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平问题的课堂提问实证研究

2017-12-12 11:40吴珍英
读天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实证发散思维兴趣

摘 要:教师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问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这是课堂教学技巧性和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到好处的相机而问,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兴趣;发散思维;实证

在“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研究性学习”日益成为教育主题的今天,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已成为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的有效手段。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不同水平问题的课堂提问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模式,更具有“有效教学的核心”的冠名。

因此,有效的运用提问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出示问题来联系师生思想、引起师生互动、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在一堂课的新旧过渡、直观演示、分析归纳、课堂练习、总结谈话等活动中,都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法。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不同水平问题的课堂提问十分重要,具有深远意义。

一、 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当前课堂,表现在教师提问上,就是无效提问现象较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 问题有量无质,不能有效锻炼学生思维品质

有些教师误认为新课程小学数学课中,要形成师生互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就要多问,有些教师甚至采取了一问到底的策略。一问一答,教师提问的用意就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落实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只处于一种不断回答老师简单提问的被动学习状态。其中部分问题能带动学生积极思考,但数量过多,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思考,这样学生能有多少收获呢?而且,很多教师以偏重于记忆性和事实性知识的问题贯穿一堂课,不但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无多大益处。

(二) 提问指向不集中,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模糊、紊乱

有的教师误认为不停地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常常问一些小学生仍是难以理解的问题,这不仅不能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久而久之,反而导致学生概念模糊、思维混乱。

(三) 提问超越水平,引发学生思维激情骤然减退

“课堂教学受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的制约,这是一条基本的课堂教学规律。学生现有的知识准备程度、经验积累水平、技能掌握状况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课堂交往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如果教师的提问超越学生认知水平,那么,这种提问的效果是不言自明的。

(四) 提问不够全面,致使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

课堂提问,应立足面向全体学生,即以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程度为依据,争取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问题的层次性。要么,以个别思维敏捷、理解较快的尖子生为提问的出发点;要么,以部分后进生为依托,问题缺乏弹性过于基础。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一是致使教学效果形成个别学生超前、大部分学生滞后的局面。二是学生的应答率不高,气氛不活跃,大部分学生没有思维的增量发展。

二、 在明确目标指引下科学地设计问题

科学设计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而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地设计课堂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引。

(一) 设计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别是在导入环节的问题,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会大大增强。比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首先出示用两块颜色不同的硬纸剪成的大小不同的两个梯形,向学生提问:哪一块面积大?大多少?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但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多少”就答不上来。这位教师及时抓住学生渴求了解大梯形面积比小梯形面积大多少的心理,很自然地引出新课。这样设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 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对于同一条件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逐步培養学生善于思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精神。如:甲数与乙数的比为2∶5,根据这一条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你能用意思相同的其他数学语言来表示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后有了以下回答:①乙数与甲数的比为5∶2。②甲数是乙数的2/5。③乙数是甲数的2.5倍。④甲数比乙数少3/5。⑤乙数比甲数多150﹪。⑥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2/7。……这样,给出一个问题,并给予学生足够的静态思考时空,可以将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法串联到了一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 在把握关键环节处巧妙地提出问题

讲究提问的艺术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例如:情境导入设问——抓联系。这种设问一般都放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寻找他们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提问,铺设“认知桥梁”,促进新旧知识间的渗透与迁移,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逐步建立完整的认识结构。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先让学生板演:①326+54(列竖式);②18.7+0.26(列竖式);③2/7+3/7;然后提出问题:“第①题在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末位对齐?第②题在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第③题为什么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学生经过比较以上3题的计算过程,展开紧张讨论,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就能得出共识:“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最后教师出示例题1/2+1/3,问学生:“1/2+1/3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怎样才能相加呢?”学生从类比推理中推陈出新的发现:“先把异分母分数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

三、 总结

总之,不同水平问题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沈宣旺.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J].吉林教育,2008年Z1期.

[2]张春莉,宁丽曼.不同水平问题的小学课堂提问实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10期.

作者简介:

吴珍英,重庆市,重庆市秀山县里仁镇中心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证发散思维兴趣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O2O电子商务顾客满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