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等值线图判读能力的策略

2017-12-06 15:11邓其秀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培养

邓其秀

【摘 要】本文结合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图表中有效信息的能力的研究”,把“等值线图的判读”作为一项专题研究,论述等值线图的一般特点、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等值线图的载体,在教学中经过“实践→反思→实践→总结”,提出培养学生等值线图判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培养 等值线图 判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124-03

等值线图能承载一种或多种地理信息考查相关地理知识,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地理能力目标的有效载体,体现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水平,历来在地理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却是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其以地理数值的方式表达其空间的分布情况,主要包括等高(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震线、等盐度线、等太阳高度线、太阳总辐射等值线、人口等密度线等,高考中要从等值线图中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就必须掌握其判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等值线图正确的判读能力非常必要。

一、了解等值线图的一般特点,力求举一反三

各类等值线图变化多端,在判读不同载体的图形时,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途径必须要“因地制宜”。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不断进行实践训练,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中,熟悉各种类型图,此外,还要注意归纳总结,“一图多用、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虽然等值线图类型多样,复杂多变,但它们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只要了解了等值线图的一般规律,对这类图形的判读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下面以图 1“等压线分布图”为例说明等值线图的一般规律:

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如图:A 等压线上的数值都为 1015.0 百帕。

2.兩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等高线、等深线图上的陡崖除外:重合)。

3.相邻等值线之间的差值差相等或等于 0。

如图:C 与 B、B 与 D、A 与 C,均为相差 2.5 百帕;A 与 B相差 0 百帕。

4.若相邻等值线之间出现闭合等值线,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一条数值相等,闭合曲线内的数值一般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但大小不超过一个等差距。

如图:M 在相邻等值线 A 与 C 或 B 与 C 之间,M 的数值可以是 1015.0 百帕或 1017.5 百帕。若 M 的数值是 A 或 B 的 1015.0 百帕,则曲线内的数值是 1012.5-1015.0 百帕;若 M 的数值是 C 的 1017.5 百帕,则曲线内的数值是 1017.5-1020.0 百帕。

5.等值线应是平滑的曲线,一条等值线两侧数值大小变化趋向相反。

如图:B 的两侧 C 是 1017.5 百帕和、D 是 1012.5 百帕;A 的两侧 C 是 1017.5 百帕和、E是 1012.5 百帕;A 与 B 相等,它们的外侧分别是由 1015.0 百帕向 1012.5 百帕方向变化。

6.等值线的疏密体现该要素的变化大小。

如图:①区域等压线密集表示气压变化大;②区域等压线稀疏表示气压变化小。

7.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处为低值区,向低值凸出处为高值区。

如图:③区域为低压槽;④区域为高压脊 。

二、掌握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有效获取信息

了解了等值线图的一般规律后,抓住其主要特征,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等值线图,其判读方法基本是一样的。在引导学生读图时,要求学生读图说理、读图析理,主要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弯曲状况、延伸方向、疏密状况、局部闭合状况等特点,判断某一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变化等特点,阐释某些要素之间的联系。下面以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为例:

(一)数值大小:注意等值线的极值、等差值、数值变化方向,准确描述其特点和变化规律

等温线图:一些等温线的极值,是划分不同气温带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我国把最低月 0℃ 等温线作为划分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通过等温线的极值或等温差,可得出该区域的温差大小,从而判断某地理事象的变化(如昼夜温差的大小、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弱);从等值线数值变化方向可判断该区域所处的南、北半球。

等压线图:从等压线的极值、数值变化方向,可明确气压中心的高低、气压差值大小及风向等,还可判断天气变化状况等。

等高线图:根据等高线的极值、等高距、数值变化方向,可推断该地区的海拔最大值和最小值、地形状况、地势起伏大小、区域的相对高度等。

(二)弯曲方向:在等值线图中,所承载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常常会发生弯曲

关于等值线图中弯曲区域数值的变化,其判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于是不同的资料、不同的教师均对之总结出判读“法则”:“高高低低”(如等温线凸向高纬变高,等温线凸向低纬变低)、“高低低高”(如等温线凸向高值变低,等温线凸向低值变高)等。不少学生被这些不同表达方式的“法则”搞得晕头转向。因此,无论用哪一个判读“法则”,都首先让学生理解其含义,然后从中提取信息。现以“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判读法则为例:

等温线图:等温线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的弯曲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诸多因素相关。同一纬度,若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向等温线数值低的方向凸出——凸低为高),表明弯曲区域温度偏高,影响因素可能是:地势较低,夏季的陆地,冬季的海洋,暖流经过、暖气流经过等;若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向等温线数值高的方向凸出——凸高为低),表明弯曲区域温度偏低,影响的因素可能是:地势较高,夏季的海洋,冬季的陆地、寒流经过、寒气流经过等。

等压线图: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区域(向等压线数值低的方向凸出——凸低为高),表明弯曲处气压偏高——高压脊(晴天);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区域(向等压线数值高的方向凸出——凸高为低),表明弯曲处气压偏低——低压槽(阴雨天)。

