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应用到创新
——基于发生学演绎的视角

2017-12-13 10:10朱成毅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通关申报旅客

朱成毅

从技术应用到创新
——基于发生学演绎的视角

朱成毅*

本文以旅检通关监管业务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发生学模型、分析新技术的“革命因素”,纵向演绎从技术应用到制度、理念、管理创新的实现路径和主体架构,并通过横向演绎“旅客通关、现场监管、中心管控”事件行为的发生,对其进行印证和完善。实现了以“行邮指挥中心+五套智能应用”为核心的物联网路径,和以旅客自主申报、自助通关,现场智能处置、中心全面管控为理念的ISAC通关监管模式,以及决策执行模式、职能事权配置、机构岗位设置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探索。

发生学;技术应用;海关技术创新

事实上,“技术更新、机制优化、体制稳定”是海关历次重大改革的主要形式,其在弱化阻力,保障改革顺利推进与过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限制了技术的真正创新。因此,要实现技术由应用到创新,必须超越技术视角、突破工具定位,摆脱现有体制、机制的思维限制,然而这样探索并不容易,既要有系统、宏观的推导演绎,又要有现实、基础的印证分析。发生学正是基于这种实践的研究方法,通过关注事物间相互作用,来揭示发展演化的阶段、形态和规律,以及系统、现象间的因素作用,其演绎方法又称演化发生学(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Evo-devo),既可以通过纵向演绎实现对路径、架构的探索,又可以根据事件、行为进展进行横向演绎,印证并完善其内涵外延。作者秉承直面难题、跨越思考、理性分析、重在解决的基本理念,选取旅检通关监管业务为研究对象,以发生学演绎为研究方法,探索从技术应用到创新的实现路径,以期抛砖引玉,为新时期海关深化改革提供一种思路与借鉴。

一、纵向发生学演绎——探索路径及架构

通过纵向发生学演绎,来探索从技术应用到创新的实现路径及架构,需要两项基本要素:发生学模型、发生的方向及动力。

(一)发生学模型

为避免“多头发生”导致路径、体系混乱,纵向演绎的发生学模型一般只选择一条“直系”*生物学概念,与“旁系”对应,常用于“发生学”“起源学”等理论实践推导。进行推演,就技术应用到创新的路径而言,其“直系”为:科技进步—技术应用—体系优化—制度变革。

1.科技进步—技术应用。技术应用必须基于科技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即“现实困境+科技现状=技术应用”,其发生形态为“线性”。同时就旅检监管而言,无论是物品监管、人员查验,还是监管场所管控,均主要涉及实物管理,因此最主要和有效的技术应用是提升末端监控技术。*如RFID技术、FINDEX技术、微波成像技术等,主要用于提升现场监管设备、体系的作用、效率或实现新的监管目的。

2.技术应用—体系优化。从仿生学角度看,末端监控技术,或者基于这种技术形成的终端感知设备可以类比为人体神经元,以完成如视、听、闻、触等信息接收处置作业为实现目的,而在此基础上的优化方案便是形成“神经系统”——即“物联网”,因此其发生形态为“网状”。而物联网中的智能系统和处理中心则类似于低级神经中枢和大脑,为体系优化的主要实现路径。

3.体系优化—制度变革。制度必须适应体系的优化与发展。如当前旅检执法体系普遍与行政体系一致,均采取科层制,*科层制是指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金字塔型组织体系。其金字塔式管理模式与物联网扁平化需求并不适应,理想的制度形态应当是“触手式”、“沙盘式”,即物联网处理中心和现实决策指挥中心应当趋同,甚至可以形成统一的中心——行邮指挥中心。

因此我们推导从技术应用到创新的发生学模型:

图1 发生学模型

(二)发生的方向和动力

当前,旅检监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税收征管、维护国家安全、“扫黄打非”、知识产权保护、反恐防恐等方面的任务越来越重,情况越来越复杂,要求也越来越高。*摘自《海关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署党发[2014]35号。与之对应,监管模式和手段落后、监督制约手段不足、系统性风险增加等矛盾也更加凸显,既有技术困境,也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依靠新技术蕴含的革命因素来破解旅检通关监管业务中的困境、问题正是演绎由技术应用到创新发生的方向和动力。

