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对比

2017-12-11 02:06王道桂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9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口病重症

王道桂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盐城 224000)

用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对比

王道桂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盐城 224000)

目的:比较用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某院收治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A组、B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A组患儿静脉注射1 g·kg-1·d-1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为B组患儿静脉注射0.4 g·kg-1·d-1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结果:进行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静脉注射1 g·kg-1·d-1或0.4 g·kg-1·d-1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均可获得理想的效果。为了确保此病患儿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其治疗费用,临床上应为其静脉注射小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重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此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较强的传染性。5岁以下的小儿易罹患此病[1]。手足口病患儿的手、足、口腔等部位会出现疱疹。此病患儿若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情会进一步加重,从而出现肺水肿、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进而威胁其身体健康[2]。丙种球蛋白又叫免疫血清球蛋白,是临床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常用药。但是,为此病患儿使用何种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仍然存在争议。为了比较用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这些患儿的病情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这些患儿的家长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将这8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有40例患儿。在A组中,有男性21例(占52.5%),女性19例(占47.5%);其年龄为8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1.8±0.9)岁。在B组中,有男性22例(占55.0%),女性18例(占45.0%);其年龄为7个月~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0.7)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抗病毒、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失衡、降颅压、止惊降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每次为A组患儿静脉注射1 g·kg-1的丙种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S19994003)进行治疗,每日注射1次,连续治疗2 d。每次为B组患儿静脉注射0.4 g·kg-1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每日注射1次,连续治疗2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

1.4 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经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其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对其进行脑电图检查及心肌酶检测的结果均恢复正常。2)有效:经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精神状态有所改善,对其进行脑电图检查及心肌酶检测的结果均有所改善。3)无效:经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进行脑电图检查及心肌酶检测的结果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的例数+有效的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患儿的平均年龄、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住院的时间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其治疗的总有效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住院的时间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s)

组别 发热(d) 头痛(d) 恶心呕吐(d)惊厥(d) 精神状态差(d)脑膜刺激征(d)昏迷(d) 口唇发绀(d)呼吸困难(d)住院的时间(d)A组(n=40)5.14±2.78 4.10±2.04 4.37±2.12 4.25±1.56 6.02±1.37 3.22±5.67 2.25±3.59 11.21±4.25 7.67±3.44 15.16±4.41 B组(n=40)5.56±2.92 4.31±2.26 4.28±2.27 4.35±1.82 6.14±1.44 3.46±5.27 2.54±3.91 11.04±5.12 7.82±3.59 15.53±4.26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此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此病患者多为小儿。在通常情况下,此病患儿的病情较轻,其病程为5~10 d。此病患儿若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情会进一步加重。研究发现,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会出现异常。因此,临床上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常用免疫疗法对其进行治疗[3]。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建议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和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免疫治疗。

丙种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取的一种丙种球蛋白制剂,其中含有正常人血中存在的多种抗体,可有效地阻断机体出现的免疫病理损伤,从而起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损伤及预防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作用[4]。此药是临床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首选药物。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属于被动免疫疗法,即把免疫球蛋白里的抗体输送到患者体内,使其机体迅速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的状态[5]。研究发现,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均可提高其血浆胶体的渗透压,中和其体内的病毒[6]。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住院的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静脉注射1 g·kg-1·d-1或0.4 g·kg-1·d-1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均可获得理想的效果。为了确保此病患儿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其治疗费用,临床上应为其静脉注射小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1] 余华娟,梁银志.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13):71-72.

[2] 叶科军.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2):6733-6734.

[3] 廖先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型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1):79-81.

[4] 单桂梅,张秋业.不同几种丙种球蛋白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疗效比较[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2):24-26,30.

[5] 方秀业,庞晓军.手足口病2期静脉注射小剂量人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7):112,114.

[6] 林友青.不同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15):42-44.

R725

B

2095-7629-(2017)9-0116-02

王道桂,1974年12月出生,籍贯为江苏建湖,职称为副主任,学历为本科,研究方向为儿童康复学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口病重症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