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织锦库压资源再生设计探索

2017-12-07 18:17王巍
创意设计源 2017年6期
关键词:再设计湘西

王巍

[摘要]以文献搜集、实地考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湘西土家织锦库压资源和消费者色彩偏好进行分析。通过对库压资源进行分类,运用余料拼贴、重叠补缀等手段对其进行再生设计,使其以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的日常生活产品的方式重新投入市场进行销售,为库压资源的再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并通过建立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土家织锦日常生活产品设计体系,将土家织锦库存资源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以解决湖南省西部龙山地区织锦传承人和织锦企业的库存积压问题。

[关键词]湘西;土家织锦;库存积压;再设计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ventory resources and the consumers' color preferences of Xiangxi Tujia Brocade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collecti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Based on resources classification, the writer factors on the regeneration design by the means of collaging oddments and overlapping darn, which makes inventory resources as a function of aesthetic and practical,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ventory resources. And by establishing a market-oriented system of Tujia Brocade daily life product design, the paper puts the Tujia Brocade inventory resources into products to adapt the market demand, in order to solve broc-ade inheritance and brocade enterprise inventory backlog problem of Longshan area in the west of Hunan province.

[Key words] Western Hunan;Tujia Brocade;Overstocks resources; Redesign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教改项目“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研究”;长沙市科技局科技支撑项目“数字品牌构建驱动土家织锦创意产品产业化应用研究”(项目编号:KQ1602030);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基于移动终端的土家织锦交互体验研究”(项目编号:15C0854)阶段性成果。

在“非遗”保护的具体实践中,我国先后形成了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立法保护以及生产性保护等措施。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生产性保护迅速成为“非遗”保护领域的一股潮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非遗”生产性保护局面。在生产性保护的影响下,土家织锦的保护传承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年老的织锦传承人在务农之余,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下,进行织锦产品的少量生产,挣点额外的生活补助;二是在扶持政策下以产业运作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大批量生产土家织锦。这些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但由于缺少技术支持,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土家织锦库压资源的产生与特点

(一)土家织锦库压资源的产生

土家织锦作为土家族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小到头巾、衣带,大到铺盖,皆随处可见。其独特的图案纹样在不同的用品上有着不同的含义,如小孩用的“窝窝被”,由土家织锦缝制而成,其上的“台台虎”纹样,有着崇尚白虎的土家族人希望借纹样保佑子嗣平安一生、健康成长的寓意。类似的土家织锦生活用品涉及到了土家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土家人对土家织锦有着很强的精神寄托,同时特有的织造工艺也让他们产生了优越感。正是这种优越感和过度宣扬土家织锦中所传达的图腾文化,导致本土创办的织锦企业缺乏對现代市场发展趋势的整体认知,造成产品形式过于单一,同时对土家织锦实用价值的夸大而造成了产能过剩,形成织锦库存积压等问题。笔者自2015年以来对湖南省龙山地区15家织锦企业和21名织锦传承人进行采访与调研,了解到他们所生产的土家织锦库存已经达到了50000件,大部分为传统图案为主的织锦挂件,以市场标价核算共计市值500万元。仅湘西州芙蓉镇田姓一户就积压了织锦库存1万余件,因销售困难且保存成本高,至今仍随意堆放在他自己租用的一栋两层楼房中,多数库存因为保存环境的恶劣已经发霉(图1)。龙山县的叶氏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以及其分销渠道的织锦库存约15000件,由于其品类单一、产品成本过高、产品缺乏设计感而销售不出,均闲置在各地的旅游商品市场中,形成非遗传承生产性保护库压局面。

(二)土家织锦库压资源的特点

这些有价无市的土家织锦库存,大量地囤放在企业、商铺的仓库甚至传承人自己的家中。由于它们的产生是建立在量产的有偿承诺之下,很多织锦甚至是赶工而成,在织造的过程当中缺少细节,失去了传统土家织锦的细腻之处。整体来看,这些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库存有以下特点:

织女们虽以传统手工制造的方式进行织造,大多采用“通经暗纬,彩线反面挑织”的工艺制作(俗称反织法),但织造过程匆忙,整体略显粗糙。

一床精美的铺盖在传统土家织锦织造过程中可能要耗费一位织女数月时间,而在“生产性保护”进程下为节约织造成本,一般会压缩在一周之内。成倍压缩人工织造时间所完成的织锦虽然正面纹饰井然,背面线头却杂乱无章,且整体略显厚重,降低了土家织锦产品艺术的独特性。以龙山县叶氏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的“蝴蝶牡丹”纹壁挂产品为例,整块布面以绿、红棉线为经纬,组成素底,布面根据图案需要织入不同颜色,然后在纬向任意截断,这样手工织造的织锦背面线头的杂乱。织成后的织锦,不仅失去了传统织锦的细腻度,也失去了观赏性,只能作为布匹原材料。而对其的加工使用时,还需花数倍时间处理其背面杂乱无章的线头(图2)。endprint

