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只为了体会思念
——简评黎阳的诗歌创作

2017-12-06 10:05马知遥
椰城 2017年8期
关键词:现居异乡思念

马知遥

远离,只为了体会思念
——简评黎阳的诗歌创作

马知遥

黎阳,原名王利平,黑龙江讷河人,编辑,现居四川。

马知遥,山东济南人,现居天津。天津大学教授、评论家、博士生导师。

黎阳的诗,题材广泛,产量也大,但最吸引我的还是他的乡愁诗。这类诗歌,因为诗人空间上的远离,反而产生了更强大的心理表达,乡愁因为距离而越发真切。乡愁的内容极多,因为思念,不仅有往事,还有亲人,更有友情。于是,在他那里的乡愁更具有了丰富逼真的效果。

在《成都的夜,与兄长杨拓覃乙峰夜饮于芳邻旧事》这首诗里,诗人表达了异乡生活的寂寞和孤独,在四行的诗歌里,兄弟的酒和往事的叙述,都带着落寞的英雄情怀。

无论是在谋生的途中,还是长途的旅行,诗人最放不下的是家里的亲人们。在《一个正式的词汇转向一个可能的词汇》里,诗人忍不住地表达着现实的残忍和浪漫那无法承受之重。家庭的负担,母亲和亲人的各种变故,都成为诗意追求中无法挣脱的疼痛。人的一生无法逃脱这样的劫数,每个人都这样,对于诗人来说这样的劫数让他更敏感。所以“东风不是一场风,是我家乡的名字/这双想念的翅膀只是在云雾里穿越/疼是这辈子无法停止的阵痛”。

诗人的乡愁关键词就是“疼痛”。一个少小离家者,一个在异乡成家的人,他怎么都无法原谅自己对父母的愧疚,这些也都成为一次次的内伤,灼痛了他自己。敏感多情是诗人的天性。对一个远在他乡的诗人,他成为自己的敌人,乡愁的敌人。因为他不能不时时想起远方,同时也时时自责于自己。

《在哀乐的笼罩下,渐渐走远》《风雨之后,继续做一株荒郊里的野草》《疼在哪里,心就在哪里》等优秀诗篇中,诗人黎阳的痛蔓延着,从日常生活到长途的跋涉,把距离想象成利剑,一次次地刺向自己。

诗歌的爱恨情仇都归向自己,这需要多大的心灵去承担!

读黎阳的诗,能被他深沉的情绪所感染,尤其是漂泊异地的人们。读黎阳的诗,能被心灵的痛揪住,因为他写到了大家都有的宿命感。

写了上面的文字之后,我希望再给黎阳兄弟一个祝福:愿他的成都和家乡一样温馨,愿他的笔下,再多一点雨后的阳光。

猜你喜欢
现居异乡思念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异乡的植文字士
异乡的植文字士
异乡的植文字士
艺事
思念
王春书
君去后,酒暖思念瘦
思念那么长,寂寞那么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