表1

(三)“技术应用到创新”的实现路径图

通过构建发生学模型以及分析发生的方向和动力,我们不难推导旅检通关监管业务从技术应用到创新的实现路径:

图2 “技术应用到创新”的实现路径图

即通过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实现非接触式的信息标记、识别等功能,为物联网体系最常用的末端监控技术。FINDEX技术、*即快中子与多能X射线技术,通过中子与X射线结合来完成对被检物品集中、快速、清晰检查的技术手段,可实现超过256种颜色区分,并完成对特殊有机物、无机物的识别标识。微波成像技术、*微波成像技术(Microwave Imaging),通过发射对人体无害的微波(毫米波、电磁波),以及对周边散射场的测量比对,实现对被检测人随身携带、捆绑物品的快速识别定性。DSVPN技术、*即动态智能VPN技术,通过Hub-spoke网络模型,实现分支与总部,分支与分支间动态建立数据快速传输、共享的技术。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Face Recognition),指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从输入的人脸图像或者视频流中,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涵的身份特征,并将其与已知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识别身份信息。云计算技术、图形比对技术、数字集群技术、*数字集群技术(Trunked Communication),可用于建制海关专网,能实现个人与群体间任意通讯,用于实现现场指挥、保密、应急、直通、调度等目的。卡口控制技术、数据池技术、DSS决策系统等新技术运用,构建以“行邮指挥中心+五套智能应用”为核心的物联网路径方案,并实现四项“真正”的创新:

1.决策指挥模式由“科层制”变为“中心制”,即现场关员受行邮指挥中心管理,对中心负责,解决关区间执法不统一、“税往低处流”等问题。

2.业务职能事权由“现场”变为“中心+现场”,上收风险监控、税收征管、机检审图等现场职能,实现“智能化、集约化、标准化”管理,解决现场职能效率低下、处置困难、执法不统一等问题。

3.税收征管形式由“查验征税制”变为“申报缴税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旅客自主申报、自助通关、自报自缴等模式流程改革探索,解决查验范围过大、通关效率降低,渎职风险增加*按照“三个百分百”要求以及旅检现场实际征管能力,执法关员将长期处在渎职风险之中。等问题。

4.现场岗位设置由“风险/机动岗、机检/预检岗、查验岗、征税/处置岗、决策岗(科长岗)”简化为“综合执行岗”,所有岗位直接对接中心下达的执行任务和要求,解决旅检现场人力资源不足、执行命令链过长、*如旅检查验征税的执行命令链为:发现风险(风险岗)→行李机检(机检岗)→开箱查验(查验岗)→现场决策(科长岗)→核算计征(征税岗)。廉政风险管控等问题。

(四)主体架构

发生学演绎的路径需要现实架构作为支撑。从“实现路径图”来看,需要一个中心和五套智能应用。

1.行邮指挥中心——集数据处理、决策指挥的中心

通过建立涵盖商品信息库、机检图片库、“三网”*即海关网、反走私部门信息网、互联网“三网”。情报数据等信息的海关数据池,并以云计算、风险模型、专家智库等方式,形成集“专家智慧+机器智能”的海关数据处理“大脑”,再结合智能视频、语音集成、单兵系统、卫星定位、地理位置系统、VR*即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通过仿真建模等应用方式,用于优化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指挥中心的功能。框架等新技术应用,形成数据处理中心和决策指挥中心的相统一的组织架构,进而实现风险监控、税收征管、集中审图、决策指挥四项主要职能。

2.五套智能应用——基于中心的职能实现和业务现实需求

智能安全管控。通过在旅检现场布局视频、音频采集系统,微波成像矩阵,结合生物特征识别、图像视觉分析*图像视觉分析技术,通过将监控场景中背景与目标分离,进而分析并追踪在场景内出现的目标,及时发现危险和目标人物,并通过构建模型分析过激行实现风险自动预警。等技术,构建风险识别模块,实现非侵入式识别人体随身藏匿、捆绑情况;特定危险品、违规物品检测;目标旅客快速追踪定位;现场过激危险行为捕获、分析、预警等四项安全管控目标。