在进行生产性保护的时候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配色,而是延续了土家织锦以织女自身喜好而进行配色的传统方式。

织锦产品大部分以红、蓝、黑色棉线做为经线,自由选择各色纬线,虽设色自由,但色彩过于厚重艳丽,不符合现代大众消费群体的审美需要。在当地,织锦的配色有个顺口溜:“黑配白,哪里得。红配绿,选不出。蓝配黄,放光芒。”由此可见,对比色常为织锦织造的首选色。同时,不同的织女配色也因自身的喜好而各不相同。如图3所示,左图为叶家寨55岁刘姓织女所织造的“凤穿牡丹”纹,现堆积在家中,其配色以她个人喜欢的绿色为主色调,配以黑、红、蓝三色图案于锦棉之上,整体对比强烈,有浓郁的乡村色彩;右图为现居龙山县捞车河村的传承人刘代娥所织造的“凤穿牡丹”纹,配色则以她个人喜欢的暖灰色调为主。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于龙山地区,以最为经典的“四十八勾”花为例,15家企业,21名不同传承人所生产的“四十八勾”花均为不同配色,造型和材质也有所不同。

没有以市场为导向,大量生产了以装饰挂片为主的织锦产品,品类单一,缺乏功能性,无实用价值。

“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初衷是为了激励传承人从事非遗活动,也是为了引入市场机制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对市场需求的导向性缺乏和跟风现象,使诸多传承人和织女在不思考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跟风生产了大量品类单一、款式老旧的土家织锦产品,其中尤以装饰壁挂类、包类产品为甚。如位于湘西龙山县里耶镇的织女黎菊秀自营的“菊秀土家织锦”商铺,主要出售以织锦装饰挂片为主、包类产品为辅的土家织锦产品,自2014年以来,累计库存约1518件,该商铺已于2017年1月歇业,所生产的织锦产品至今仍未处理(图4)。这种忽视市场需求,无实用价值的企业在龙山地区比比皆是。

二、织锦库存积压的解决方法

针对土家织锦库存的特点,为了变废为宝,使其经过再设计的方式继续投入市场进行销售,收回一定的织造成本甚至盈利,我们尝试改变土家织锦以装饰挂片为主的产品品类,利用织锦库存原材料设计成兼具实用性和现代审美性的日常生活用品、具有文化附加值的旅游纪念品等,在不增加织锦原材料织造成本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库存压力,提高土家织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了土家织锦库压资源的再生设计:

(一)问卷调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的质量,如在衣着上,人们会选择不同颜色进行搭配以展现个人气质,有些时髦的女性为了搭配自己的着装色彩,甚至会选用与之匹配的发型和彩妆。同时,在家居上,人们也会追求不同的装修风格,如中式风、日系风、北欧风、田园风等。这些风格的划分主要依据风格整体所呈现的色调,例如中式风,大都提取中国传统色彩红、黄、蓝以及中式家具的原木色;田园风,以白色、红色、绿色和褐色为主,给人以一种置身于田园的感觉;北欧风,很强的后现代风格,常以黑、白、灰为主。由此可见,人们试图用各种颜色为风格导向,来选择他们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及时尚用品。

为获取大众消费群所喜爱的色彩组合方式,笔者于2014年5月和8月、2015年2月和8月、2016年8月,分別在湘西龙山县步行街、龙山县捞车河村旅游区、湘西州府乾州古城、张家界风景旅游区发放了1800张调查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586份。问卷主要涉及三个年龄段的人群,年轻人15-25岁、中年人30-50岁、老年人55-70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统计得出了不同年龄段大致的色彩喜好:回收的年轻人问卷共有794份,80%的人都喜欢明亮、活泼的色彩如黄、蓝、橙、绿,其中蓝黄、蓝橙、黄黑搭配最受年轻人喜爱;中年人问卷共有512份,70%的人都喜欢沉稳的色彩如黑、白、棕、蓝,其中黑白、蓝白、黑棕搭配最受中年人喜爱;老年人问卷共有180份,50%的人都喜欢传统纯度高的色彩如红、黄、蓝、绿,其中红黄、黄绿、红绿搭配最受老年人喜爱。通过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人对色彩的喜好、搭配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用户设计不同类别、不同色彩倾向的土家织锦文创产品,才能生产出“对味”的织锦产品(表1、图5)。