等高线图:等高线由数值高凸向数值低的区域——凸低为高,表明弯曲处海拔偏高——山脊(分水岭);等高线由数值低凸向数值高的区域——凸高为低,表明弯曲处海拔偏低——山谷(集水线)。

(三)延伸方向:由于受某种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呈现一定规律的走向。判读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图: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因纬度而不同(纬度);与海岸线平行——大陆沿岸气温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海陆位置);与等高线平行——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地形、地势)。

等压线图:若下垫面性质单一,则对气压分布的影响较小,等压线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呈带状分布(如 60°S 以南,海洋面积宽阔)。

等高线图:延伸方向即为地形走向 (如:太行山,秦岭,横断山脉等)。

(四)疏密状况:等值线的疏密,表明等值线数值的变率或变化幅度,同时可分析引起变化的影响因素

等温线图:表明温度变化的大小(等温线密,温度变化大;等温线疏,温度变化小);所处的季节(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等温线冬季的密,夏季的疏);海陆状况(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温差大于海面:陆地等温线密,海面等温线稀)。

等压线图:风速大小(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值线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等高线图:坡度的陡缓(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值线密: 坡度陡;等值线疏: 坡度缓)。

(五)局部闭合:等值线在局部图中闭合,表明出现局部的小极值。判读时分析引起其闭合的原因、变化趋势和数值范围(“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等温线图:若闭合线内“小于小的”,表明该区域为低温区(海拔比四周高的山地、高原);若闭合线内“大于大的”,表明该区域为高温区(海拔比四周低的盆地、谷地或城市热岛效应)。

等压线图:若闭合线内“小于小的”——中间低,四周高:低压中心(阴雨天气);若闭合线内“大于大的”——中间高,四周低:高压中心(晴朗天气)。

等高线图:若闭合线内“小于小的”——中间低,四周高:盆地、洼地;若闭合线内“大于大的”——中間高,四周低:山顶、山峰。此外,要注意火山口的等高线表示方法。

三、紧扣等值线图的载体,提高判读能力

高考历来青睐等值线图的考查,正是利用等值线图承载着一种或多种地理信息考查相关地理知识,能体现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水平。因此,要提高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必须紧扣等值线图的载体。

(一)读图名,调运知识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判读等值线图时,首先要读图名,明确该等值线图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洞悉命题所关注的主干知识,确定考查方向,建立知识与问题的联系,从而有效地获取信息。若没有弄清楚等值线图所承载的内容就盲目做题,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例:图 2 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均为 5(单位:米),甲处为一口水井。读图回答:

1.A 处的潜水面的埋藏深度为( )

A.1米 B.2米

C.3米 D.4米

2.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

A.1.5米 B.2.5米

C.7.5米 D.8.5米

3.从图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地下水开采过度

B.地下水污染严重

C.有盐碱化倾向

D.有荒漠化倾向

此组题中,首先要明确该图有两类等值线,其中潜水面等高线就是潜水的等高线。

潜水的埋藏深度就是地形等高线与潜水面等高线二者相交点的高程差。根据等高线的等高距、数值变化方向可知图中 A 点等高线高度为 60 米,潜水面等高线为 57 米,两者之差为 3 米,故第 1 题选 C;甲地外围有一闭合的 52 米潜水面等高线,据图可知处于两条等值线 52 米和 57 米之间,根据“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的判断,甲处的数值范围介于 47 米 至 52 米之间。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为地形等高线与潜水面等高线二者的高程差,即(55-52)米至(55-47)米之间,故第 2 题选 C;根据图中潜水面等高线的分布,可知甲地的潜水面远远低于正常递变水面,主要是由于过渡抽取地下水导致的,故第 3 题选择 A。

从上组题的解题方法可知,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承载的地理信息后,再调运知识,根据等值线图的一般规律和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就能大大提高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从而有效地获取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

(二)动手绘图,凸显信息

对于等值线图相关知识的判读,有时还要补图绘图,才能更好地把握图中反映的信息,找到解题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绘图、补图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图 3 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 N 地气压高于 P 地。读图回答:

1.N 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M、N、P、Q 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3.当 M 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此图只有一条等压线,看似简单,但不少学生反映看不懂这个图,当然也就不能从中读出有效的信息来解答问题了。其实,如果在此图补绘一些辅助线,让等压线由一条变成一组(如图 4 所示),问题就变简单多了。

从图 4 看出,N 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向南减小,北半球右偏吹东北风,故第 1 题选 A;P 处为低压槽,最有可能降水,故第 2 题选 C;M 地气压为全年最高,据经纬线可知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则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故第 3 题选 D。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地理试题强调“能力立意”,从图表中有效地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地理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等值线图是地理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地理信息。教学中,需要学生不断进行实践训练,熟悉各种等值线图的类型,并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中,学会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容面对高考地理试卷中灵活、新颖、能力要求高的题目,获取高考好成绩。同时,掌握正确的地理图表的判读方法,既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学生具有地理品德和地理行为素养的知识源泉。

【参考文献】

[1]薛金星.高考备考工具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