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寒感舒颗粒制剂可行性分析及原料药质量检验

2017-12-07 01:42王潇霖黄凤郑潇潇唐国林王雯蒋桂华
中药与临床 2017年6期
关键词:花素高丽色谱

王潇霖,黄凤,郑潇潇,唐国林,王雯,蒋桂华

·炮制制剂·

皮寒感舒颗粒制剂可行性分析及原料药质量检验

王潇霖,黄凤,郑潇潇,唐国林,王雯,蒋桂华*

目的:对皮寒感舒颗粒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检查原料药材的质量。方法:本文从皮寒药的前期研究对皮寒感舒颗粒制剂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皮寒感舒颗粒的原料药皮寒药进行了质量检验。并确立了色谱条件为:DiamonsilTMC18HPLC 色谱柱(4.6×250 mm, 5 μL,Ser.No.∶ 8132964.)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0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10 nm,分析时间:25 min进行分析。结果:符合《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版的要求。且建立的色谱方法可行。结论:原料药材的质量合格,制备皮寒感舒颗粒的分析方法可靠。可用于皮寒感舒颗粒制备工艺的进一步研究。

皮寒药;流行性感冒颗粒剂;质量检查;高丽槐素;芒柄花素;HPLC

前言

皮寒药为攀西地区安宁河流域治疗感冒的常用民间药,民间使用历史悠久,效果显著,口碑盛佳。临床研究证实,皮寒药在治疗感冒的作用中效果极佳,抗病毒实验结果表明该药有明显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皮寒感舒颗粒成功开发应用具有预防和治疗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的现实意义,形成特效、安全的抗流感病毒医院制剂,利于临床医生选择用药,增加基层医院制剂收入。同时带动四川皮寒药的规范化种植,使皮寒药更好的开发和推广,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一定的贡献。本文对皮寒感舒颗粒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检查原料药材的质量,确保制剂药材来源可靠。探索制剂的分析方法,为皮寒感舒颗粒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1 皮寒感舒颗粒制剂可行性分析

皮寒药为药食两用中药。不仅可单用或炖食,一些中医在治疗风寒感冒时,也常以皮寒药为药引,以增强临床疗效。何昭德[1]对四川省凉山州彝族人民利用皮寒药治疗感冒进行了总结和验证,并研究了72例皮寒药配伍陈皮治疗感冒的案例,发现皮寒药治疗感冒疗效显著。兰群等[2]研究皮寒药水体液与醇提液抗菌作用时发现水体液和醇沉液在生药浓度1g⋅mL-1时对表皮葡萄球菌皆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水提液的作用大于醇提液。但醇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赵芙蓉等[3]人对皮寒药进行的药效作用研究表明,皮寒药不仅具有解热镇痛、抗菌等作用,亦可用H1N1流感病毒的治疗,且急性毒性小,安全性较好。陈孝雨[4]等对皮寒药水溶性成分进行研究,在对其水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后,最终得到并鉴定出其中五个化学成分,分别为7,2’-二羟基-4’-甲基-异黄酮、高丽槐素、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素、9-(β-D-ribofuranosyl)-Adeniosine(腺苷)。据研究黄酮类物质能对抗流感病毒[5]。皮寒药水提液中黄酮类成分芒柄花素、高丽槐素的含量相对较高,芒柄花素又称剌芒柄花素、芒柄花黄素、生原禅宁、普拉脑、大豆黄素4’-甲基醚,为黄酮类成分。现代研究表明芒柄花素具有抗菌作用[6]、雌激素样作用[7],抗氧化作用,可明显促进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抗癌细胞作用还有降血脂,利尿等作用。髙丽槐素又称马卡因、朝鲜槐英、山槐素,为黄酮类成分。现代研究表明高丽槐素具有抗菌作用[8],抗肿瘤作用[9],抗过敏作用[10]对磷酸二醋酶具有抑制作用。芒柄花素与高丽槐素可作为皮寒感舒颗粒制备工艺的指标成分。且可确定皮寒感舒颗粒的提取工艺采用水提加热回流法。皮寒药水提药液比较浑浊,液体澄清度达不到要求,且易霉变。故不采用口服制剂。片剂的制备要添加多种赋形剂成本较高。颗粒剂具有吸收迅速,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易于携带和贮藏,使用方便,口感也比较好,与传统的水煎剂相比能减少服用量等特点,故可采用颗粒剂。