智能申报系统。以海关商品数据库、云计算、公民信用体系为基础,为旅客提供商品归类、价格参考以及菜单式申报,使自助申报成为可能,并整合风险自动识别,系统计税、在线支付通道、移动终端应用等应用功能为一体的申报系统。同时通过提供打印无源二维码标签*无源二维码标签,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以及二维码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旅客申报行为、商品信息的标记识别。功能,实现旅客申报行为与物品的实际关联。

智能机检设备。以“行李转盘+机检设备+分析系统”为模式,以实现旅客自助机检为目的,通过FINDEX、RFID技术,实现机检图像数据化并获取申报信息,完成商品属性及申报行为的两次比对,并具备上传行邮指挥中心完成集中审图、对重点行李物品进行标记捕获等功能的机检设备。

智能通关卡口。在出入境通道口设置的双向卡口,具备识别未机检或有标记的行李物品、被中心参数指令布控的旅客,以及实时报警、通道分流、随机派单等多项功能。

智能单兵辅助。实现中心“点对点”实时指挥、执法全程记录、风险辅助判断、高风险旅客跟踪捕获等功能,并整合扫描查验商品反向定位商品信息库,提供现场查验辅助以及对现场录入的旅客行李情况完成自动计税、案件识别等功能的单兵执法终端。

二、横向发生学演绎——进行印证与完善

横向发生学演绎的目的是为了印证实现路径及架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通过自然发生*即在发生学的演绎过程中,自主达成、实现非既定的目标或要求。对原路径、架构进行完善与丰富。与纵向演绎不同,横向发生模型会选取多条交叉事件、行为进行推演,以求全面、相互的印证。就从纵向演绎的“路径、架构”而言,主要有三条事件及行为主线:旅客通关、现场监管、中心管控,并可根据位置不同、时间先后、事件进程分为四个环节:旅客申报环节、行李机检环节、卡口通关环节、现场处置环节。

(一)旅客申报环节

以旅客完成自主申报,行邮指挥中心完成安全准入管控、税收征管,现场完成中心指令为主要演绎过程。

图3 旅客申报环节图

1.旅客通过旅检现场设备或移动端等方式登陆智能申报系统,上传个人身份、护照等信息完成用户实名注册,系统对接公民信用体系,为符合信用标准的旅客提供电子申报资格。

2.旅客以行李为申报单位,按件录入商品品名、数量,系统根据申报的商品情况,并通过对接行邮指挥中心商品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比对,为申报商品提供归类、完税价格参考,协助申报人完成自主菜单式申报。

3.申报完成后,系统对申报商品进行安全准入识别,*《借鉴“两步申报”制度与做法》,参见《赴德国海关税收征管培训的体会和启示》,《海关政研》2015年第7期。与内设风险参数进行匹配。对不予准入的商品根据禁限类型、风险级别、超量情况在系统内提示,如禁止入境、涉监管证件、现场处置、转货物报关等,并通过智能单兵辅助向现场下达对应执行处置要求。

4.对准入申报的商品,系统自动计算商品价值,对超出免税部分,*20种不予免税商品将直接计算行邮税款。根据商品价值及适用税率自动计征行邮税款,并转旅客进行在线支付。

5.旅客支付税款后,系统对税款完成预扣,旅客凭系统反馈信息在现场智能申报设备上打印无源二维码标签,将其贴在对应的行李之上,完成自主申报行为。

(二)行李机检环节

以旅客完成自主机检,行邮指挥中心完成集中审图、行李标记,现场完成重大风险处置等为主要演绎过程。

图4 行李机检环节

1.旅客将行李物品置入智能机检设备,系统完成“一次机检、两次比对”。即机检信息与行邮指挥中心机检图像数据库比对、与行李申报二维码上的商品申报信息比对,确定商品属性及旅客申报情况。

2.智能机检设备将比对情况上传行邮指挥中心进行集中审图,*集中审图可采取一定图像抽审比例,即对“两次比对”正常的情况进行绿通道放行。中心根据集中审图情况完成处置:行李相符——录入已机检标记;行李不符——风险行李标记,并录入查验指令。*应包括风险级别、风险类型、开箱形式,查验重点等。

