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元年

2017-12-11 19:39
齐鲁周刊 2017年48期
关键词:巨头阿里百度

1956年,在达特茅斯学院举办的夏季人工智能研讨会上,约翰·麦卡锡最先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概念,当时他肯定不会意识到,不经意间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经历了60多年的沉浮,如今的AI也早已成为科技界提及频率最高的“热词”。同时,AI技术迎来井喷式发展——Apple的Siri、阿里巴巴的ET、Google的无人车、“围棋高手”AlphaGo……人们无法想象AI在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模样,正如20年前大多数人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一样。

今年两会,“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舆论认为,人工智能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术领域成为重中之重。

随着AI相关技术在多个应用领域取得突破,业界普遍认为,2017年,是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元年。

新一代AI技术,主要由商业需求尤其是互联网需求推动,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广度、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也面临着与产业发展的广泛结合问题。对传统产业而言,这也是一次推动产业提升的重大契机,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基础位居世界前列,互联网作为“传动机”可以将AI应用到各个具体行业,为传统产业的效率提升奠定基础。例如跨媒体感知计算技术的发展,将为一系列存在安防需求的行业,如停车场、银行、学校、仓储物流等提供人脸识别等智能化应用。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机”,AI将为各个行业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变革提供全新视角。

新一代AI不仅可以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6个重点行业进行融合创新,同时在能源、旅游、医疗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

我们看到,AI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AI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还是关于它是否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AI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期。

与以往几十年技术发展不同的是,这次AI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AI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打开支付宝,我们可以和阿里机器人进行对话;打开手机,语音识别可以为我们解答疑难问题;打开讯飞输入法,可以实现高精度语音转化为文字输入;打开百度,可以为我们推荐最需要的搜索方案……

AI,其实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從简单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到无人车、无人机、智能家居,甚至已渗透至信息流、金融、交通、自然对话、法律、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中国的人工智能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位置。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AI产业规模已经突破100亿元,达到152.1亿元,并将于2019年增长至344.3亿元。

由此,将2017年定义为“AI应用元年”。这不仅仅是因为AI产业本身的火爆,更是因为AI概念在整个市场中分量的递增。

2017年是人工智能应用元年,我们也迎来了“AI+”时代,此时的我们正在“AI+”的赛道上奔跑。

2017 年,我们已经从“互联网+”时代进入到“AI+”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积层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带来的人工智能展现在大众面前。随着技术的突破,成本的下降和应用的普及,巨头们纷纷重金研发AI,AI也因此开始从实验室走向“AI+”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未来5到10年,AI会像水和电一样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须品。

2017年中国AI技术峰会暨颁奖盛典在北京举办,这次盛会被称为中国人工智能界的“狂欢节”,吸引了包括行业巨头英特尔、“BAT”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国内外主流公司600多名行业精英参会,为2017AI元年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7年,以百度、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三巨头纷纷在AI领域发力。从BAT三家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来看,其核心思路还是各有不同。百度在人脸识别领域的成绩获得世界认可,在人脸识别技术两个最为权威的国际评测中,都获得了第一名的佳绩;腾讯则推出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阿里的人工智能放在阿里DT大商业体系内,配合云计算、大数据对阿里的电商物流乃至物联网体系展开全面赋能。

“以前我们中国的人工智能就靠两个大脑,一个是百度大脑,另一个是讯飞超脑,这两个‘大脑都是在实验室、研究院里孤军奋战,最多也只算是‘两翼齐飞。但2017年以来已进入一个BAT‘三国演义甚至是‘三国杀的时代。新智元创始人兼CEO杨静在谈到目前中国AI发展现状时说,随着更多大企业和创业公司的加入,未来整个中国AI战场将呈现出“战国七雄”,甚至是万众创新、万马奔腾的局面。

随着AI的迅猛发展取代了去年流行的“大数据”,掀起一股猛烈的潮流。从科技巨头的战略目录,延伸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创业公司,人人都爱上了AI。不过,任何一个行业或产业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都免不了前期的泡沫环绕。AI领域的泡沫,在资本、技术、商业等方面同样正逐一显露。如何应对这些泡沫?

伴随着AI逐渐取代众多人类活动,曾经那些看似挑战现实与认知的构想,在今天都已陆续实现。当语音、图像识别已经走下神坛,当智能假肢、无人驾驶成为现实,焦虑和迷茫也随之产生。技术被AI超越的同时人类自身会不会被取代?未来人工智能会否失去控制? 我们又将如何面对AI大潮的变革?……endprint

猜你喜欢
巨头阿里百度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云上阿里
Robust adaptive UKF based on SVR for inertial based integrated navigation
辰辰带你游阿里
又一个百货巨头倒下了!
阿里战略
百度医生
阿里是个好榜样
百度“放卫星”,有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