2 皮寒感舒颗粒原料药的前处理与质量检查

实验所用皮寒药药材于2016年3月采自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礼州镇,采后自然阴干。

2.1 实验仪器与试药

仪器: Agilent Technologies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BS200S电子天平(北京塞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DZKW-4型电子恒温水浴锅(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FZ102型(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ZDHW型调温电热套(河北省黄骅市中兴仪器有限公司)。

试药:β-谷甾醇对照品(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MUST-15110311)、高丽槐素(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MUST-15071610),芒柄花素(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MUST-16031005),蒸馏水为实验室自制,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2.1 性状鉴别 长圆锥形,长3~15 cm,直径0.6~8 mm。表面棕黄色,有纵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易折断,断面纤维状。奇数羽状复叶丛生,质脆、多破碎完整小叶椭圆形或卵圆形,淡灰黄色,长3~10 mm宽2~8 mm。叶轴细长。全缘两面均被白色柔毛。花总梗纤细,伞形花序,蝶形花,花冠紫色或淡紫色,尖端有一个凹陷的缺口。种子肾形,墨绿色或棕褐色。气微、味淡,嚼之微有有豆腥味。取本品进行药材、种子、花瓣在放大镜下观察。观察结果见图1、图2、图3。

图1 皮寒药药材

图2 皮寒药花瓣缺口

图3 皮寒药种子

2.2.2 显微鉴别 按2010年版《四川省中药材质量标准》皮寒药药材粉末显微鉴别方法[11]。

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木栓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棕黄色或红棕色,壁较厚。非腺毛众多,由单细胞组成,基部略弯曲,壁厚,具疣状突起,长150~960 μm,直径15~20 μm。纤维众多,长梭形,常成束,直径10~20 μm。导管多网纹或螺纹,直径30~50 μm。淀粉粒较多,大小不一,类圆形、长圆形、不规则形,直径5~30 μm,多为单粒,有的多个聚集成团;脐点呈点状、裂缝状;复粒少见由2~4 g个分粒组成。草酸钙方晶单个散在,直径10~20 μm。取本品粉末滴加甘油或水合氯醛透化后置显微镜下观察;镊子撕取浸泡叶片中部表皮,用0.5%亚甲基蓝染色1.5 min,蒸馏水洗去多于染料,30%封片。气孔不等式或平轴式。观察结果见图4。

图4 皮寒药粉末显微鉴别图

2.2.3 薄层鉴别 薄层板制备: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通则0502薄层色谱法中薄层板制备方法制备[12]。

取本品粉末3.007 g,加乙醇40 mL,加热回流2 h,滤过,取滤液,在水浴上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取β-谷甾醇1mg,加1mL三氯甲烷溶解制成对照品溶液1。取高丽槐素对照品1 mg,加三氯甲烷溶解制成对照品溶液2。取芒柄花素对照品1 mg,加三氯甲烷溶解制成对照品溶液3。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1、2、3,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晒。10%硫酸乙醇为显色剂。至105 ℃加热,在紫外下观察。观察结果见图5。

图5 皮寒药薄层鉴别色谱图

2.2.4 检查及浸出物 水分: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通则0832烘干法测定[12]。

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第四部通则2302灰分法测定[12]。

浸出物: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通则2201热浸法测定[12]。结果见表1。

表1 皮寒药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测定结果

?

结果表明:样品水分含量在8.88%~9.35%之间,平均值为9.10%;总灰分含量在8.53%~8.76%之间,平均值为8.6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在3.21%~3.36%,平均值为3.39%。

2.2.5 HPLC法测定皮寒药水提液中高丽槐素、芒柄花素的含量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TMC18 HPLC 色谱柱(4.6×250 mm,5 μL, Ser.No.∶ 8132964.)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0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10 nm,分析时间:25 min.

