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改革吹响“冲锋号”

2017-12-11 19:42周斌蔡长春刘子阳
浙江人大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冲锋号公证员公证处

周斌+++蔡长春++刘子阳

公证具有法定证明力,可以预防矛盾纠纷,能够有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防控金融风险、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大有可为。

7月召开的全国公证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公证工作改革,严管公证质量和公证队伍,努力开创公证工作新局面。

公证,是一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

仅是2016年,全国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事项1399万件,业务收入47亿元。截至2016年底,共有公证员13145名,在公证处工作的其他人员,包括公证员助理和行政后勤人员,共18233名。

在这样一个并不算庞大繁冗的行业内,行业改革已进行了17年,但始终难以推进。这其中的原因,有司法部门不愿意放权,也有公证机构自身“既要帽子、又要票子”的诉求。

2017年7月,《关于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工作的意见》出台,强势要求推进公证体制改革。司法部部长张军更是在会议讲话中指出,到今年年底前,行政体制公证处转制为事业编制公证处都要改革到位。

新一轮公证体制改革重启,各界对这一轮改革寄予厚望。正如张军所言,公证体制改革早改早受益,不改无异于“慢性自杀”。

年底前完成行政体制公证处改制

在行政体制内的公证处工作了15年后,2015年,随着湖南公证机构体制改革的浪潮,吴永萍调入事业单位性质、自收自支的长沙市星城公证处担任副主任,从坐堂办证到主动服务,从墨守成规到锐意创新,她深切感受到改革给公证行业带来的勃勃生机,“完全摒弃了过去的办证理念和办证模式,呈现一种全新的工作状态”。

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探索推进公证改革,加快机构改制,健全完善公证工作体制机制,激活行业活力,有效促进了公证法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办证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在四川省成都市区,事业体制的高新公证处去年办证9500多件、业务收入798万元,人均1188件99.7万元。而与其近在咫尺的另一家行政体制的公证处,去年却仅办证320件、业务收入11.4万元,人均80件2.8万元。

放眼全国,差别依然显著。据统计,2016年,全国事业体制公证机构办证1178万件、业务收入40亿元,人均1216件41万元;行政体制公证机构办证122万件、业务收入2.6亿元,人均415件8.8万元。

显而易见,公证行业,事业体制优于行政体制。然而,截至去年年底,全国3001家公证机构中,仍有行政体制公证机构894家,占29.8%。改革势在必行。

实际上,早在2000年,国务院就批准了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就已明确,将行政体制公证机构转为事业体制。去年年底,司法部、中央编办、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公证机构改革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强调,抓紧将行政体制的公证机构转为事业体制。

近年来,不少省份结合本地公证工作实际,制定改制工作方案,完善改制过渡政策,明确改革时间表,落实工作任务和责任人,有力推进改制工作。

总结经验,趁势而为。司法部明确提出要求,各地要在2017年年底前,将现有行政体制公证机构全部改为事业体制。部里将建立改革督察每月通报制度,及时跟踪督察,每月向全国通报一次改制进展情况,确保按时按质推进改革工作。

创新拓展公证服务领域

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的“中国商标第一案”——王老吉、加多宝商标权争夺案中,法院判决广药集团胜诉,广药集團最终从加多宝集团手中收回王老吉的商标权。

鲜为人知的是,该案审理过程中,四川省成都公证处发挥了重要作用,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应当事人申请,积极介入侵权行为的取证工作,成功办理了相关证据的保全公证,成为法院依法判决的关键证据。

随着全国鼓励创新、保护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保护越发得到重视,为公证工作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与此同时,公证工作服务于不同领域的优势也在不断凸显。近年来,一些地方公证机构在拓展服务领域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在融资保障、资产清收、电子证据、司法辅助等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作为我国首家专门服务于自贸区的公证处,广东省深圳市前海公证处自2015年5月开业伊始就积极探索,率先开拓商业保理等新型金融公证业务,为前海商业保理产业发展提供公证法律服务。

