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写实雕塑的艺术特征研究

2017-12-11 23:56孟爱中
参花(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雕塑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超写实雕塑艺术也随之繁荣发展起来。超写实主义雕塑是新兴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能够给欣赏的人带来强烈的视觉体验,让人们流连忘返。本文笔者以超写实雕塑为切入点,积极探索超写实雕塑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超写实 雕塑 艺术特征

一般来说,超写实雕塑艺术都具有一定的雕塑定义特征,并且超写实雕塑艺术比传统的雕塑艺术在表现雕塑定义特征时更加明显和形象。超写实雕塑艺术具有高强度的写实效果,使相关的观赏者在观赏的时候有一种很逼真的体验。

一、视觉效果的真实性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掘超写实雕塑艺术中的视觉效果,我们可以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作品和美国超写实主义雕塑家安德烈亚的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安德烈亚的作品视觉效果是比较真实的。安德烈亚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会大量地使用色彩,色彩的大量运用为整体的艺术效果增添了很多丰富的元素,同时色彩的运用也加强了视觉效果的感染力。传统的写实雕塑艺术,从根本上比较追求纯粹的雕塑形体,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放弃了很多细节部分,比较注重整体的感官体验,尤其是艺术作品的整体气势效果。为了能够给观赏者带来切真切实的体验,超写实雕塑家们将雕塑作品表现得十分形象。由于超写实雕塑艺术具有极强的真实性,也就造成了人们在观赏超写实雕塑艺术作品的时候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错觉,时间长了会难分真假。

二、材料应用的多样性

在以往传统的雕塑艺术创作过程中,创造者们常常会应用大理石和青石等常见的雕塑材料。而在超写实雕塑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艺术创作者们不仅会使用这些材料,还会再涌入全新的雕塑材料。为了能够实现超写实艺术的真实视觉效果,艺术创作家们还会在雕塑创作中,适当地融入一些玻璃材质的材料,玻璃材质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眼睛,使艺术作品中的眼睛给人一种清澈透明的感觉,带来一种十分真实的感官体验。在制作雕塑作品毛发的时候,艺术家们会使用人体的真实毛发。而在制作雕塑的皮肤的时候,艺术家们常常会使用弹性较好的硅橡胶制品来进行制作,这样一来,无论是视觉上还是手感上,都比较接近人的真实皮肤。随着科技与手段的不断提高,在超写实的雕塑作品创作的时候,还会使用一些全新的新型材料,比如最近几年人工研发出来的粘土和软陶土,这些全新材料的使用,从根本上提高了超写实艺术创作的视觉效果。

三、制作技法的灵活性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雕塑艺术成就作品在制作的时候,大多都是由雕塑创造者先用粘土来塑造出雕塑的形象轮廓,在塑造好的雕塑轮廓之上进行再创作与翻新,以便于能够更好地提高雕塑艺术作品的美感。同时,也有一些雕塑作品的创造者,常常会使用石膏来进行雕塑作品的雕刻。总而言之,雕塑创作的材料和创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同的创作手法和不同创作材料的使用,会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不管是使用哪一种创作方法和创作材料,只要能够从根本上达到创作艺术家的根本创作目的,那么这种手法和材料的运用就是合理的,并且是成功的。艺术家们在进行雕塑作品创造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创作手段的创新,同时还要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其中,这样一来就能够使超写实雕塑作品具有人情气息。合理地改变与创新制作技法,能够为雕塑艺术作品的创作带来一定的便利条件,同时使艺术作品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超写实雕塑艺术具有一定的创作灵活性,艺术家们精心使用不同的创作技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出雕塑的创作特征,增强雕塑的真实感。

四、思想内涵的深刻性

我们还是从雕塑家安德烈亚的作品中来看待超写实雕塑艺术。在安德烈亚的作品中,常常会刻画美丽的女子,在刻画这些美女的时候,安德烈亚将女子身上的美全部呈现给人们,无论是女子身上的肌肤,还是女子身上若隐若现的血管,安德烈亚都会将其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并且使人们能够感觉到一种真实的美感,呈现出强度极高的震撼。也许就是这种雕塑创作的真实感,在人们观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会自动屏蔽掉作品中的瑕疵,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的都是雕塑创作作品的美感。雕塑家在进行超写实雕塑作品创造的时候,通过一系列的创作手法和自己思想感情的加入,使雕塑作品更具有人情趣味和思想内涵,为观赏者的观赏带来福利。

五、结语

超写实雕塑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对雕塑材料的合理使用和创作手法的不断创新,使其具有高强度的视觉真实效果。在超写实雕塑创作作品中,能够生动形象地传递出创作者的主观思想和客观情感,是科学合理地表现创作者真实想法的一种重要形式。超写实雕塑具有极强的开拓性,其发展形式十分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对于未来雕塑艺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影响作用。

參考文献:

[1]梁治华.当代具象雕塑的发展天空[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

[2]赵云川.“雕刻”概念的形成与大村西崖对“雕塑”一词的创造[J].艺术设计研究,2016(02).

[3]刘永鹏.浅析素描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艺术教育,2016(03).

(作者简介:孟爱中,男,研究生,铜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雕塑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雕塑
巨型雕塑
闻一多像(雕塑)
雕塑类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