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皮寒药粗粉20 g,加10倍水,煎煮2次,每次30 min,合并煎液。提取液离心过滤,定容置200 mL容量瓶中。精密量取50 mL滤液,同比例乙酸乙酯萃取[17]数次,乙酸乙酯层旋转蒸发至无乙酸乙酯味,10 mL甲醇洗涤定容,得样品溶液。

标准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高丽槐素,甲醇溶解,定容至10 mL,制成1.002 mg⋅mL-1高丽槐素对照品储备液。再取1mL1.002 mg⋅mL-1高丽槐素定容到5 mL容量瓶中,制成0.2004 mg⋅mL-1。

精密称取芒柄花素,甲醇溶解,定容至10 mL,制成0.999 mg⋅mL-1芒柄花素对照品储备液。再取1 mL 0.999 mg⋅mL-1芒柄花素对照品定容到10 mL容量瓶中,制成0.0999 mg⋅mL-1。

系统适用性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按“色谱条件”依次进样,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高丽槐素、芒柄花素色谱峰,峰形良好,能达到检测要求。理论塔板数均不低于4000,且分离度好。结果如图6、7、8所示。

图6 皮寒药水提液样品 HPLC色谱图

图7 皮寒药芒柄花素 HPLC色谱图

图8 皮寒药高丽槐素 HPLC色谱图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高丽槐素、芒柄花素对照品溶液2,4,8,12,16 μL按照所述色谱条件进行色谱分析,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高丽槐素的量为横坐标,绘制回归方程。结果如图9、10。

图9 高丽槐素标准曲线

图10 芒柄花素标准曲线

测定结果表明:在0.1998~1.998 μg之间芒柄花素的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4008~3.206 μg之间高丽槐素的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精密度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10 μL,并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进样5次,计算高丽槐素、芒柄花素峰面积RSD分别为0.68%、0.64%,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

稳定性考察 精密吸取对照品高丽槐素、芒柄花素各10 μL,并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于0,2,4,8,12,24 h测定一次;计算髙丽槐素、芒柄花素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02%、RSD=1.09%。对照品溶液高丽槐素、芒柄花素在24小时内稳定性良好。

精密吸取样品10 μL,并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于0,2,4,8,12,24 h测定一次;计算芒柄花素、高丽槐素峰面积芒柄花素RSD分别为2.81%、1.23%。本方法测得样品中芒柄花素和高丽槐素的含量重现性良好。

重现性试验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10 μL,并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进样5次,计算髙丽槐素、芒柄花素RSD值分别为0.81%、0.23%。本方法测得样品中芒柄花素和高丽槐素的含量重现性良好。

加样回收率的考察 精密称取皮寒药样品10 g,分别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分别精密加入适量对照品(高丽槐素、芒柄花素),按“样品溶液的制备”项下制备样品,并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10 μL,测得皮寒药药材粗粉的含量。测得样品中芒柄花素、高丽槐素的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2、3。回收率%=[测得量(mg)-药材中含量(mg)]/芒柄花素或高丽槐素加入量*100%

表2 芒柄花素回收率试验结果

表3 高丽槐素回收率试验结果

测定结果表明:本方法高丽槐素、芒柄花素回收率良好。

含量测定结果 取5批样品,按照精密称取皮寒药样品10 g制备样品,并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测得皮寒药药材粗粉的含量。测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皮寒药药材的含量测定结果

由表可知:皮寒药中高丽槐素的含量在0.2346~0.2532 mg⋅g-1之间,芒柄花素的含量在0.1433~0.1469 mg⋅g-1之间。

2 讨论

皮寒药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且安全性较好,疗效确切。可采用芒柄花素与高丽槐素可作为指标成分,水提加热回流的方法作为皮寒药颗粒剂的提取工艺,制备成单验方皮寒药颗粒剂。期望以抗流感病毒为切入点,结合中医辨证的用药思想,开发出宜于规模化生产的预防或治疗季节性流行感冒特色的安全、有效、价廉物美的中药医院制剂。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皮寒药药材均符合2010版《四川省中药材标准》中所规定。且建立了以色谱条件为:DiamonsilTMC18 HPLC 色谱柱(4.6×250mm,5ul, Ser.No.∶ 8132964.),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0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10 nm,分析时间:25 min.以高丽槐素、芒柄花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皮寒感舒颗粒的原料药材的质量合格。方法可靠,可应用于皮寒感舒颗粒制备工艺的进一步研究。

[1] 何德昭.凉山州民间草药“皮寒药”加陈皮治疗感冒72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3)∶ 11.