截至目前,前海公证处累计办结保理合同强制执行公证业务304件,涉及保理融资金额近42.4亿元。经公证后,合同履约率为99.67%。前海公证处出具的执行证书,得到各地法院的受理执行,受理执行率100%,债权人的债权救济得以切实保障和高效实现。

上海市普陀公证处与普陀区人民法院于2014年年初就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公证咨询窗口。自2015年7月起,公证人员开始在法院导诉窗口参与继承案件的咨询分流,向当事人提出咨询建议,将符合公证受理条件的案件分流到公证处办理。去年4月,双方正式建立诉讼与公证对接工作室,由公证处的专门团队和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立案庭等负责对接工作,建立起公证前置介入家事诉讼并参与案件诉前调解的公证与诉讼模式,有效减轻了法院审判负担。

浙江、湖南等地公证机构围绕实体商业转型、新型金融信贷产品消费等新兴供给消费模式,推出公证“O2O”服务新模式。北京、四川等地公证机构主动介入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的各个环节,为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提供法律服务。

拓展公证服务领域成了公证行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也是新一轮公证体制改革的重点。

今年7月,司法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拓展创新公证业务领域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拓展创新金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司法辅助、产权保护、“三农”领域、涉外领域等方面的公证服务。endprint

全国公证工作会议强调,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个意见,在巩固发展已有公证业务的基础上,拓展公证业务领域,增强公证工作活力,努力实现公证事业创新转型。

做精做优公证工作

8月17日上午10时许,位于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西环广场的方正公证处,门口立着一块醒目的公告牌,上写:本公证处因停业整顿,不再受理新的公证申请。落款日期为8月15日。

事情起因是数十名有相似“房诈”遭遇的老人,他们被人以投资理财、以房养老、电信诈骗等手段哄骗到方正公证处,以房屋做抵押,与放款方签订借贷协议,并进行公证。此后,房子很快被过户他人,自己则被赶出家门,同时背负巨额贷款。这一事件使整个公证体系遭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也警示着提高公证质量和公信力刻不容缓。

公证质量是公证工作的生命线,关系到申请人切身利益和公证事业形象,必须严管。“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公证质量。”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在全国公证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各地公证协会和公证机构要第一时间报告掌握的案件情况和质量问题线索,抓好检查、强化核实、严肃问责,不断加强公证质量管理和队伍建设。

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各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机构在严管源头、明确标准和加强监管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福建省厦门市鹭江公证处为加强对不诚信行为的打击力度,为每个公证人员配备了加装有摄像头的电脑、带有录音功能的电话、二代身份证识别仪、高拍仪、照相机、摄像机、传真机、扫描仪、手提电脑、光盘刻录机、多功能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从硬件和技术上提高了公证人员识假辨假的能力。

陕西省西安市汉唐公证处从公证问题集中的区域入手,与陕西省民政部门取得合作,通过专人专线及时核查公证“重灾区”。

浙江省司法厅把公证质量专项检查作为公证质量监管的重要抓手,对查出来的典型问题在全系统进行点名通报,并通过公证质量约谈机制,将整改情况纳入公证处和公证员的绩效考效,层层抓落实,确保公证质量整改到位。

四川省成都市司法局制定《成都市公证质量管理办法》《成都市公证案卷质量检查评分标准》等规范性文件,通过集中检查、机构自查、片区抽查、交叉检查等不同形式组织专项检查。

除此之外,提供便捷高效的公证服务也是做精做优公证工作的内在要求。

“路上堵车,我到这儿时都中午11时45分了,没想到还有值班公证员,没一会儿就为我办好了公证,真是太方便了。”前段时间,陈先生来到江苏省宿迁市公证处办理公证,对公证处午休时间也办证的便民举措大加赞赏。

从设立公证服务窗口到公证业务网上办理,从精简公证办理手续到推行周六、午间值班制……公证服务不断向便捷高效迈进。

上海、浙江等地在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公证服务窗口,同时推进公证服务进社区。福建、云南等地公证机构为当事人提供代办调查取证、代办领事认证、代办产权证、文书送达上门等一站式服务。山东省改革调整公证执业区域,将过去102个变为17个,17个地市分别作为一个执业区域,异地办证成为现实,省去了群众来回奔波之苦。

