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极软岩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

2017-12-08 02:11徐建春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江苏徐州221011
化工管理 2017年34期
关键词:测站锚索锚杆

徐建春(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11)

深部极软岩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

徐建春(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11)

本文通过对某煤矿深部极软岩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情况,提出了两帮适当强度支护、底角高强锚杆支护控制底鼓、高强全锚索支护控制顶板的非均匀围岩控制策略,实际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深部软岩;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控制

1 1316回采巷道围岩概况

某煤矿1316回采巷道埋深在600~750m之间,位于某向斜的轴部附近,残余构造应力有一定的影响;而岩石强度特低,且泥砂化现象比较严重,属于极软岩层。且受高垂直和水平方向应力影响,对于围岩变形的控制极其困难,为国内外罕见。

2 极软岩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策略

我们在分析目前回采巷道围岩的各种控制,总结该煤矿现有的各种支护基础上,提出了高强全锚索支护控制顶板、两帮及底角锚杆支护的非均匀围岩控制策略。回采巷道布置的锚杆、锚索支护如下图1。

(1)高强全锚索顶板支护

每 排7根 支 护 的 锚 索(规 格 为2φs18.9),间 排 距800mm×800mm;再采用2根锚索(规格为2φs18.9)加强进行补强,间距1600mm,排距2400mm。

(2)两帮及底角锚杆支护

两帮各采用锚杆d=22mm,l=2500mm的高强左旋无纵筋等强螺纹钢锚杆2根,间排距800mm×800mm。两底角各距两帮300mm、倾角30°打底锚杆。从两帮底角距底板200mm、倾角20°打角锚杆,必要时在巷道底板中部辅以卸压切缝。

图1 回采巷道锚杆、锚索支护布置图

3 回采巷道矿压实测内容及观测方法

通过在巷道表面布设测站,观测巷道顶板下沉量、底鼓量、两帮的收敛量;通过向巷道周围岩体安装多点位移计观测深部围岩位移量;通过钻孔窥视仪器,观测巷道围岩破碎情况。

3.1 巷道矿压观测

3.1.1 巷道表面位移测站的布置

根据该煤矿的具体情况,布置4个测站,具体如图2所示,在两顺槽内距离切眼30m处布置第一个测站,60m处布置第二个测站,100m处布置第三个测站,200m处布置第四个测站,每个测站布置1个测面。

图2 巷道内测点布置示意图

3.1.2 表面位移测点布置及安设

在每个测面的顶、底板和两帮的中部各布置1个测点。采用“十字布点法”进行布置测点,每个测面中测点的设置如图3所示。

图3 表面位移测点布置示意图

3.1.3 观测内容及方法

主要观测内容包括顶两帮的收敛量OC和OD,底鼓量OB和顶板下沉量OA,O点需要用工程线来确定。距工作面100 m以外每周观测一次,60-100 m内每3 天观测一次,30-60 m内每2天观测一次,0-30 m范围内每天观察一次。当工作面采至测站附近时,可一天测读两次(预计此时由于设备的影响,观测较为困难,可以根据情况观测部分项目)。

3.2 巷道围岩深部位移观测

巷道围岩深部位移采用多点位移计进行观测,每条巷道内各布置2个测站断面。为方便观测,该测站断面与表面位移观测断面位置相同,即布置在离开切眼50m和100m处。每个测站测三个孔,两帮和顶板各一个,每个孔布置6个测点,分别是1m、2m、3m、4m、6m、8m。其具体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围岩深部围岩布测

3.3 巷道围岩破坏情况

采用YZB型岩层钻孔探测仪探测回采巷道周围围岩的破坏情况。可用来探测、测量、记录裂口、裂缝等。通过反复对比实测图像,回采巷道的围岩破坏特征可以绘出。

4 回采巷道深部围岩变形分析

通过在巷道周围围岩体内安装深部多点位移计,可以大致的看出巷道周围岩体的运移情况。此次在1316工作面回采巷道中,各布置了2个测点,由于50m测点数据少且失效的点多,无法进行正常分析,这里通过分析1316工作面两巷100m测点的顶部和两帮布设的深部多点位移计变化情况,对巷道围岩的内部的位移进行简单分析。各测点均设置了6个点,分别为1m、2m、3m、4m、6m、8m。图5分别为1316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的顶部多点位移计变化情况。

对于1316工作面回采巷道,安装的深部多点位移计假设最深部的8m点处所在围岩是不变化的,通过跟8m处的围岩对比,得到了图示的深部围岩变化情况。

1316工作面顶部的巷道支护采用长度4.3m的锚索支护,同时补以长度8.3m的加强锚索支护。普通锚索采用间排距800×800mm进行顶板支护,每排7根,加强锚索在巷道顶板的肩窝初进行补强支护,排距1.6m。通过上面分析可知,在4.3m锚索密集支护的情况下,产生了较好的支护效果,在巷道顶部3m以上的范围内,围岩向下的位移量(顶板下沉量)较小。1316工作面回采巷道的两帮采用直径22mm,长度2.5m的左旋无纵筋锚杆,左右帮各3根,采用间排距800×800mm进行支护。通过分析可知,在锚杆的支护条件下,围岩深部变形控制的很好,防止了围岩的剧烈变形,支护效果较好。

图5 1316工作面运输巷100m处顶部和两帮的深部位移变化

5 小结

(1)该煤矿巷道围岩变形采用两帮适当强度支护、底角高强锚杆支护控制底鼓、高强全锚索支护控制顶板的非均匀围岩控制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2)通过对1316综采面两回采巷道的持续表面位移观测,可以发现,1316综采面回采巷道的底鼓量最大,达到433mm,且变形较快,其顶板下沉量和两帮收敛量均相对较小。所以,1316综采面应注重对回采巷道底鼓的防止,以保障正常生产活动。

(3)由1316综采面回采巷道的表面位移随距工作面距离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工作面前方围岩出现了三个阶段,即围岩变形剧烈区(在距工作面14m)、显著区(在距工作面14~35m)和相对稳定区(在距工作面35m以外),同时,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超前范围基本吻合。所以,要加强对工作面前方超前影响范围35m内的巷道支护。

猜你喜欢
测站锚索锚杆
GNSS钟差估计中的两种测站选取策略分析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WiFi室内定位测站布设优化的DOP数值分析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福海水文站气象要素对比分析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建筑施工中的锚杆静压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