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股票看新雅粤菜馆

2017-12-13 23:17裘争平
检察风云 2017年19期
关键词:茶室摄影上海

裘争平

新雅粤菜馆从一家只有一开间门面的茶室发展成为沪上著名的老字号餐饮店,除了它的装饰典雅洋气、菜肴别致新奇、服务别具一格,其文化品位和独特的经营方式也值得一提。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物文献资料,追述新雅粤菜馆的人与事。

新雅股票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新雅粤菜馆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三件,尺寸为长21厘米,宽27厘米,它们都是郎毓祥先生捐赠的。郎毓祥先生是郎静山先生的长子。三件股票的股东分别为雷佩芝、郎静山和锦孙。

由股票本身可见,新雅粤菜馆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总额为国币三百万元,系一次性交足的。总计三万股,每股一百元。登记日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八月十五日。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五月十日又进行增资。股东为雷佩芝的第192号股票,股份号数是第28886号到28925号,股份40股,计国币四千元。股票于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七月一日发给,即1943年7月1日所发。股东为郎静山的第365号股票,股份号数是第2851号到2990号,股份140股,计国币一万四千元。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二月廿八日发。股东为锦孙的第379号股票,股份号数是第23841号到22940号,股份100股,计国币一万元。这张股票则是民国三十四年(1945)四月二日所发。这三张股票提供的数据证明,新雅粤菜馆股份有限公司民国三十二年(1943)五月十日发起的增资活动,并未一次性完成,而是在以后的几年中陆续推进的。

三位股东有着密切的关系。雷佩芝是郎静山的第二任夫人。雷佩芝(1909—1985),广东四会人,出生于清末官宦之家,长于沪上。她也算沪上知名女画家,擅长仕女画,所绘人物笔力遒劲。雷佩芝起先是仰慕郎静山的才华,跟他学习绘画和摄影。后来经过郎静山的推荐,雷佩芝转拜张大千为师,继续学习绘画。而在摄影方面,郎静山当然是手把手的教。经过亦师亦友的交往,1930年5月25日,郎静山与雷佩芝在上海的徐园订婚,同年6月8日,在上海大华饭店举办结婚庆典,证婚人为郎静山当时的东家——时报创办人狄楚青,上海摄影界及亲朋好友百余人参加了婚礼。婚后,郎静山在自家二楼晒台成立“静山摄影室”。雷佩芝温文尔雅,很会处理各种关系。她慈眉善目、很有亲和力,凡有家眷出席的场合,她都能与女眷们打成一片,郎静山则为她们拍摄了很多生活照片。凭借良好的人脉基础,郎静山的摄影事业更蒸蒸日上。1943年7月,郎静山与夫人雷佩芝、三女郎毓贤在上海宁波同乡会,合办“桐雲书屋书画摄影合展”,展出62幅摄影作品、81幅水墨画。1944年7月12日,又在大新公司(今第一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举办“郎静山夫妇国画摄影义卖展”,足见他们夫唱妇随、琴瑟和鸣。

锦孙的生卒不详,生平难以稽考,但笔者认为,他应该是郎静山的父辈。理由有二:一则,郎静山的父亲叫郎锦堂,锦孙、锦堂应该是同辈人;二则,锦孙这张股票的背面,在股票过户申请书栏,有明确记录:在1951年11月3日,让股人(锦孙)让出一百股,受股人则是郎静山。无亲无故的怎会把一百股股票让给郎静山呢。

新雅董事

新雅粤菜馆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有五位,分别是蔡建卿、郎静山、胡桂庚、何挺然和蔡显敏。

蔡建卿(1880—1951),广东南海人,父亲是新加坡华侨。他本人早年毕业于香港皇后书院,曾在香港和南洋地区经商,后来曾在汉口盐务稽核处任英文秘书、副处长、处长等职,1926年来到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当时的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是广东人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区,蔡建卿便选择在那里开设新雅茶室。

1926年,蔡建卿创办新雅粤菜馆,原名“新雅茶室”。据1931年《上海商业名录》,原址在北四川路虬江支路口。茶室位于二楼,20平方米左右,四周是火车座位,中间有一圆桌。供应广帮菜肴、西餐,兼作茶室,楼下供应罐头食品。员工十几位,主要服务对象为虹口一带广东籍居民。由于陈设新颖、布置西化、质量上乘,清洁卫生,“新雅茶室”开张后,不但广东人喜欢,就连一些时尚人士也纷纷光顾,生意日渐兴隆。1930年全年营业额达到30万元,利润9000元。1931年,蔡建卿集资购进今南京路土地,兴建了一座设备、设施均一流的餐馆,于1932年8月18日隆重开业,更名为“新雅粤菜馆”,并成立“新雅粤菜馆股份有限公司”。

显然,新雅粤菜馆股份有限公司是正式注册、依法合规的。

郎静山(1892—1995),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淮阴。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先后在《申报》《时报》工作。1928至1937年在上海《时报》任新闻记者,是我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1928年他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摄影社”,是当时较有影响的摄影团体。從1931年到1939年,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有265次、755幅入选国际摄影沙龙,获奖数百次。

