉林医学,2015(10):2044-2045.

[3]李友安,冶省娟,李学敏,等. 腰麻联合自控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2016(6):669-672.

[4]陈会平,石志红.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可行走式硬膜外分娩镇痛探讨[J]. 实用医学杂志,2007(4):574-576.

R714

B

2095-7629-(2017)13-0082-02

计天珍,女,1987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麻醉科医师

猜你喜欢
产时初产妇硬膜外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产时整体护理对分娩正性作用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意义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