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字塔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拓展课堂模式

2017-12-09 09:34赵雪丽朱娜王倩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英语教学

赵雪丽++朱娜++王倩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桥梁。在我院英语分级教学的稳步实施中,如何解决英语课堂的中国文化空缺现象,如何让中国文化走进军校英语课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依据埃德加·戴尔的金字塔学习理论在中国文化英语教学的拓展课堂上,设计了“讲授-讨论-体验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并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表达了对教学模式完善的信心。

【关键词】拓展课堂 金字塔理论 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

一、中国文化英语教学开设的现实背景

早在2000年,Claire Kramsch (2000:3) 就在自己所著的《语言与文化》中强调,外语教学就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还应当包括文化教学。为此多年来我们把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西方文化、思想和理念的输入和理解上,不少语言学习者谈起西方文化和传统如数家珍,然而一旦遇到需要用英语谈中国文化和习俗的情况,就会因为语言障碍和知识匮乏而捉襟见肘。

这一问题在2013年12月启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段落汉译”中凸显出来。“段落汉译”部分内容涉及的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类主题。作者多年评阅翻译题目发现,许多考生对“丝绸之路”、“山水画”、“中秋节”、“中国结”等中国文化专有词汇无从下笔,直呼“坑爹”“翻哭了”,有的用汉语拼音代替英译,甚至出现把“指南针”翻译成GPS,“四大发明”翻译成star farming的“神翻译”,让阅卷教师哭笑不得。

这无疑暴露了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对中国文化的漠视和短见。当然这不能怪中国学生对本土文化相关词汇知之甚少,究其根源在于“无论是外语教育大纲的制定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对母语及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都缺乏足够的认识”。我们知道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在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而且在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方面,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语言学习者不仅要了解目标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和科技等方面的情况,更要深入了解本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从而让自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为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院依据本院特色开设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该课程包括四个模块,分别为《中国文化英语阅读教程》、《大学英语写作教程》、《军事英语听说教程》和《军事英语阅读教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自主写作能力、专业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本文主要对《中国文化英语阅读教程》的教学做几点反思。

二、我院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四个模块之一,开在第三个学期,总课时为30课时。授课对象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人数280人。选用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文化英语教程》。该教程精选了24个专题,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智慧和信仰(Wisdom and Belief)、创造和交流(Creativity and Exchange)、艺术与美感(Art and Aesthetics)以及民俗与风情(Folk Customs)。并配有包含理解(Comprehension)、交流(Communication)和应用(Application)三个板块的联系活动,主要侧重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和特定场景中语言的实际应用,具备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课程的教学思路是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一种对中国文化的生动的、通俗的介绍,希望能够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社会现象,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中国文化的新鲜的、有深度的认识,消除学生在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文化时经常出现的语言障碍,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堂设计理论依据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们秉承的教学原则是:实现从“教学生学”到“请学生教”的教学组织方法转变,和从“学习英语”到“学用英语”的教学理念转变。从而达到以下两个教学目的:其一,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英语课堂主导者。其二,提升整体文化素养,培养中华文化小大使。在课堂活动设计中,我们借鉴了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金字塔模型和具体数字直观地展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者在两周以后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这一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USA)发现并提出的。

(资料来源:国家训练实验室 美国缅因州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

该理论认为不同学习方式产生的学习效率是不同的,其中阅读和听讲是效率最低的学习方式,而最能促进学生学习和保障学习效果的是结合说和做的主动学习模式。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教学模式方面采用了“课堂教授模块-阅读讨论模块-文化体验模块”三位一体的教学课堂设计,并根据课本每一个章节的内容特点进行了任务划分和活动设计。