据说郎静山是新雅茶室的老茶客,当他得知新雅粤菜馆向社会招股时,便主动入股参与并任公司董事会董事,还积极动员有资本实力的“虎标万金油”上海永安堂老板胡桂庚增资入股。蔡建卿为了酬谢郎静山,就特地将二楼一间餐厅辟为了“静山茶座”。每天下午2点到5点,很多上海摄影家聚集在这里。

胡桂庚(1898—1964),福建永定人,有说是著名的“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的侄子。汕头回澜中学毕业后出国,1923年胡文虎在仰光创办《缅甸晨报》时,任他为社长。1927年胡文虎在上海北四川路创设“永安堂虎标大药房”,销售万金油及八卦丹等后来家喻户晓的药品,胡桂庚担任永安堂上海分行的经理。

何挺然,广东香山人,生卒年月不详。从已有资料获悉,他1918年肄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就开始投身电影业,《申报》上称他:“刻苦研求,颇多心得,声望以硕。”1926年,何挺然创办怡怡电影公司,并在北京东路贵州路口投资开设了北京大戏院。1929年,他以北京大戏院红利增资扩股,重组怡怡电影公司为南怡怡电影公司,并投资建造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前身)。1935年,南怡怡电影公司改名为联怡电影公司,在十里洋场的影院中雄霸一方。endprint

第五位董事蔡显敏,则是新雅创办人蔡建卿的儿子,后来子承父业,当上新雅粤菜馆的经理。

文化新雅

新雅之所以在近代上海赫赫有名,是其文化品位和特色经营方式。无论是北四川路时期的新雅茶室还是南京路时期的新雅粤菜馆,均被文化人视为上海的文艺沙龙。蔡老板一开始就吸收国外咖啡馆的做法,经营清茶的同时还兼售咖啡,茶室安静而明亮、布局又有新意,完全不同于上海的旧式茶馆,颇为“洋派”,服务也十分周到,给客人一种亲和力,久而久之便吸引了各式各样爱坐茶馆,如鼎鼎大名的邵洵美、冯雪峰、张若谷、林语堂、叶灵风、施蛰存、戴望舒等文化人士,新雅茶室逐渐成为上海文化界人士相聚之处,又由于茶室常常在这些文人的笔下见诸报刊,便愈发出名、蜚声沪上了。

盛宣怀孙女、邵洵美夫人盛佩玉这样描述:新雅茶室在北四川路上,文人雅兴,每天在此喝茶、谈文,一坐就是几个钟头。洵美也是座上客,他不嫌路远常去相访,但又不能总将妻子丢在家里,所以几次邀我一同去,果然诸位名家都在品茗。写诗的有芳信、张若谷、朱维基、周大雄、林微音、傅彦长、郁达夫;作文的有李青崖、赵景深、方光焘、叶秋原等。老朋友不用说,新朋友一见如故,谈得投契,大家都成为朋友,洵美他写诗的兴趣更浓了,也更常想去聚聚。新雅是广东人所办,上午供应茶,中午供应饭,洵美介绍我吃炙鹌鹑和竹鸡。中餐还有西菜,用刀叉,简单得很,菜单上只有香肠、鸭片盖浇饭等几样供应,可是味道很好。

据徐迟回忆,他当年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新雅,“严格地说,新雅不算咖啡馆而是一家餐馆,但下午四点至六点,二楼的餐厅成了喝下午茶的好去处。有时候,这种聚会会招来30多个作家和艺术家,他们分坐五六张桌子,熟识的人之间互相走动聊天。”

鲁迅先生的日記里也多次出现新雅,有四川路的也有南京路的。1928年3月28日日记:上午同方仁往别发洋行买《RUBAJYAT》一书,五元。往北新书店交小峰信并稿。在新雅茶室饮茗,吃面。1930年2月1日记:大江书店招餐于新雅茶店,晚与雪峰同往,同席为傅东华、施复亮、汪馥泉、沈端先、冯三昧、陈望道、郭昭熙等。1933年2月24日日记:午杨杏佛邀往新雅午餐,及林语堂、李济之。1933年12月8日日记:下午,次至新雅酒楼应俞颂华、黄幼雄之邀,同席共九人。俞颂华是1932年7月15日创刊、1935年12月休刊的《申报月刊》的主编,黄幼雄则是该刊编辑。该刊侧重于国际政治、经济和时事动态,也登载进步文艺家的文章,鲁迅应约为该刊写了不少稿件。1934年9月27日的日记:“海婴生日也。下午同广平携至大光明大戏院观《十字军东征记》,次至新雅夜饭。”

巴金与萧珊的第一次见面地点,也是在新雅粤菜馆。萧珊于1936年8月,致信相邀巴金前往南京东路719号——新雅粤菜馆约会,从此开始了他们时日绵长的真情交往。

更为特别的是,这里还是红色遗迹。成立于1931年的中国左翼世界语者联盟,简称语联,与左联、剧联、美联等同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简称文总)所属的左翼文化团体之一。

新雅粤菜馆还曾是文人交流文章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当年有80余种题名上海的期刊,各刊物需要稿件数量多而且时间紧,当时就有一些作者每天下午汇集南京路新雅茶室,以那里为卖稿市场,各刊编辑也纷纷去那里购稿,一手交钱一手交稿,各取所需。实为罕见之现象。

今天的新雅粤菜馆是沪上餐饮业中著名的老字号企业,依然经营得红红火火,然而这些曾经出现的景象何尝不值得追忆。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茶室摄影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息心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