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花儿”文化,助力队员成长

2017-12-08 03:4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一小学柳丽波
辅导员 2017年31期
关键词:回民进校园花儿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一小学 柳丽波

探究“花儿”文化,助力队员成长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一小学 柳丽波

﹃非遗﹄进校园活动

“花儿满校园,校园花儿美,学生娃走遍了黄土坡,漫起了花儿哟……”独特又动听的“花儿”歌曲展示着兴庆区回民第一小学“班班有歌声,人人会唱‘花儿’”的教育特色。“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一种民歌,是我国民俗艺术中的一朵奇葩,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一小学将传承“花儿”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和少先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带领队员们踏上了“花儿”文化实践探究之旅。

“花儿好少年公益行”实践活动

唱“花儿”,传承民族文化

活动促传承,“花儿”显特色。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教育基地”,学校组织队员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花儿”文化传承活动。

为了让师生零距离感受原汁原味的“花儿”文化魅力,学校成立了“民族民俗艺术采风团”,组织师生来到“花儿”文化的发源地、“花儿”歌曲传唱气氛最浓厚的海原、固原、同心等地,与当地的原生态歌手、开展“花儿”活动的学校师生共同学习交流 ;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举办“快乐的童年、绽放的花儿”合唱节,每名队员都有机会站在舞台上演唱“花儿”。学校还把“花儿”歌曲传唱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花儿”曲调的基础上,组织师生填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歌词,利用大课间、晨诵午读、课外活动等时间传唱,让队员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创新并丰富了“花儿”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花儿”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但丰富了学校的艺术教学内容,而且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师生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渊源以及地域特点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非遗”进校园,弘扬民族情。近年来,学校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将“花儿”进校园提升为“非遗”进校园。2015年11月,学校启动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银川市‘非遗’进校园”活动。队员们面对面地聆听了“非遗”传承人王德贤演唱的“花儿”,“非遗”传承人徐明智演唱的传统说唱艺术“宁夏小曲”,还零距离地接触到了剪纸、泥塑、贺兰砚、麻编、阿文书法、中草药水丸、面塑等“非遗”项目,享受了一场“非遗”盛宴。这些活动将传承“非遗”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培养了队员们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争“花章”,学做美德少年

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学校依托“花儿”的品质,弘扬真、善、美,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日行一善、文明守纪、学习求知、自立自护、健康卫生、审美艺术”六个方面制定了“花儿好少年”评价体系。队员们通过积极的表现赢得“花章”。“花儿绽放积累卡”上粘贴的一枚枚“花章”,是队员们一次次进步的真实体现。一到月底,队员们就拿着自己的“花儿绽放积累卡”,到少先队大队部兑换“花圃”和“花环”,再努力争获“花儿好少年”的光荣称号。这一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了队员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挖掘自身潜力,找准提升方向,是队员们提高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助推器。

过程与结果同步关注。各项“花章”的设置既重视队员综合素质的发展,又根据少先队教育的特征,注重可操作性,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可动态激励队员。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少先队都会表彰“花儿好少年”,还会根据单项“花章”的获章数量评选出“学习之星”“劳动之星”“文明礼仪小标兵”“日行一善小标兵”“艺术之星”“体育之星”等,为全校队员树立榜样,激励大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花儿好少年”。

对“花儿”文化的探究,让队员们深刻体验到了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兴庆区回民第一小学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继承、弘扬“花儿”文化,并使之助力队员们的健康成长。

队员们展示“花儿好少年”评价体系

(栏目编辑 韩冬萍)

猜你喜欢
回民进校园花儿
乐游西安回民街,一街吃遍丝绸路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话说回民的老礼儿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sson Planning for Junior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