3.机检环节发生重大安全准入风险时,或智能安全管控系统在通关现场发现旅客存在捆绑、藏匿、携带易燃易爆品、刀具等危险品等事宜或存在其他危险行为时,由中心通过智能单兵辅助向现场下达处置要求,如对行李进行暂扣、对旅客进行跟踪监控、通知缉私部门、协勤武警、公安进行处置等。

(三)卡口通关环节/现场处置环节

以旅客完成通关,行邮指挥中心完成税费实扣、决策支持,现场完成查验处置等为主要演绎过程。

图5 卡口通关环节/现场处置环节图

1.旅客进入智能通关卡口,系统自动识别未机检、有风险标记的行李物品,以及中心布控的高风险旅客及行李,并进行人员分流。

2.绿色通道为直接过关通道,旅客通关后税费自动完成实扣;黄色通道为重新机检通道,旅客行李返回自助机检环节,对未机检行李进行重新机检;*根据“善意提醒”理念和要求,对首次申报不实、申报不全的情况,也可由此通道返回,进行“重新申报”。红色通道为开箱查验通道,系统自动进行查验随机派单,并通过智能单兵辅助通知对应关员引导旅客进入查验房。

3.关员根据布控指令情况及查验要求开展查验,并通过扫描查验商品反向定位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将行李逐件录入系统。

4.系统根据现场录入情况完成数据处理并下达处置任务:未申报物品数量/金额在规定限制内的,由系统自动完成税费计算,并由现场或旅客在线自主完成缴税;超过自用合理限制的或涉及“安全准入风险”的商品,系统反馈为暂扣后退运、转通关处置、移交缉私、控制当事人等,现场关员按照对应指令完成处置作业。

通过横向演绎,纵向演绎的“路径及架构”得到了验证与支撑,也产生了新的创新路径:形成旅客自主申报(Independent-declaration)、自助通关(Self-service)、现场智能处置(Automatic-disposal)、中心风险管控(Control)为一体的ISAC通关监管模式。

尾论

科技是国之利器,也是倒逼海关自我革命的双刃剑。当前,以“云、大、物、移”为核心的新技术应用已然深刻改变了经济社会和外经贸发展的内涵及外延,传统海关的监管方式、治理理念、制度体系、事权配置、机构设置、执行模式都将迎来一次革命性的冲击和洗礼,唯有释放科技技术原动力,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迎难而上,抢得先机。

[1] 皮亚杰,王宪钢译.发生认识论原理[M].英译本序.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1934.

[3] 陈文江,何云峰.认识活动发生学探纲[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9(3).

[4] 吴非.试论上海海关行邮监管业务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1).

[5] 巴一武.坚持从技术更新走向管理变革 重构海关核心竞争力[J].海关研究,2015.

[6] 杨纯华.关于构建大监管体系视域下空港海关旅检工作的思考[J].海关政研,2013(7).

(责任编辑 赵世璐)

FromTechnologicalApplicationtoInnovation——OntheBasisofPhylogeneticEvolution

Zhu Chengyi

The article looks into the customs control in the clearance of passengers.By establishing a phylogenetic model,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volutionary factors” for the new technology,A vertical elaboration is made on the realizing pathways and main architecture from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to institutional,philosophical and managerial innovations,Correspondingly,a horizontal elaboration is also made on the genesis of the events including “passenger clearance,control on the field and surveillance in the center”.Under this model,it is possible to set up the Internet of Thingsbased on the “Monitoring Center of Luggage and Postal Consignments + five smart applications”,to establish the ISAC Clearance Model featuring self declaration,self-service clearance,smart field ope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by the center,and to carry out new model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division of functions and design of posts.

Phylogenesis;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Innovation

朱成毅,温州海关主任科员。

① 译自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中对“Innovate(创新)”的描述。

猜你喜欢
通关申报旅客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非常旅客意见簿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我是人
通关游戏
给小旅客的礼物
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申报工作启动19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