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牛为何一头能卖20万?

2017-12-13 16:57裴燕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年39期
关键词:凤冈凤冈县肉牛

裴燕

“卖山卖水卖生态,卖茶卖牛卖健康。”在近日于贵州省凤冈县召开的第十二届(2017)中国牛业发展大会上,凤冈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继松如此定义自己的工作。前半句容易理解,凤冈县山美水美环境美,“卖”起来底气十足。当地的茶也很有名气,土地中富含锌和硒,让“锌硒茶”名满天下。这里的牛又有什么样的卖点呢?

一头牛20万元,凤冈牛好在哪里?

2016年,央视7频道致富经栏目对凤冈县龙滩口天泉绿地生态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的一头牛卖出了20万元的价格进行报道,2017年,央视7频道每日农经栏目再次来龙滩集团进行相关报道,相比一般的牛,凤冈的牛比其他牛好在哪里?凭什么能卖那么高的价钱呢?据了解,龙滩口集团的经营模式是“生态农场+体验餐厅+有机超市”模式,该公司除了在凤冈设有养殖场,还在云南昆明开设了餐厅和超市,采取分部位销售的方式,一头牛可以生产40斤左右的5A级雪花牛肉,光此一项,就可以卖到10余万元。剩下的800多斤4A、3A等A级牛肉和普通牛肉,也能卖10多万元。

“一头牛20万元”只是凤冈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凤冈县秉承“生态立县”战略,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全力打造以肉牛产业为主的“良心产业·有机凤冈”。在肉牛产业发展上,实现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转变;肉牛产业大县向肉牛产业强县转变。

“其实凤冈十分适合养牛。”王继松介绍,从地域方面讲,该县位于乌江北岸、武陵山脉和大娄山脉交错过渡地带,水质优良。按照现代山地肉牛产业园区和家庭牧场建设标准,县域内很多地方都是发展山地肉牛养殖的理想之地。从气候方面讲,该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让其牧草资源丰富。此外,凤冈县养牛历史悠久,保育存留有凤冈白水牛、思南黄牛、务川黑牛等,养殖经验丰富。

创新五大发展模式,凤冈“牛”起来

在上述三个“转变”的过程中,凤冈又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呢?据悉,在肉牛产业发展上,近年来,凤冈县创新推行了五种发展模式。

一是“三变”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精准脱贫。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的农村“三变”改革,即通过土地确权等方式,将农村土地山坡等自然资源变成肉牛产业有效资产;经资产清算核资后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了肉牛产业发展的股金;广大农户以自有资金、技术、劳动力与经营主体通过合同或协议形式,投资入股经济主体后成为规模经营的参与者,从而变为股东。通过“三变”模式,做到肉牛产业精准扶贫,截至目前,全县肉牛产业已覆盖6410户贫困戶2.2万人贫困人口,其中3200户1.3万人通过肉牛产业摆脱贫困。

二是联盟发展模式,构建了产业多赢格局。“产业联盟”模式让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企业参与,将生产第一车间交给农户,把能繁母牛通过领养方式提供给全县肉牛养殖户散养。农户自繁的母牛犊自家养殖,公牛犊卖给为养殖公司和家庭牧场进行集中育肥。企业将饲料和牛犊赊销给农户,收购时扣除成本,确保养殖户(特别是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企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牛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

三是循环“种-养-加”发展模式,做实了绿色农产品基地。在生态循环体中,大中型沼气池起着纽带桥梁作用,通过沼气池把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种植业产生的秸秆通过青贮或氨化后作为肉牛养殖饲料,肉牛养殖中产生的粪便等垃圾流入沼气池储存发酵,集中发酵后留下的沼液通过喷灌或自行施用形式直接作为种植的有机肥,沼渣则作为有机肥加工厂的主要原料来源或直接作为种植底肥施用,沼气则作为企业生产加工和生活能源。该种模式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又提高了产业的综合效益。

四是精准精细监管模式,保障了产业健康发展。在黔东北大牲畜交易中心,凤冈县充分利用贵州云上“大数据”,建立了质量追溯、动产监管、牛云大数据交易平台,对各养殖企业(户)养殖、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电子监控,杜绝一切喂养食品添加剂、瘦肉精和使用禁止兽药行为,做到从“牧草到牛肉”全程标准化生产和精准安全管理。该县还加强养殖企业动产预警监控,将各养殖企业(户)所存栏的肉牛从动产变成不动产,为金融部门考察养殖企业(户)的信贷行为提供可靠的担保依据,有效解决了养殖企业(户)的融资难题。

五是“牛旅一体化”发展模式,带动了牛业全面发展。该县创新性地将肉牛产业园区(家庭牧场)与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在园区(牧场)的花园、果园中修建人行观光旅游便道,种植水果花卉风景绿化树;在标准化的牛场养“贵族牛”“观赏牛”,打造“牛风景”;在园区(牧场)内开设农家乐、出售牛产品,为旅客提供新鲜、有机、味美的肉牛佳肴,从而延伸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

“回凤冈养牛去,大家一起富起来”

天泉绿地生态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安泉今年40多岁,背井离乡外出创业多年,2014年,他了解到家乡的好政策之后,回到凤冈开始养牛。如今,公司已成为集有机生态农牧开发、高端雪花肉牛养殖、能繁母牛养殖、野生水产养殖、农旅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现代化企业,目前存栏牛1179头,年出栏商品牛400余头。为了解决饲料来源问题,并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户脱贫致富,公司带头种植青储玉米饲料基地120亩,还与当地村民签订收购合同,带动全村农民种植青储玉米4000多亩,其中贫困户23户87人,以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在肉牛养殖资金上面,凤冈县采取了三种措施:一是加大财政扶持。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连片、集约发展、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总体思路,统筹使用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大中型沼气建设、农业产业化基本建设等资金,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二是强化金融支持。探索创新符合肉牛产业发展特点的担保方式、融资模式和金融产品,建立健全银行、企业和担保机构风险共担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的融资支持;探索财政贴息、小额扶贫信贷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积极对接申报扶贫产业子基金肉牛产业链项目,支持发展标准化规模生产、家庭牧场、肉牛产品加工、市场建设、饲料和兽药生产等;积极探索健全肉牛产业保险制度,开发畜牧保险系列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为养殖户投保农业保险提供资金支持,有效分担和化解肉牛养殖风险。三是强化政策扶持。把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场所等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对肉牛产业园区、大型规模养殖场、集中养殖区、屠宰加工企业、畜产品市场等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奖励政策,加大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小区)污染防治减排项目建设扶持力度。

2015年,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看到凤冈养牛的模式后,曾对其肉牛产业发展做出这样的评价:“牛产业让凤冈‘牛起来”。此后,凤冈就开始打造“凤冈牛·牛天下”的名片。2016年,凤冈县肉牛存栏14.8万头,全年出栏5.3万头,肉牛产值突破30亿元。今后该县继续建立完善肉牛繁育、商品生产、饲草饲料、疫病防控、废弃物循环、产业集群(联盟)、品牌打造等体系,全面提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争取到2020年,实现年肉牛存栏28万头,出栏10万头,肉牛交易量30万头,屠宰肉牛20万头,精深加工10万头,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做靓“凤冈牛·牛天下”这张名片。endprint

猜你喜欢
凤冈凤冈县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凤冈县关工委的“桑业”情怀
贵州凤冈县永安热矿水成因分析
凤冈:初心致远 红绿辉映
贵州凤冈乡村“杀年猪”习俗及其文化解读
东有龙井 西有凤冈
凤冈县华莲家电关爱天桥中学留守儿童
凤冈县老干部慷慨解囊助学传递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