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中运用的利弊分析

2017-12-05 08:14金明顺
名家名作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学语言手法稿件

金明顺

新闻媒体工作者在工作中会不断地琢磨怎样把新闻的稿件写得更好,如何能够运用文学的手法把新闻写得更美,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成为在工作中关注的重点。

一、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中运用的优点

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中的运用具有以下一些优点。首先让新闻的写作充满感情。早在2 0世纪8 0年代初期就有相关的新闻工作者运用了散文的写作手法,描述了一个葬礼的过程,写作中以散文写作的手法,一静一动地描述了追悼会现场的情况,以散文优美的语句描绘出了追悼会现场凝重的氛围,使读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追悼会现场的气氛,这样的写作手法使新闻更具有感染力以及震撼力,让读者读后过目难忘。其次,新闻中运用文学手法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字的优美。我国的文字历经千年的发展,充分地展现出来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内涵,文字美丽大方。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深入,在网络快速发展中出现一些没有内涵且粗俗的文字语言,使中国千年的文字底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作为新闻媒体工作者对于这种现象应及时的予以关注,同时也有义务把中国传统文字的优秀内涵进行发扬和传承。有人认为新闻的写作应该通俗易懂,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果在写作的过程中根据情景运用到我国古代的一些诗句,更能体现出新闻工作者的内涵和底蕴,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扬我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做一个在新闻工作中刻玉的良人。最后,文学语言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描述更加的生动。相关部门提出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特别提出了新闻工作者要做到“短新实”的写作特点。例如在一篇走基层的稿件中,如果加入文学语言会使稿件的内容更加生动,在稿件中随处可见的文学语言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中外优秀的文学稿件中最为经典流传的都恰当地运用了文学的写作手法。因此,文学语言无论是运用在报纸或广播中,还是运用在网络的媒体新闻中,文学语言的运用都会给新闻的内容增添一定的色彩,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读者和观众。

二、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中运用的不足之处

文学手法在新闻中的运用如果运用得不恰当,不但不能为新闻的内容增添色彩,还会使新闻毁于一旦。首先,过度地运用文学的写作方法会使新闻“四不像”,新闻的写作要求语言精练且内容要简短,合理地运用语言文学可以让新闻的内容更加丰满,但是如果过度地运用会造成喧宾夺主,掩盖新闻主要的内容,让读者产生困惑,不知作者想要表达的具体新闻内容是什么,使新闻的写作特点难以突出。其次,过度地使用文献语言会使新闻作品四不像,在新闻的写作中要根据所写的主要内容来运用文学语言,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运用文学语言,因此,应该根据新闻写作的实际内容来选择是否适合运用文学手法。最后,文学手法的过度运用会给读者造成假新闻的现象。在新闻的写作中运用文学写作手法已经司空见惯,越来越多地使用文学手法,使新闻稿件的实际写作内容被掩盖。例如在一篇反映儿童坠楼的事件中,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将事情发生的经过和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详细的报道说明,如果过度地运用文学的写作手法,用臆想拔高突出写作的主要对象,那么就失去了新闻真正的价值,新闻工作者也忘记了自己正在写的是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稿件。目前,在新闻工作者中无论是新人还是工作时间较长的老人,在新闻的写作中都会犯一些毛病,在新闻的写作时会不自觉地想要突出写作的主题和人物,然后利用自己的文学内涵使用文学的手法挥洒自如地来写一些假新闻,使读者和观众读和观看后贻笑大方,这充分体现了新闻工作中没有对文学手法运用的度进行合理的掌握,也体现出了新闻工作者个人的素养不高等问题。在新闻中过度地使用文学手法,甚至会延误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新闻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闻的写作手法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始终记住新闻写作是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过度地使用文学的手法会使新闻真实的内容被掩盖,甚至可以写成假新闻,这样对新闻事业的发展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新闻的写作中应该合理地掌握文学语言运用的度。

[1]遇娉婷,丁艺莹,杨雯琪.浅析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 0 1 6,7(1).

[2]高领亚.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 0 0 9.

[3]颜宏幸.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 0 1 7,8(1 1):2 2 1.

猜你喜欢
文学语言手法稿件
征集汽车电子类稿件
整合品牌栏目 征集优秀稿件
层递手法
整合品牌栏目征集优秀稿件
新旧时期文学语言探索的方式对比研究
画与理
新经济时代文学语言与自然语言理解研究
七步洗手法
浅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