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盛经开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2017-12-06 23:23王小雪
长江蔬菜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万盛本区开区

王小雪

重庆万盛经开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王小雪

导读:基于对丛林镇、金桥镇的实际调查,分析了重庆万盛经开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有利于我区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加强科研与技术改进、发展加工业、扩大种植规模、狠抓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

特约栏目主持:李崇光

男,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与岗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农业部软科学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整合》专著及国家规划教材《农产品营销学》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70多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食用菌产业是集循环农业、可持续农业、高效农业和低碳农业特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是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极其显著的新兴产业,担负着转化农林废弃物资源、增加蛋白质供给和增强食物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任务,其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容小觑[1]。食用菌产业在重庆万盛经开区农业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对丛林镇、金桥镇的实际调查,对本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推动万盛经开区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 万盛经开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食用菌产业的生产情况

万盛经开区食用菌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栽培的品种有香菇、平菇、姬菇、黑木耳及灰树花等10余个。近年来,本区立足农业发展实际,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开拓新兴产业,把发展食用菌产业、种植食用菌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通过积极引进新品种,不断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菌类生产由一家一户的分散栽培逐步向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转变。2016年全区已投料生产各类食用菌800万袋,总产量达8 000 t,实现总产值6 400万元。食用菌生产特别是香菇、平菇生产呈现出产销两旺、快速发展的态势。

1.2 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2016年区党工委管委会明确提出将食用菌作为特色农产品培育,成立食用菌生产专项推进领导小组,负责食用菌生产组织、规划、协调和督导工作;采取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企业主导发展方式,出台《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加快建设三大经济发展区、增强镇域经济活力的意见》和《丛林镇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

②农旅结合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本区自然条件、市场状况、技术水平、劳动力分布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将全区分为两大生产区:即以生产香菇、平菇为主的丛林镇生产区;以生产香菇为主的金桥镇生产区。为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本区积极推进农旅结合,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以“丛林菌谷·绿水人家”为主题,将丛林镇食用菌产业园建设成为重庆乡村旅游示范高地,在丛林镇绿水村打造全国首个以食用菌为主题的儿童亲子娱乐公园,园区为游客提供了观光、采摘、科普等参与性项目,并于2017年5月28日正式开园。

③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专业化转变[2]本区从项目补助资金、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引进先进仪器设备及专业技术人才几方面支持农户进行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发展各类食用菌生产大户42户,3.3 hm2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注册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4个,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2个。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工厂化企业为主统一生产菌袋,农户直接购置菌袋发菌,发菌期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最后企业统一负责销售。

2 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科研开发相对滞后

万盛经开区食用菌生产起步晚,尚未建立食用菌科研基地,区内没有从事食用菌教学和科研的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仅有部分菇农掌握了较先进栽培技术,缺乏菌种制作技术,野生菌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与国内食用菌科研水平相比严重滞后,制约了本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2.2 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链条短

万盛经开区食用菌以鲜菇销售为主,有少量烘干商品。干制加工始于2014年,起步晚且规模小,仅重庆市幼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购置了1条烘干生产线,修建了40 m2的烘干车间,进行干制加工。2016年引进1个从事食用菌加工的企业,目前正在进行厂房建设,尚未投产。缺乏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产业链条短,限制了食用菌产业的提档升级。

2.3 种植区域集中,总体规模小、辐射范围窄

万盛经开区辖区内有8个镇,食用菌种植区主要集中在丛林镇。目前,金桥镇仅剩1家公司进行香菇种植,南桐镇仅有几家散户进行平菇种植,其余5个镇均没有食用菌种植。全区食用菌种植区域集中,总体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差。

3 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科研与技术改进

加大科研投入,创建食用菌科研基地,培育一批专门从事食用菌科学研究的技术人才。加强育种工作,培育当家品种,解决本区食用菌栽培中只能购置栽培种进行生产的困局。搜集本区野生菌资源,驯化优良新菇种。在现有栽培技术水平基础上,结合引进先进技术,探索食用菌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同时,进行病虫防治,保鲜加工和废菌包再利用等研究,进一步提高本区食用菌产业科技含量,夯实产业基础[3]。

3.2 发展加工业

发展食用菌加工业,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是保障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4]。本区可先从干制加工、盐制加工、罐藏加工等方面入手进行食用菌初加工,逐步过渡到食用菌精深加工,比如药用食用类、功能食品类、农药及肥料制品、美容制品类等。

3.3 扩大种植规模

食用菌产业投资小、收益高,生产周期较短,见效快,其种植不与其他农作物争地、争空间、争肥等,发展食用菌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本区食用菌种植总体规模较小,限制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总结丛林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模式,通过技术培训、政府扶持等措施引导其他7个镇种植食用菌,适度发展食用菌种植规模。

3.4 狠抓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

食用菌生产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微生物污染、重金属超标及农药残留等问题[5]。近年来,国内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为促进本区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食用菌生产加工应严格按照《全国食用菌质量安全行动意见》的要求,从开展食用菌质量安全培训工作、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强化菌需物资及菌种质量安全、抓好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构建食用菌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管理平台等方面狠抓产品质量安全[6]。

[1]张俊飚,李鹏.我国食用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3(5):1-7.

[2]张金霞,陈强,黄晨阳,等.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J].菌物学报,2015,34(4):524-540.

[3]龚凤萍.信阳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浙江食用菌,2009,17(5):33-34.

[4]李华佳,单楠,杨文建,等.食用菌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1,32(23):364-368.

[5]徐耀群,商雅茹.食用菌质量安全风险评价[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1):99-102.

[6]孟祥海,张俊飚.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防控措施探讨[J].长江蔬菜,2013(14):1-5.

王小雪,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林局,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400800,电话:13647630892,E-mail:315271021@qq.com

2017-06-21

猜你喜欢
万盛本区开区
经开区各级工会组织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泰万盛投资9000万美元,收购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小额股份
吹响“冲锋号” 按下“快进键”——宁乡经开区深入开展“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大竞赛活动
渝黔高速公路扩能项目(万盛段)全线贯通
重庆市万盛中医院举办5·12国际护士节技能竞赛等活动
重庆万盛石林的形成时代及发育演化过程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