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生服务探索与实践

2017-12-11 00:25吕明
参花(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民生服务文化

摘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共德惠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幸福德惠”的战略目标。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建设“幸福德惠”的实际行动,以文化润泽一方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从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获得更多实惠。本文根据文化馆的工作实际,做粗浅的阐释。

关键词:文化 民生 服务

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民生文化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良好的文化设施是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和条件,是加强和改善文化民生的基础性工程。我们只有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文化事业的自身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一)将民生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结合起来

德惠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民生事业列为“十件惠民实事”之一,纳入目标绩效考核责任制中,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大手笔规划,大力度投入,深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配备工作和文化惠民工程。在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到2017年,德惠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实现了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农村文化大院全覆盖,村村都有文化活动室,全市308个村均建有标准的农家书屋,夯实了文化服务基础。

(二)积极推进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

我们在展厅里常年举办农民书法、绘画、工艺美术作品展、书画精品展等展示收藏活动;常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扩大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公众知晓率,吸引了更多群众走进了这里,享受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乡镇文化站每晚欢歌不断,文化站利用投影仪辅导群众唱歌跳舞,查找科技资料,满足了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

向上争取资金,為布海镇文化站、万宝镇文化站、天台镇文化站和朱城子镇文化站配备了大屏幕液晶电视、电脑、摄像机、照像机、投影仪、办公桌椅等开展活动所需设备;争取资金为文化大院配备了音响、功放机、调音台、影碟机等设备。

文化基础设施的兴建和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德惠市以往群众文化活动无场地、设施设备陈旧甚至没有的状况,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为民生文化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二、传承历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提升文化幸福民生的文化感召力

特色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在保持德惠市现有文化活动内容和品牌的基础上,通过在市、乡、村、社区等各类文体团体中抓典型的办法,在德惠市打造一批亮点纷呈、标准较高的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品牌新突破。

(一)积极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紧紧依托我市的书画、诗歌、根雕、剪纸、泥塑、发绣和集邮等民间特色文化发展较好的基础,努力创建集邮、根雕、发绣之乡,并在提升水平上下功夫,使之形成规模,进而形成文化产业。

(二)普及公益文化活动

力争实现重大文化活动年年办,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有,广场文化活动周周乐的局面。

(三)打造“二人转之乡”品牌

近年来,德惠市二人转艺术不断发展壮大,在省、市级二人转比赛中更是包金揽银,我们要继续大力扶持二人转艺术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将德惠市打造成为真正的“二人转之乡”。

三、畅通群众参与文化渠道,把幸福文化民生服务落到实处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要广泛倾听群众意见,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

前段时间,一个镇的几个妇女来找我们,争取参加文化活动的权利。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百姓对自身文化权益的重视。所以,我们考虑下一步要与各乡镇文化站之间建立一个回馈机制,在《德惠文化》刊物上增设一个栏目,定期把当地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和建议反映上来,及时调整定位我们的服务内容和方式,群众期盼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同时,在城乡基层广泛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大培训力度,有效弥补现有文化队伍的不足。这样,我们的服务才能真正到位,才能真正维护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二)着力打造覆盖广、受众多、领域宽、周期长的全市性群众文化活动

计划采取市、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方式,重点举办“激情广场·百姓舞台”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依托全市城乡广场和农村小舞台,扩大群众参与度,广泛开展具有地方特色、贴近百姓生活、深受群众欢迎的经常性文化活动。同时,要通过组织高规格的演出和活动,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档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要推动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把更多的服务延伸到基层。对于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的村屯,我们在资金扶持、队伍培训方面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注,让群众真正成为活动组织的主体、参与的主角,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老百姓带来真真正正的实惠。

(作者简介:吕明,男,本科,德惠市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宋倩)

猜你喜欢
民生服务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