在课堂讲授模块安排的主要是内容相对深奥、概念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话题。比如孔子的“天人合一”理论、老子的无为主张、孙子兵法等,安排由主课教师对相关文化知识点进行主题讲解和分析。课堂讲授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学习,帮助他们有效地掌握知识结构的主题,带领学生进行文化基本知识的梳理。教师通过课堂中提纲挈领的讲授,为接下来的学生阅读讨论和自主讲解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在閱读讨论模块安排的主要是课本中比较具有趣味性、娱乐性以及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教师根据话题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安排不同类型的课堂活动。其一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文化知识,分组4-5人的小组,针对某一主题的核心观点进行论述,并展开质疑、反诘、辩驳等形式的小组讨论,实现课堂上“百家争鸣”;其二是请学生小组代表走上讲台担任文化讲解的“小教师”,围绕“问题思考”中提出的问题,作5~10分钟的拓展性报告。比如音乐、书法、饮食等内容的讨论中,涌现了不少小音乐家,书法家和小吃货,他们绘声绘色的示范和讲解,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同学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尤其是在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两部分内容的讨论时,教师请学生结合当前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新战略,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带着学习报告进行课堂讨论。课堂上的讨论既促进了同学们对丝绸之路历史的了解,更加深了他们对国家经济发展新战略的解读,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endprint

在文化体验模块安排的多是历史名胜、文化遗址等可操作性比较强的主题内容。主要有三种形式的文化体验活动。一是请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相关文化主题的视频材料,运用影音结合的形式使书本内容形象化;二是在教室创建模拟场景,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针对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等文化主题概念进行情景模拟,学生之间互相进行导游讲解,让学生在体验模拟场景的过程中把自己在书本资料中看到的内容用对话交流的形式展示出来;三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天坛、故宫等距离较近的文化景点,请学生充当文化传播的“小大使”,并在课堂进行文化体验成果展示。这样的安排不仅学习计划和任务的落实得到了保证,还让单调的课堂色彩多样,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这样“讲授-讨论-体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块设置加大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分量,提高了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使得教学计划和任務得到落实的同时,还丰富了单调的课堂,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批判思考和学习致用的习惯。

四、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的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唤醒军校学生内心深处的文化意识,培养核心价值观,增强他们在抵御敌对文化侵蚀的能力,梳理现代军人的文化自豪感和优越感。然而多数学生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之后,认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几乎没有和国外人士有交流而缺乏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动力。

2.教学材料单一,缺乏多元化和多样性。尽管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学知名教授编撰和翻译,体系相对完整,内容十分充实。然而单一的课本因缺乏相应的影音和视频材料,就不能在教学中形成全方位的教学效果。尽管教师在备课中会准备一些音频和视频材料,但奈何精力和能力有限,有的材料不能很好地和教材内容吻合,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会大打折扣。

3.课时有限,教材讲解和学习都不够深入。该教材包括四个部分24个主题的内容,然而一学期只有15周共30个学时的文化课程,要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对所有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几乎是不可能的。纵然难以取舍,教师也只能在不破坏教材原有内容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对课本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和组合。如果能给本课程安排更多的课时进行学习,将会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中国文化的新鲜的、有深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考核评价系统不完善,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该课程的考核以形成性评估为主,终结性评估为辅。形成性评估包括课堂报告、课后作业、小组讨论、读书笔记、阅读摘要等。形成性评估旨在考查学生的组织能力、阅读情况和写作能力;终结性评估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著名思想家、思想名著和相关文化背景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然而最终的考核成绩终还是局限于形成性评估30%和终结性评估70% 的统一标准,不能很好地反映教学设计中小组活动和成果汇报的表现。如果能够改进考核评价系统,更好地发挥形成性评估的作用,就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束语

在拓展课堂中运用金字塔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把中国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专题作文或翻译的方式,将解读中国文化特色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将意译、音译加解释、模糊翻译等方式结合,既不失中国传统意蕴,又不违背英语习语表达的要求;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课堂学习模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

任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然要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中国文化英语教学刚刚在起步阶段,目前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作为承担文化教学的教师我仍然坚定信心,致力于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军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中来,培养出既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又能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高素质英语人才,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育向更为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Kramsch,Claire.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吴利琴.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反思[N].光明日报,2006, 10(20).

[3]闫文利,葛广纯.学为主体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究,2014,8:66-69.

[4]卢加伟.基于文化开放视域的中国外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