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7-12-12 01:25李小勇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发型皮质癫痫

李小勇

641300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李小勇

641300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188例,58例合并癫痫患者为观察组,130例未合并癫痫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在观察组,早发型癫痫发病率显著高于迟发型癫痫;在癫痫发作类型中,出血性脑卒中以全身型为主,缺血性脑卒中以部分发作为主;病灶部位,皮质上病变率显著高于皮质下病变率;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脑卒中类型、病灶范围和部位。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以早发性、皮质部位为主,相应发病率和脑卒中类型有紧密联系,其中出血性脑卒中、多脑叶和皮层部位是影响脑卒中后癫痫的主要危险因素。

脑卒中后癫痫;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脑卒中是一种重危病症,很容易诱发癫痫,尤其以老年患者最为常见,脑卒中所引发的老年癫痫发病率高达50%[1]。脑卒中后癫痫可以出现在脑卒中患者病程的各个阶段,发作时会使患者出现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高热等临床病症,相应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相对较高,有必要及时进行诊断和防治[2]。为了采用针对性防治和护理对策,必须要对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本次研究回顾分析了来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归纳和统计了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88例,均符合我国《脑卒中临床诊治指南》。其中58例合并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未合并癫痫的1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41岁,女17岁;年龄51~70岁,平均(62.1±2.1)岁;合并糖尿病35例,合并高血脂20例,饮酒10例,吸烟3例。对照组男79例,女51例;年龄51~70岁,平均(61.97±6.12)岁;合并高血脂63例,合并高血压42例,合并糖尿病11例,饮酒20例,吸烟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以及烟酒嗜好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时间情况[n(%)]

表2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病灶部位情况[n(%)]

方法:①针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包括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类型、时间以及病灶部位;不同类型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②针对患者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主要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饮酒、吸烟、病灶部位(皮层上、皮层下)、脑卒中类型(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症(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相关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

表3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s,n(%)]

表3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s,n(%)]

因素 例数 对照组(n=130) 观察组(n=58) t/χ2 P性别 男 120 80(66.67) 40(33.33) 1.15 >0.05女68 50(70.53) 18(29.47)平均年龄 61.87±6.22 61.12±6.13 1.02 >0.05高血脂 是 97 62(63.92) 35(36.08) 1.07 >0.05否91 69(76.40) 22(23.60)高血压 是 61 41(67.21) 20(32.79) 1.22 >0.05否127 90(71.20) 37(28.80)糖尿病 是 18 12(66.67) 6(33.33) 1.13 >0.05否170 119(70.24) 51(29.76)酗酒 是 5 3(60.00) 2(40.00) 1.20 >0.05否183 128(70.17) 55(29.83)吸烟 是 30 20(66.67) 10(33.33) 1.05 >0.05否158 111(70.51) 47(29.49)病灶部位 皮层上 61 26(42.62) 35(57.38) 3.62 >0.05皮层下 127 105(83.20) 22(16.80)病灶范围 单脑叶 138 112(81.16) 26(18.84) 4.14 >0.05多脑叶 50 19(37.46) 31(62.54)脑卒中类型 脑梗死 84 66(78.57) 18(21.43) 5.13 >0.05脑出血 72 46(63.89) 26(36.11)蛛网膜下腔出血 32 19(61.23) 13(28.77)

观察指标:①分析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类型、发作时间等临床特点;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饮酒、吸烟、合并症、脑卒中类型、病灶范围和部位等临床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后癫痫的影响[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不同脑卒中类型下患者癫痫发作时间比较:在患者的脑卒中类型方面,其中出血性脑卒中的癫痫发作率达62.1%,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率的37.9%,且以早发型癫痫发作为主(83.3%),其中迟发型脑卒中患者的癫痫发作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早发型癫痫患者所占比例达59.1%,显著高于迟发型癫痫患者所占比例40.9%。由此可知,针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发作时间而言,最为常见的癫痫类型为早发型[4]。在早发型癫痫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占比例高达69.8%,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占比例达到30.2%,尤其以出血性类型的脑卒中患者为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迟发型癫痫患者的比例高达60.0%,见表1。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病灶部位分析: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关键病灶位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皮质上和皮质下。在早发型癫痫患者中,皮质上病灶部位的癫痫患者占比达67.4%,皮质下病灶部位的癫痫患者占比达32.6%;在迟发型癫痫患者中,皮质上病灶部位的癫痫患者占比达72.2%,皮质下病灶部位的癫痫患者占比达27.8%;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皮质上病灶部位的癫痫患者占比达59.1%,皮质下部位的癫痫患者占比达40.9%。由此可知,皮质上病灶占比显著高于皮质下病灶占比,见表2。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癫痫类型发作情况:在癫痫发作类型中,全身性发病类型13例(22.4%);部分性发作类型43例(74.1%)。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发作形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表现为部分性发作形式。