(二)减少配色,提升平纹使用率

土家织锦有着复杂的织物组织结构,它在平纹和斜纹两种基本组织上变化、形成了两种变化组织,并且在同一织物的不同位置上,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变化组织可根据图案需要任意更换。这两种基本组织分别是:阴地纬起花通经断纬平纹变化组织——这种变化组织由基本斜纹组织变化而来,由并捻为两股的黑色或红色棉线作为经纬线,形成通经通纬的素色斜纹布底,布面织入不同颜色的丝或棉纱色纬,色纬依据图案要求,在纬向可任意截断,以形成布面不同色彩的斜纹图案(色纬断头在布底);阴地纬起花通经断纬斜纹复合组织——这种复合组织由平纹和斜纹混合组织而成,它是在“阴底纬起花通经断纬斜纹变化组织”的基本组织上,根据图案需要,为避免“阴底纬起花通经断纬斜纹变化组织”,在表现画面垂直线时出现齿锯形的缺陷,少量采用的一种纬向工艺改变而形成的组织。

无论是平纹变化组织还是斜纹复合组织,他们最大的共通点就是采用了“通经断纬”工艺,所谓“通经断纬”,是指贯穿整个织物的经线是通的,组成素底,不参与显花的纬线也是通的,但从布面上完全看不见。而在同一根纬线起花的位置上,纬线可以根据需要断掉。图案需要多少种颜色变换,它就可以断多少次。因此一块完整的土家织锦,它的正面工整美观,背面却是线头杂乱(图6)。

平纹织造是经线和纬线以一上一下的规律交织,也就是经纬线每隔一根线就交错一次,所以交织点最多,线的屈曲点最多,因此造成织物坚牢、耐磨、硬挺、平整但弹性较小、光泽一般的特点。平纹组织的这一特性正好符合了人们对日常生活用品的实用性需求,也更适合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当中。同时相比土家织锦通经断纬的织造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表面平整,正反面使用无差别。我们在土家织锦库存中将此类平纹织锦挑选出来,减少织锦背面杂乱的线头,使织锦织布更易加工,以提高织锦原材料的使用率。endprint

(三)余料拼接、重叠补缀的设计手法

土家织锦大都以装饰挂片的形式为主,固定的图案纹样限制了织锦尺寸的大小,因此,制作产品时,需先考虑织锦的尺寸,再进行制作。这也造成了一定的弊端:织造织锦本就手工成本高,若做出的产品大都以固有的织锦尺寸生产出来,不仅成本高,消费者也不愿意去买;纹样大小的限制,小巧的产品不能完整展现织锦的纹样,强制剪裁,又会受到工艺限制,很容易导致织锦散架,浪费材料。土家织锦的材料以棉线为主,以通经断纬的织造方式,使织锦纹路明显、手感舒适、弹性好但耐磨性、坚牢度较差。而织锦彩线原料多采用大山里生长的自然特产,如红花、桅子、姜黄、蓝靛、五棓子等手工制作的天然染料。这些染料,大都纯色,相比市场上经过研发的染料,虽天然无毒,但时间长了容易掉色显旧,并且很难混合染剂染出符合大众审美的色彩。

针对这些不足,我们通过再造设计手法和造型手段对其纹样、色彩、肌理等元素进行再创造。如根据织锦纹路所呈现的方格形,将其抽象化,看成一块一块的小方格,再利用重组的方式,将其拼凑成织锦的纹样,看起来类似于马赛克或像素化效果。在色彩的选择上,我们抛开固有色,根据纹样的含义解释,选取相应的色彩。又或者从织锦材料的选择出发,选择塑料代替棉线,就像编织袋一样,然后采用通经断纬的编织方式,织出织锦纹样,这样的材料更加轻便且时尚感强。

为此我们采取“余料拼贴”、“重叠补缀”两种手法,对土家织锦库存中的斜纹组织库存进行改良设计:

1.余料拼贴

我们利用单独纹样拼贴、规则单元纹样重复拼贴、不规则单元纹样拼贴以及叠合等方式拼贴出具有立体感的图案,选取有小块单独纹样的织锦余料进行拼贴从而形成复杂图案的方式是单独纹样拼贴的基本方式,使其既可以保留原料上的基本图案,也可以拼成抽象的不规则图形,然后按照样式进行剪裁、组合再拼贴在生活产品之上。如图7是一款保留了“野鹿衔花”单独纹样的手工余料与皮革拼贴而形成的动物玩偶织锦产品。

