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12-04 08:11陈雪孙吉全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文化遗产传统

陈雪+孙吉全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生活才是最好的致敬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复古泥古,也不是盲目排外,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传承至今,之所以能够深植人心,恰恰在于它的时空兼容性,在于它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它总能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总能指引我们向着至善至美进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活动,即“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根植于民间,根植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日常生活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符号,群众才是传统的文化主角。只有融入生活,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才能激发起人们认知、了解、保护与传承的热情。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则应当尊重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充分发挥当代人的智慧和创造性。

只有当新的文化形态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共处,社会发展才能植根于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它本就有一个继承、批判、革新、创造的变化过程,而现实生活就是促成这种变化的土壤。事实上,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正是中华文化自成一体、大气磅礴、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之所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需要挖掘并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内涵,使之能够积极应对社会结构转型期的挑战,这也是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嵌入人们现代生活的必要前提和关键环节。而我们也要通过增强对人的现实社会存在状态的关注、对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探索中为传统文化精神补偏救弊,促进其现代性转换与发展。

传统文化积淀和熔铸了众多优秀的民族精神,要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就应对这些精神加以充分吸收和利用,使之帮助人们辨识是非、善恶、美丑、得失,认知历史发展的规律,丰富人们的处世智慧,追求精神生活与身心和谐。当前,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道德建设。核心价值观符合中国民众的审美情趣,其中蕴含传统文化的诸多精神要素,可谓根源于优秀传统文化又高于优秀传统文化。

形式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载体,是让人们感受、体验、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方法。首先,根据时代发展的新主题与新特征革新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化寻时尚外衣。其次,吸納现代文明的优秀因子丰富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化增添世界元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本就是我们的文化精神,对西方文化中的优秀因子的吸纳并不会削弱我们的实力,相反,它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表现,也使我们的文化能够更加从容地走向世界。再次,把握现代文化传媒化的规律,高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大众传媒是信息传递、文化传播的载体,它与传统文化可谓处于文化形态的两极:前者具有现代性、全球性,后者则具有传统性、区域性。

“生活”是优秀传统文化最肥美的土壤。我们珍爱一种事物,将其捧在手心未必有利于它的成长,反倒是让去融入生活更能健康成长。远离生活,传统文化就失去了时代价值;融入生活,传统文化才有机会重现昔日辉煌。以春节文化为例,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以至于到今天,它仍然热气腾腾,展现着极强的生命力,甚至是现代中国人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它之所以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枯萎凋零,还不是因为它早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骨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吗?

传统走进生活、融入现代,才能传下去。美好的事物不一定要被束之高阁,不一定供奉起来才对它有利。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而经久不衰,证明它们不是易碎品,经得起生活的检验。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和融入现代人的生活,要培育良好的文化融合环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脉,必须获得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但保护和传承并不意味着将传统文化供奉起来。我们要创新融合,要让传统文化活在我们身边,让它如空气一样时时滋养着我们的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必须有切实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多领域的共同推进。

一是要建立振兴目录,对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予以政策和资金倾斜。

二是要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并通过多种方式为收徒授艺等传习活动提供支持。

三是要实施研修研习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计划。依托相关高校、企业、机构,帮助传承人群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开展巡回讲习活动。鼓励同行之间或跨行业切磋互鉴,提高技艺水平,提升再创造能力。

四是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支持具备条件的学校开设传统工艺的相关专业和课程,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帮助传承人群提升学历水平。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设立传统工艺的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

五是要提高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强化和提高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鼓励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设立工作站。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工艺大赛、技能大赛,发现、扶持传统工艺创意人才。同时还对拓宽传统工艺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加强文化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护,促进社会普及教育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唯一长期延续而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它历经磨难,历久弥坚,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饱经风霜的中国文化一定能从容应对,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今后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再展雄风。一个真正有自信力的民族,应该以时代的视角思考和对待传统文化,树立一种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础的正确观点。同时,还要树立一种革新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源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为世界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文化遗产传统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砖与竹
——印度传统工艺成就的家具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