脑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脑卒中类型、病灶范围和部位,尤以皮层上累及多脑叶的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诱发的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脑卒中是临床一种重危病症,很容易诱发癫痫,尤其以老年群体最为常见,因脑卒中所引发的老年癫痫发病率高达50%。脑卒中后癫痫可以出现在脑卒中患者病程的各个阶段,发作时候会使患者出现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高热等临床病症,相应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相对较高,有必要及时进行诊断和防治[5,6]。有关统计表明,脑卒中患者常常会伴随脑水肿、缺氧和缺血等临床症状,很容易阻碍脑循环,进而可能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神经系统,升高患者的血糖值,损坏患者的心功能、肾功能以及诱发酸中毒等并发症[7]。但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中有关脑卒中后癫痫的研究成果有限,实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护理对策也非常有限。因此,为了采用针对性防治和护理对策,必须要对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实际上,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发型癫痫有可能会同脑卒中所诱发的脑细胞功能代谢紊乱之间有很强的联系。但是迟发型癫痫可能会同脑卒中所诱发的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变性之间有很强的联系。与此同时,当前有关脑卒中后癫痫的治疗用药还不是非常明确,传统治疗中主要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来最大程度减少脑损伤的发生,其中迟发型癫痫患者需要合理采用药物来进行抗癫痫治疗,尤其是针对那些老年脑卒中患者,必须要确保所选抗癫痫药物的安全性,必要的时候可以合理采用抗凝药物或者抗血小板药物等来进行综合治疗。从本质上来考虑,脑卒中患者病情同患者卒中病情的类型、面积和部位等息息相关,如果存在大面积脑出血问题,尤其是颞叶或者近额等关键皮层部位处的卒中更是容易诱发癫痫,尤其是在患者处于高血糖、低血压、低血糖或者高热状态时患者的癫痫发病率更高[8]。有关报道指出,早发型癫痫发生机制可能同患者局部电解质代谢紊乱、脑水肿、细胞缺氧和缺血等息息相关,致使患者体内钠离子出现内流,进而可能会破坏细胞膜的稳定性,诱发癫痫,同时伴随有脑出血的患者更容易诱发癫痫[9]。但是迟发型癫痫发生同脑卒中后胶质瘢痕的形成具有紧密联系,同时也可能会改变患者局部脑组织结构,此时会进一步加剧患者缺氧和缺血情况,有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措施和护理方法来防范脑卒中患者出现癫痫问题[10]。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58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早发型癫痫发病率83.3%,显著高于迟发型癫痫发病率的16.7%;在癫痫发作类型中,出血性脑卒中以全身型为主,缺血性脑卒中以部分发作为主;病灶部位的皮质上病变率达59.1%,显著高于皮质下病变率的40.9%;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脑卒中类型、病灶范围和部位,尤以皮层上累及多脑叶的出血性脑卒中所诱发的后癫痫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言之,脑卒中后癫痫以早发性、皮质上为主,相应发病率和脑卒中类型具有紧密联系,其中出血性脑卒中、多脑叶和皮层部位上是影响脑卒中后癫痫的主要危险因素,很容易诱发众多并发症,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情况来给予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快患者康复。

[1]张瑜,邹飒枫.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8):734-735.

[2]杜桂香.脑卒中继发癫痫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4):437-438.

[3]童玉翠,周农.脑卒中后癫痫再发的临床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39(2):114-116.

[4]牛卫红,王金兰.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9):109-110.

[5]吴平,莫国毅.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4744-4745.

[6]何俊华.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0):129-130.

[7]李邦松,王庆梅.70例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9):1533-1535.

[8]赵世峰,李云香.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及预防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5):910-911.

[9]付斌.对脑卒中后癫痫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11):227-2278.

[10]王立恒.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27):33-34.

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epilepsy after stroke

Li Xiaoyo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iyang City 6413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epilepsy after stroke.Methods:188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selected,58 patients with epilepsy were trea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130 patients without epilepsy 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We compared the clinical data of two groups.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cidence of early-onset epileps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te-onset epilepsy.In the type of epileptic seizure,the whole body type was the main in hemorrhagic stroke,and partial attack was the main in ischemic stroke.The lesion rate in the cortex in lesion si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subcortex.The risk factors included stroke type,range and location of lesion.Conclusion:Epilepsy was mainly early onset and cortical area after stroke.There wa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morbidity and the type of stroke.Hemorrhagic stroke,multilobar and upper cortical site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epilepsy after stroke.

Epilepsy after strok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Risk factors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3.31

猜你喜欢
发型皮质癫痫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癫痫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迎秋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发型
好别致的发型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中医针药治疗脑卒中后癫痫临床观察
超声观察妊娠高血压孕妇的肾脏大小及肾皮质回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