规则的单元图案拼贴形式是指单元纹样按照一定的构图规律和构图骨架,进行有序的组合排列,具有很强的秩序性,用于再设计的产品中,能够使图案具有很强的秩序感和严谨性。在使用时一般利用其上下延伸的方向性结合具有线性形态的产品进行再设计。如图8所示的“太阳花”与“王字花”余料设计而成的相机肩带。

不规则的单元纹样拼贴形式是指对所提取的纹样进行大小、排列方向等方面无序的组合排列,相对自由、随意,通过灵活的构图排列,形成强烈的韵律美。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土家织锦余料再设计,拼贴图案通过无序的组合排列,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的艺术性图案风格特点。

除了相对简单的平面拼贴图案形式之外,特殊的立体感图案也可以通过拼贴的方法形成,而这种特殊的立体拼贴形式与我国传统的“堆绫”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叠合立体拼贴形式的图案较多样化和个性化。在进行叠合拼贴设计时,主要是对基本图案进行解构处理,得到的块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重叠的,重叠部分在拼贴时一般会留出一定空间进行重叠组合,将立体感的拼贴图案运用到土家织锦余料再设计中,可以形成立体视觉效果。

2.重叠补缀

补缀工艺一般出现在贫困百姓的服装中,它是艰苦生活的一种产物,是特定时期具有的,主要是以使用目的为主。如今这种特殊表现形式由于手工艺的回归以及怀旧心理的影响开始作为一种装饰手法频繁出现在现代纺织设计中。补缀工艺是将不同图案的织锦余料重叠在一起,形成不同的肌理美感和图案视觉效果,所以可以结合怀旧风格设计进行创新运用,在满足人们特殊的情感需求的同时,具有个性化的视觉效果。此工艺包括块面组合法、撕磨做旧法、残布压缝法等(图9、10)。

由于土家织锦所具有的几何化图形元素的特点,笔者对其边角料进行不规则的块面组合,从而完成重叠补缀的工艺特效。补缀图案式样多以块面组合形式为主,其中多以不规则的块面组合式样出现,或不同大小的方块状补缀图案或不同长短的条状补缀图案,亦或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多块至今混拼图案式样。将补缀的织锦进行撕磨做旧设计,形成破烂、做旧的图案视觉效果和强烈的肌理效果,这种特殊的设计表现形式是过去由于经济原因 产生的补丁服饰的情感回顾而引发的延伸设计。这在形成特殊风格的基础之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和蕴含了设计者特殊的情感表达。残布压缝即将零碎布片运用不同的针法进行压缝组合设计,多以手法衲缝为主,即与绗缝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今这种设计手法被重新挖掘在结合流行趋势和现代审美上进行创新设计。

结语

土家织锦的库存积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下产品生产脱离市场的发展趋势,对土家织锦传统产品实用价值的夸大和盲目自信造成了大量的织锦库存,且由于存放条件不足、资金周转困难等,已经造成了大量织锦企业倒闭和传承人外出务工而抛弃土家织锦织造的现象。为了改善土家织锦库存积压现状,让土家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良性的传承与传播下去,我们针对不足,从土家织锦的纹样、色彩、肌理等元素进行再创造,改变其原有特征,形成不失风味的造型和更高层次的艺术审美趣味性,弥补传统织锦不易表现出的独特风格,增加其产品附加值,也使土家织锦库压资源可以以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的日常生活产品的方式重新投入市场进行销售,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在理论上让人们看到信心,看到解决方案,从而为传统单一的土家织锦产品模式注入了新的创新元素,使其面临更大的市场空间。在一定的传统文化为前提下,我们相信使用一种或多种设计方法设计出来的,既有传统的民族美又有现代的设计感的土家织锦库压资源再设计创意产品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市场前景。

參考文献:

[1]宋艳辉.边角余料在服饰设计中的艺术运用[J].上海纺织科技,2010,38(5):32-33.

[2]刘晓春,冷剑波.“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64-71.

[3]宋艳辉.土家织锦纹样在服饰设计中的艺术表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6):108-110.

[4]姜凯云.地方性传统手工艺生产性保护问题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1):39-44.

[5]陈龙.基于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的可持续性研究[J].服饰导刊,2012(2):86-88.endprint

猜你喜欢
再设计湘西
当代湘西少数民族作家的湘水书写
一桥飞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老字号,新活力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飞行英语实践课程的评价与再设计
废旧木制家具再设计及制作
传统婚庆视觉产品再设计研究
湘西大剧院 艺华斋 日月坊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