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协同性研究

2017-12-12 19:30钟文静
读天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目标、教育主体和教育策略环环相扣,共同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由宏观到微观可以分为国家、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需要教育主体之间紧密合作,互相支持。高校内部各部门协作、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互动、教师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共同构成了丰富的主体系统,这些主体以大学生现状为起点、以大学生未来人生规划为导向、以“大思政”课程体系构建为主要载体、以校园环境创设为主旋律,共同推进,践行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协同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课题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学校教育理念的实现和准社会建设者的素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明显的综合化趋势,不同学科方法之间的相互借鉴,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不同教育手段之间的相互影响使之成为一项整体性、系统性和开放性工程。

1971年德国科学家哈肯在《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中提出了统一的系统协同学思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一定的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在一个系统内,若各种子系统(要素)不能很好地协同,甚至互相拆台,这样的系统必然呈现无序状态,发挥不了整体性功能而终至瓦解。相反,若系统中各子系统(要素)能很好地配合、协同,多种力量就能集聚成一个总力量,形成大大超越原各自功能总和的新功能。根据协同学的理论,建设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模式,可以使其各个子系统以及要素之间有效配合,从无序走向有序,构成一个协同的机制,发挥教育整体效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应当处理好教育目标、教育主体和具体教育策略三个系统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注重每个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分工协作,根据大学生本身的发展状况,不断对系统和要素进行调整,才能发挥最大合力。

一、 分进合击的教育目标系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达到的标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的起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总体指向,在这一总体指向和以学生为本思想的引领下,形成一个动态目标体系。从宏观到微观,此目标体系由国家、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三个层面的要素构成,这三个目标要素之间相互呼应,彼此促进,不可分割。

首先,国家层面的教育目标以学生为本,倡导把学生素质的全面發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中已经包含了其目标指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使大学生具备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同时,这种社会要求又是伴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稳定性,又有时代性。

为贯彻十六大精神,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其中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纵观新世纪以来国家层面的教育目标,始终把“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放在首要位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关键词逐步出现在教育目标中,明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方向,增强了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其次,学校层面的教育目标彰显高校自身特色和地方特色。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从办学理念到校园文化、从部门管理到学生自主管理、从课堂教学到社团活动等,高校内任何时间和空间,任何人和事都可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和载体。现代大学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要发展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化教育要求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全面转变,所以,作为其他素质和能力基础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首先要个性化。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多数高校重新组合、重新定位,伴随着‘升格风和‘综合化,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客观要求和高校之间‘趋同化趋势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更突出学校特色、地方特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校历史传承、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以学校特色和实力为基础的自信和亲和力,也使学生更真切更具体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真实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最后,个人层面的教育目标是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自我追求,是认同并践行国家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同时,对自我的期待和评价。苏格拉底在公元前5世纪就主张把人的“精神的自我”拿来研究,他号召大家“认识自己”“照顾你的灵魂”,中国古代思想更是饱含了“自知”“自省”等修养方法,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论断备受教育界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的教育主体包括了学生自身,自我教育无形无声却最有效。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提出“自我和谐”这一概念,他将每个个体都生活于其中的主观经验世界称作“现象场”,而“自我和谐”就是“现象场”保持和谐一致,而且自我与经验是一致和谐的。当代大学生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关注自身权利、重视个性自由,个人层面的教育目标博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目标达成的程度如何已经是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内在评价指标,对其自身发展影响明显。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是唤起学生的生命力量,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获得个体的自由。”思想政治教育始于学生,也终于学生。

二、 同心协力的主体构成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有多种,但教育目标的达成绝非仅凭某一孤立主体的一己之力。在教育过程中各教育需要主体相互配合,各司其职,营造教育的大环境。

首先,高校内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为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通力合作。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党委、团委应发挥风向标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心理辅导教师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逾211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共有学生党支部7.96万个;全国高校教职工党员总数为125万人,占高校教职工总数的56.0%,共有教职工党支部10.06万个。”可见,高校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凸显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除以上各种学校层面的部门,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兴趣活动小组、志愿者活动团队等也是不容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其次,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互动合作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家庭教育是最早也是影响最深刻的教育方式,大学生虽然已经成人,但在思想观念方面还会带有原生家庭的特点,家庭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通过学校和家庭之间良好的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关注学生心理,指导学生职业规划,防止不良后果的产生。社会是大学生必将踏入的大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同样,社会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良好的社会风气、充沛的社会公益、针对大学生的专门社会活动等都可能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近几年,高校和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复旦大学和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清华大学与团中央、上海市委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等,初步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参与、协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最后,教师个人魅力和同辈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他们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主体。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应以独特的人格魅力、乐观的生活态度、严谨的做事风格“润物细无声”地引领学生。同辈群体是指由家庭背景、年龄、兴趣爱好、心理需要、情感、态度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这个群体里,他们之间的交往自由而又紧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内容在群体传播中也表现出潜移默化的自由性、渗透性、独特性和深刻性,这是其他教育主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 相得益彰的对策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除了需要主体间的协作,还需要对策之间的无缝链接,以形成全面立体化又有针对性的网络体系。从协同学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构成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既要围绕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又要指向他们的人生未来,既有直接的理论学习和指导,又有大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首先,以大学生现状为起点。教学的设计首先需要了解学情,同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了解学生的现实状况。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交友情况、心理困惑、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宿舍生活状况、近期主要参加的活动等都是学生的现状构成要素。真正的以学生为本,首先就是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现状,可以通过直接谈话、侧面了解、家校交流等方式进行。同时,学生的现状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跟踪、细致观察才能保持和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次,以大学生未来人生规划为导向。大学时代是人生过程的一个成长阶段,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获得知识、能力和技能,为走向社会做准备。对未来的迷茫使许多大学生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失去奋斗动力。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关注社会,着眼学生职业和人生规划,逐步树立理想信念,明确人生方向,实现阶段性目标,为实现人生价值一步步铺垫。

再次,以“大思政”课程体系构建为主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联结教育主客体的必要媒介,在整个思政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最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大思政”课程体系是指高校思政理论教育主渠道的思政课课程主体必须是稳定的,而且不宜过多变化,但课程体系可以相对开放,根据需要开发一系列辅助类课程,从课程类型上也可采用必修加选修的方式进行。

最后,以校园环境创设为主旋律。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走出课程限制,实现学校和更高层面部门联动,实现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全主体化,创造一种全方位的教育环境,大学生在融入学校生活的同时进行自我教育。创设校园环境的方法多样,例如,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层面主持并有激励策略的主题活动、教师榜样事迹和具体行为的引领、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助合作等手段,营造思政教育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张笛梅.办出高校特色 发展人才个性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7-22.

[3]Carl R. Rogers, Clientcentered Therapy[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51.

[4]徐建军,管秀雪.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自我和谐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78-81.

[5]赵婀娜,张烁.立德树人有道 春风化雨无声——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综述[N].人民日報,2016-12-07(01).

作者简介:

钟文静,福建省厦门市,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