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依然看好中国

2017-12-12 20:57邢自强
财经 2017年27期
关键词:结构性杠杆债务

邢自强

十九大结束一个月,去杠杆去产能执行力度加强,印证了更注重增长质量治理结构性问题的决心。短期内经济增速温和放缓,但中长期远景更值得看好。预计债务/GDP比例在2019年下半年趋稳,经济在2025年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作者为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过去两年,中国债务负担快速上升增加了研究者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担忧;另一方面,市场也担心,如果政策收紧信贷、控制杠杆,可能引起经济“硬着陆”。年末将近,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经济的发展,发现比预期更佳。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政策重心已转向去产能去杠杆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依然全面超出市场预期。预计今年全年实际GDP增速达6.8%。而且中国已成功逃脱债务通缩“负反馈螺旋”。今年前三季度,债务占GDP的比重仅上升4个百分点,全年预计仅上升5个百分点。这显著低于我们年初预测的12个百分点,与2015年-2016年两年令人担忧的上升速度(每年超过20个百分点)更无法同日而语。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产生一元钱的GDP,如今中国仅需3.2元的债务增量,远低于2015年的5.5元。

市场参与者大多认同中国经济得到改善的基本事实,但仍提出了几个新的疑问。

首先,虽然中国债务上升速度放缓,但总体杠杆率仍在上升?

一般来说,债务只有在过度加杠杆的情形下才会变得棘手,因此处理债务问题的第一步是降低杠杆率的上升速度。一旦不可控的债务违约大量出现,与去杠杆互相强化,总需求将剧烈萎缩,并带来持续的通缩压力。好在中国的企业部门已经从二季度开始逐步稳健去杠杆。截至三季度,企业杠杆率为196%,已经从一季度的200%小幅改善。笔者预计去杠杆将持续,步骤审慎,防止大规模违约事件的发生。

其次,由于政策制定者对楼市加大了限制措施,并对居民加杠杆更趋谨慎,房市可能迎来深度调整,并拖累经济增长?

笔者不认为新屋开工量会大幅下滑,因为去库存过程中,供給总体保持克制,并未显著增加新屋开工量,库存已跌至近年新低。随着销售开始回归长期可持续水平,预计2018年房地产销售将同比下降8%,与今年的4%的增幅有较大差距。但是,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将从8%仅仅小幅回落至3%。新开工的相对平稳可缓冲房地产降温的溢出效应。

最后,供给侧改革是否能继续推进?

供给侧改革一石二鸟,既改善了工业部门的杠杆率,又减少了环境污染。考虑到完全达成这两个目标仍然任重道远,笔者认为改革动能将不会减弱。从工业企业财务健康的角度看,虽然企业盈利和资本回报率已经得到根本改善,但许多企业(例如钢铁部门)直到最近才开始偿付债务。此外,由于环保巡查和冬季限产近来再次升级,高成本高污染的钢铁锅炉将继续退出生产,限制总供给水平。供给侧改革也在逐渐延伸到包括汽车、新能源在内的中下游行业。

更重要的是,距离十九大胜利闭幕刚满一个月,已有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政策制定者正不断加强深化改革,继续大力推进去杠杆和去产能。

过去一个月政府部门的举措,都展示了十九大之后,政策执行力度加强,治理结构性问题的决心坚定,印证了十九大报告中对于增长质量(而非数量)的强调。尽管短期内经济增速会温和放缓,但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经济中长期远景的乐观预期。

与此同时,十九大将改善收入分配、减少城乡差距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将进一步释放内需,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能。政府自2014年以来加快了户籍制度改革,降低流动及移居人口使用公共医疗、教育及住房资源的门槛。与此同时,高铁、快递服务、移动网络向低收入地区扩张,将促进城乡及各级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收敛。三四线城市正变得“更大、更富、更敢花”,将成为今后十年消费增长热潮的主力。

在改善结构性失衡的同时,过去数年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同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附加值商品制造商,服务业在整体经济的比重逐年上升。在此基础上,中国资本支出的科技含量快速上升,自动化、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这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

基于经济基本面已经改善、去杠杆政策继续推进、改革持续深化、增长可持续性增强,预计中国的债务/GDP比例将在2019年下半年趋于稳定。

综上所述,笔者依然看好中国。虽然GDP增速将在预测期内放缓,但是债务-通缩情形持续向好,经济发生“硬着陆”的概率很低。同时,创新和科技的发展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帮助中国克服长期结构性问题的困扰和老龄化带来的增长阻力。

(编辑:王东)

猜你喜欢
结构性杠杆债务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