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辉煌的科技成就

2017-12-07 18:40中国民商李雨蒙
中国民商 2017年12期

文/《中国民商》记者 李雨蒙

改革开放30年辉煌的科技成就

文/《中国民商》记者 李雨蒙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从超级杂交水稻、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到纳米科技、量子通讯、生命科学,再到人工智能、生物基因工程,中国的科技事业终于从一穷二白发展到震惊全球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之时,毛主席就提出过“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此中国的科技发展逐步推进、快速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从超级杂交水稻、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到纳米科技、量子通讯、生命科学,再到人工智能、生物基因工程,中国的科技事业终于从一穷二白发展到震惊全球。中国的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柱。

农业科技

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一大批国家项目、重点工程先后实施,国家工业化、信息化获得长足进步。进入新世纪,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目前我们在各类科学技术计划中,企业承担的项目已经超过了40%。科学普及的活动在全社会展开,全民科学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近年来,国际科技合作更是不断深入,积极地参与了多个国际科学技术大工程,民间科技交流也十分踊跃。

中国农业科技的杰出代表当属袁隆平,他领导的两系法杂交水稻保持了国际领先水平,杂交水稻对我国粮食安全乃至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因此,他获得了国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科学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抗虫棉除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有显著抑制、毒杀作用以外,通过影响生物群落的演变,间接对其他类害虫有限制作用,为控制来年或更长时期内虫害的不利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抗虫棉研发过程中,中国科学家锐意进取,先后独立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t杀虫蛋白单价、双价和融合基因技术、子房微注射等高效转化技术、预防害虫抗性产生的“天然庇护所”技术、金标试纸等基因检测监测技术以及三系杂交棉等先进技术,培育出一大批高产、优质、抗虫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仅用了10年时间就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的逆转,到2007年已完全处于主导地位。

信息技术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高精尖科技领域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银河Ⅰ型”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成为由中国科技人员自行设计的第一个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系统。

1994年 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中国从此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中国接入互联网,对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12年9月,科技部发布首个云计算专项规划《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推进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在云计算基础产品方面,我国已经突破EB级存储系统软、硬件技术和支持亿级任务并发处理的服务器系统技术。同时,互联网企业在大规模云计算操作系统方面取得突破,包括弹性计算系统、分布式计算系统、结构化数据存储系统和开放存储系统等。腾讯公司在2013年9月宣布腾讯云生态系统构建完成,借助腾讯社交网络以及开放平台来专门推广腾讯云。

科学考察

1980年1月,中国科学工作者首次登上南极大陆。1984年,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决定向南极洲派出科学考察队。11月,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于12月26日到达南极。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建成。这支南极考察队进行了海洋生物、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化学、地球物理等学科的考察,获得了10万平方千米海域的多学科、多项目的数以万计的数据、样品和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把南极长城站建设成为能够越冬的长年站。这次南极考察标志着我国南极事业进入新阶段。

1999年7月1日,中国首支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穿过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两次跨入北极圈,到达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区,进行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于1999年9月9日返回上海。这次考察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和数据资料,其中包括:北冰洋3000米深海底沉积物和3100米高空大气探测资源数据及样品;最大水深达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科学家通过此次考察,首次确认了“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做出了中国人的贡献;还发现了北极地区的对流层偏高,这对研究我国季节变化和气候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

2006年,一首《天路》传唱大江南北,一条青藏铁路如巨龙历经5年从格尔木延伸到了西藏拉萨, 这是一项让西方媒体称之为“堪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完成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11年过去,青藏铁路已成为内地联通西藏,西藏走近世界的重要的交流通道之一。

2007年12月22日,中国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在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竣工下线。它的成功下线标志着中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也由此成为继日、法、德之后第4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2017年6月25日,万众期待的又一高铁动车组——“复兴号”终于开通了。“复兴号”比之“和谐号”,不仅寿命提升了50%,长达30年,并且最高时速高达400公里每小时。除此之外,车厢里还能提供充电、WiFi等设施。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间形成1-2小时交通圈,“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逐步变为现实。

航空航天工业

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最初开始是两手空空,缺乏技术缺乏人才。没有办公地点、没有电子计算机,一把老虎钳、两把锉刀、几张铝皮和几张三合板,十几支蜡烛和几把手电筒,就开始了中国卫星、火箭雏形的设计与研制。1986年2月,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构成了可覆盖全国的卫星通信网络, 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也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开始,我国已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类型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进行了69次发射,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 1992年9月,中央做出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的“神舟”一号飞船腾空而起,奔向太空。自此,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创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神舟六号、七号”载人飞船发射返回成功。2016年,神舟十一号在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现在神舟十一号,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16载。这16年,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非凡的成就。

2015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它具有能量分辨率高、测量能量范围。2016年12月29日通报,探测卫星“悟空”记录到来自超大质量黑洞CTA 102的伽马射线爆发。这是暗物质卫星科研团队自卫星上天后首次发布观测成果。2016年长征五号首飞,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跻身世界主流火箭阵营的国家。有了这个型号的火箭,意味着中国航天技术取得了新的质的飞跃,中国将拥有更强的构建国际空间站、探测宇宙的能力。

2017年8月10日,中国科学家在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上完成了一项特殊实验:从地面到太空的量子隐形传态。《自然》杂志审稿人称赞实验结果“代表了远距离量子通信持续探索中的重大突破”。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起飞。C919大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干线客机,最大载客人数174人,最大航程超过5000公里,与波音737、空客320相当。

军事科技

2016年珠海航展上,量产型歼-20隐身战斗机进行了精彩绝伦的公开表演,显示了这种国之重器终于成功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序列。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开通了第三条生产线用于专门生产歼-20战机。歼-20战斗机的量产使中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自主研制并批量生产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对空军实力大幅增长奠定了基础。

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001A型在大连造船厂正式下水。从此,中国结束了不能建造航母的历史,我国一跃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几个能够独立自主建造航母的国家,而且也是目前全世界仅有的三个正在建造/海试大型航母的国家之一。

智能高科技

作为国内最早花巨资投入人工智能研发的企业,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认为,虽然从整体实力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地,在某些领域甚至有赶超美国的势头,也是最有可能在人工智能时代和美国并驾齐驱的国家。

百度公司研发支出超过100亿元,构建了中国最具规模的人工智能大脑-百度大脑,在国内也率先发布了无人驾驶汽车,以及凭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语音交互技术登上MITTechnologyReview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科大讯飞首次参加国际口语机器翻译评测比赛就在中英和英中互译方向以显著优势获得第一。2016年,国际语音识别大赛科大讯飞取得全部指标第一。

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这标志着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了重大原创突破。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众多独门绝技让其成为世界射电望远镜中的佼佼者,这也将为世界天文学的新发现提供重要机遇。与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综合性能也提高了约10倍。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天眼”有望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不懈的奋斗,航天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航天英雄杨利伟, 抗击非典钟南山院士,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正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与奉献,才有了今天“厉害了我的国”。

自1986年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微电子装备、能源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近年来,更是在全球高精尖科技领域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然而在许多领域,中国的科技水平相较其他国家仍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 李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