与此同时,近年来,公证行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有效提升了办证效率,也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减轻了当事人负担。

河北省在全国率先推动公证档案数字化采集工作,对上世纪80年代初公证制度恢复重建以来该省1200万多件公证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采集,构建覆盖全部历史档案并随时更新的“数字公证”,使得公证机构自身获取信息、业务办理更加高效快捷。江苏、浙江等地打造“互联网+公证”服务,江苏开通公证在线受理平台,36种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证事项网上办理。黑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开通公证微信城市服务,打造“365×24”式全天候公证服务模式,群众足不出户即可随时随地申请公证服务。

全国公证工作会议透露,目前,全国公证行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已制定完成,行业管理信息库等“五个数据库”和公证服务查询系统等“四个系统”建设已提上日程,大力推动公证工作改革发展的信息化“引擎”轰鸣。

用文化树起公证执业精神

“公信、创新、包容、至臻”,四川省成都公证处服务大厅内,这八个鲜红的大字格外醒目,它是成都公证人凝练出的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一些地方公证机构积极推进公证文化建设,为公证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全国公证工作会议提出,公证文化建设对于形成公证行业核心竞争力,保持行业活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公证行业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要大力推进公证文化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证执业精神和行业品牌。

“我志愿成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记公证使命,恪守职业道德,严守执业纪律……为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3月7日上午,河南省安阳市司法局、安阳市公证协会组织40名公证员举行公证员诚信执业宣誓仪式。

面对国旗,40名公证员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词在会议室及公证人员的内心回响、激荡,此举进一步增强了公证人员的职业尊荣感,激发了干劲,鼓舞了士气。

推进公证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广大公证员有没有职业荣誉感,能不能感受到职业尊荣。司法部明确提出,公证员队伍作为法律职业群体,应当建立符合职业定位要求的宣誓制,将其作为激发职业荣誉感的重要手段。

据悉,司法部已经印发《关于建立公证员宣誓制度的决定》,从今年8月28日起,将开展定期的公证员集中宣誓活动。通过宣誓这样一种庄严的形式,激发公证员的职业自豪感、使命感,明确职业规范、行为底线和职业愿景,增强遵守公证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自觉性,坚定为公证事业奋斗的信念。

同时,公证文化也要依靠长时间、高品质的公证服务积淀。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说,要继续支持和鼓励更多公证机构打造更优质的服务品牌。要以职业、专业、特色为出发点,培育一批起到行业龙头作用的优秀公证机构,认证一批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处理重大涉外纠纷、处理重大灾害事故的公证行业“国家队”,选拔一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机构和司法辅助事务试点机构,打造一批公证品牌,以服务为本,增强公证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

近年来,一些公证机构注重规范建设,坚持内强实力、外塑品牌,在金融公证、家事公证、知识产权公证、司法辅助服务等方面做强做优,在当地甚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云南省昆明市明信公证处打造家事法律服务中心,满足群众在家事法律服务方面的需求,为当事人提供更为专业、便捷的综合性服务,凸显公证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北京市长安公證处设立全国首个公证遗嘱中心,专门解决老年人遗嘱公证的难题,省去了老人的诸多麻烦。

开弓没有回头箭,深化公证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期待公正、权威、高效、便民的公证服务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endprint

猜你喜欢
冲锋号公证员公证处
吹响“冲锋号” 按下“快进键”——宁乡经开区深入开展“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大竞赛活动
小青蛙
吹响老庄全面振兴的“冲锋号”
浙江吹响媒体深度融合“冲锋号”
泰达公证处进驻滨海新区第二届房交会服务市民
股市不能“咸鱼翻身”贪挪陷入更深漩涡
父母离世找人假冒公证只为独吞房产
中国公证协会女公证员工作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小心“公证”了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