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017-12-08 16:06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指南育人

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教育部指出,《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各地要加强组织实施,将《指南》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标准,纳入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价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把德育渗透在课程中

《指南》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

【简析】德育课程有直接与间接之分。直接德育课程是指以德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德育课程和地方、学校开发的德育课程。其中,国家设置的德育课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保障,必须开足开全,不能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地方和学校要利用区域特色德育资源开发德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间接德育课程是指在其他学科课程中渗透德育内容。任何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要充分挖掘其他课程中的德育内容,发挥其他课程的德育功能,如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理科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培养,艺术课程中的审美情趣培养,外语课程中的国际视野、多元文化观念的养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真正渗透在课程中,使课程处处有德育。

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指南》提出,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校园建筑、设施、布置、景色要安全健康、温馨舒适,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可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或进行主题创作,营造文化氛围。要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要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论坛、信箱、博客、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简析】校园文化对学生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构建健康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指南》分别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网络文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细致要求,尤其是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学校积极构建绿色、健康的网络文化,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充分体现了《指南》与时俱进的精神。学校要有效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还应进一步厘清自身的发展思路,结合具体的生情学情,提炼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把文化建设融入学校发展的总目标、总方向,注重精神内涵的引领,避免流于形式。

创新活动育人的方式

《指南》指出,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要注重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具体要求见《指南》原文),要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及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社团活动,创新学生课后服务途径。

【简析】开展活动是中小学重要的育人途径。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儿童道德发展报告(2017)》顯示,主题实践活动是儿童最喜欢的德育方式。因此,各校要充分抓住少年儿童的这一心理,把静态的德育资源活动化,把德育课程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他们的道德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当然,不只德育活动具有德育功能,一切有益的活动都具有德育功能,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开发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做到事事是德育,事事能育德。

高度重视实践育人

《指南》提出,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加强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学雷锋志愿服务(具体要求见《指南》原文)。发挥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

【简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弥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方面的不足,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动手动脑,增强理性认知,把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自我发展动力,从而实现自我发现、自我提高,养成良好的品格和意志。当前,学校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在时间安排上,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容易被挤占;二是在评价方式上,缺乏将参加社会实践纳入学生综合评价的有效机制;三是在经费保障上,不能完全满足开展社会实践的需要;四是在安全问题上,学校承担的安全责任使得不少学校不敢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因此,要促使《指南》提出的实践育人能有效落实,还需重点思考并解决以上问题。

做好管理是德育的保障

《指南》提出,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要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具体要求见《指南》原文)。

【简析】构建科学、完善的育人管理体系,是学生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管理育人,很大程度上诉诸办学全局层面,学校课程的安排、活动的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规章制度的制定、师生关系的建立、学校环境的创建等,都应该服务于“育人”这一总体目标。因此,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必须全面考虑对育人工作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只有把育人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确保育人目标顺利实现。

开创协同育人新局面

《指南》要求,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具体要求见《指南》原文)。

【简析】家长的修养、家风和家教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因此家长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努力做孩子的表率。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德育工作必须得到社会的支持,各级政府应全面动员各部门共同参与学生德育工作,发挥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影响力。各地各校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

(责编 欧金昌)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指南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指南数读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