[2] 兰群,赵芙蓉,蒋桂华,等.皮寒药不同提取液体外抗菌作用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35(3)∶39.

[3] 陈孝雨.攀西地区民间草药皮寒药的生药学和化学成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4] 赵芙蓉,蒋桂华,陈孝雨,等.皮寒药解热镇痛作用及初步安全性研宄[J].时珍国医国药,2011, 22 (10)∶ 2518.

[5] 王成阳, 李泽庚. 感冒中医药诊治最新研究进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成立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 2011.

[6] Michelline Viviane Marques das Neves,Tânia Maria Sarmento da Silva,Edeltrudes de Oliveira Lima,Emídio Vasconcelos Leitão da Cunha,Eduardo de Jesus Oliveira. Iso fl avone formononetin from red propolis acts as a fungicide against Candida sp[J].Brazil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2016,47(01)∶159.

[7] 于杰,赵丕文,牛建昭,等.芒柄花素的植物雌激素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3060.

[8] 黄琦,屈玟珊,高世军,等.苦参生物碱和黄酮体外抑菌活性比较[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32(05)∶577.

[9] 杨玺文,王德立,张兴翠,等.初加工对牛大力中高丽槐素质量分数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05)∶52.

[10] FUKUI H,MIZUGUCHI H,KASHIWADA Y,et al.Molecular pharmacology of (-) mssckiain,from Kujin,an anti-allergic Kampo medicine[J].Nihon Yakurigaku Zasshi,2016,147(03)∶148.

[11]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四川省中药材标准[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85.

[12]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Pihanganshu granules and quality inspection of raw material

/WANG Xiao-lin, HUANG Feng,ZHENG Xiao-xiao, TANG GUO-lin, WANG Wen, JIANG Gui-hua//(School of Pharmac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Laboratory of Standardization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of Systematic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Chengdu 611137, Sichuan)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Pihanganshu granules, and inspect the quality of the raw material.Method:This feasibility of Pihanganshu granules preparation was analyzed from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Pihanyao herbs. At the same time, the quality of raw material of Pihanganshu granules - Pihanyao herbs were tested.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 was established. Diamonsil C18HPLC column (4.6×250 mm, 5μL, Ser. No.∶ 8132964.) was used. Mobile phase was acetonitrile and water with the ration of 40∶60. Flow rate was set at 1.0 mL⋅min-1and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10 μL sample was injected for analysis.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10 nm and analysis time was 25 min.Result:The quality of the raw material of Pihanganshu granules met the requirements recorded in ‘The standard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Sichuan province’( 2010 edition). And the established chromatography method was feasible.Conclusion:The raw material of Pihanganshu granules is qualified.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Pihanganshu granules is reliable, which can be used for further study of Pihanganshu granules preparation process.

Pihanyao; in fluenza granule; quality test; maackiain; formononetin; HPLC

R 283

A

1674-926X(2017)06-012-04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开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G-035);成都市科技惠民技术研发项目(项目编号∶2015-HM01-00162-SF)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中药材标准化重点实验室 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 成都 611137

王潇霖(1991- ),女(汉族),福建泉州,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品种与质量的研究工作。Tel∶18065531756 Email∶446994443@qq.com

蒋桂华(1970-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品种与质量的研究工作。Email∶11469413@qq.com

2017-05-18

(责任编辑:何瑶)

猜你喜欢
花素高丽色谱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灯盏花素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探讨
注射用灯盏花素常见配伍禁忌分析
灯盏花素DSPE-PEG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高丽莉作品赏析
母与子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灯盏花素在制剂方面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