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肾泄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17-12-14 11:24谢宏哲彭伟军李仁启黄文祺钟贺军易荣宾袁宇哲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1期
关键词:痛风性血尿酸痛风

谢宏哲 彭伟军 李仁启 黄文祺* 钟贺军 易荣宾 袁宇哲

(萍乡市中医院 骨三科,江西 萍乡 337000)

健脾补肾泄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谢宏哲 彭伟军 李仁启 黄文祺* 钟贺军 易荣宾 袁宇哲

(萍乡市中医院 骨三科,江西 萍乡 337000)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泄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每日给予口服健脾补肾泄浊中药,对照组给予别嘌醇片联合丙磺舒治疗。2周治疗结束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化检查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9%,对照组总有效率86.66%。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化检查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分析:全部患者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结论 健脾补肾泄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尿酸及炎性指标,缩短病程,改善痛风性关节炎伴随症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痛风性关节炎;健脾补肾泄浊;临床疗效

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物,排尿酸及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在临床上并不能很好地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且其不良反应较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中医对痛风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本研究采用中医健脾补肾泻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为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就诊萍乡市中医院的患者,均为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治疗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痛风诊断标准:①滑囊液检查见特异性尿酸盐结晶体。②痛风石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③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炎症表现在1 d内达到高峰;单关节炎发作;患病关节皮肤呈暗红色;第1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单侧发作累及1跖趾关节;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有可疑的痛风石;高尿酸血症;X线检查见关节非对称性肿大;X线检查见骨皮质下囊肿不伴有骨质糜烂;关节炎症状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符合①或②或③。

1.3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痛风证候分类标准进行辨证,分湿热蕴结证、瘀热阻滞证、痰浊阻滞证、肝肾阴虚证。

1.4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符合上述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的湿热蕴结证或痰浊阻滞证;③男性;④年龄20~70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①对所用药物过敏者;②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有精神病史者;④评估后预计依从性差者。

1.6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包括多饮水,加强休息,低嘌呤饮食、鼓励多食用碱性食品,禁止饮酒。治疗组:给予健脾补肾泄浊煎剂,方药组成:白术30 g,益母草30 g,葛根30 g,土茯苓30 g,薏苡仁30 g,牛膝30 g,赤芍20 g,共7味药物组成。每次取100 mL,早晚各1次温服。7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别嘌醇片0.1 g口服,每日3次;丙磺舒0.25 g,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7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痛风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化验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化验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化验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主要症状基本无改善,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化验指标无变化。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水准,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研究结束剔除6例,其中胃肠道反应2例(对照组2例),中途脱落4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1例)。最后符合要求患者共90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45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45例患者,显效14例,有效2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6%。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组患者治疗前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5。

表2 2组疗效对比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对比(±s)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对比(±s)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216,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47,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5 508.02±57.36 363.54±38.29对照组 45 520.16±63.85 430.47±30.08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沉对比

表5 2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对比

2.3 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在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的检查中未发生异常,饮食、睡眠无异常改变,对照组2例因胃部不适,退出试验。治疗组有2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无其他不适症状,未特殊处理自行好转。

3 讨 论

西医学目前对痛风的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尚无根治及预防本病的有效药物及方法。临床上治疗首选秋水仙碱,由于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大,故近年临床多选非甾体抗炎药,虽然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有严重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且两种药物均不能控制病情的复发[1]。因此运用中医药对痛风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学认为痛风发病的病因主要是由饮食不节、情志、劳倦、内伤、体质及遗传因素构成。病理上认为脾肾两脏器功能虚弱,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加上嗜好膏梁厚味,脾胃功能受损,中焦运化功能失职,导致湿浊内生,气机失调,导致降浊无权,血脉不得清化,难以泄利[2];湿毒内侵骨节筋膜,聚而成痰,水、湿互结,气血瘀滞,蕴久化热,而发痛风。因此在治疗上治宜健脾、泄浊。

痛风发作期常表现为浊毒瘀结证,邪盛明显,受累关节症状明显。而发病后期往往气血虚弱,特别是肾气不足更为明显,肾主水,临床症状表现为水湿停滞导致局部肿胀,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很多患者同时伴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在痛风慢性期中也较为多见[3],久病及肾,因此后期的治疗补肾又显的尤为关键。因此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机制可总结为以脾肾功能失调为本,浊毒瘀滞[4]为标。其治疗的主体思路为健脾、补肾、泄浊。在预防上,中医非常强调“治未病”思想,适当的专业教育、健康的生活方式、低嘌呤的饮食和合理的运动量,在预防痛风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5]。

本研究方中白术可健脾化湿,薏苡仁、土茯苓,以化浊解毒、利湿清热;佐以益母草、牛膝、赤芍以增强燥湿清热、泄浊解毒之功同时又祛除经络中的浊瘀而达到止痛的功效;葛根为使药,既能能升发鼓舞脾胃之清阳,调和诸药以防损伤正气。薏苡仁、白术补益脾肾以求固本,一可祛风除湿止痹痛,二能扶正补虚;诸药合用,攻补兼施,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补中有泄,标本兼治,共奏健脾、补肾、泄浊,通经活络、除湿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薏苡仁、牛膝、益母草、土茯苓具有明显通便利尿的作用,从而促进尿酸的排出,达到降低尿酸的作用。姜德有等[6]研究发现补肾利湿法处方中药可能通过抑制VEGF表达,从而达到缓解炎症的目的,其作用效果与秋水仙碱相当,对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健脾补肾泄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降低血尿酸、C反应蛋白,减缓血沉等炎性标志物,对于湿热蕴结证或痰浊阻滞证的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在于对照组比较中虽然两组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对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相比较对照组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而治疗组只有2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并无腹泻、腹痛等症状,由此可见本研究采用中药治疗使用方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朱灯,王颖.健脾通络方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117-118.

[2] 王英旭,刘丹冰,周晓莉,等.清热化浊散结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4,29(4):724-726.

[3] 蒋恬,顾冬梅,张爱红.泄浊化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1):65-69.

[4] 赵恒立,都亮,张文学.清肝降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1):353-354.

[5] 杨良山,钟琴.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综述[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8):53-56.

[6] 姜德友,刘爽,韩洁茹,等.补肾利湿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4):236-239.

Clinical Study of the Method Jianpi Bushen Xiezhuo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y Arthritis

XIE Hong-zhe, PENG Wei-jun, LI Ren-qi, HANG Wen-qi, ZHONG He-jun, YI Rong-bin, YUAN Yu-z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ingxi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Pingxiang 3370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Method Jianpi Bushen Xiezhuo in gouty arthritis. Methods We investigated 96 patients with gouty arthritis and divided them into two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4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48 cases). Both group were treated by basic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method Jianpi Bushen Xiezhuo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llopurinol Tablets and Probenecid Tablets. After two weeks of treat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biochemical index and symptom score and safety index.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88.59%,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6.66%,and the differences was not statically signif i cant (P>0.05). There was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biochemical index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blood routine, urine routine and the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had no abnormal change.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Method Jianpi Bushen Xiezhuo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y arthritis in gouty arthritis could signif i 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 i cacy, concomitant symptom and shorten the course, and it is safety.

Gouty arthritis; The Method Jianpi Bushen Xiezhuo; Clinical study

R589.7

B

1671-8194(2017)31-0003-02

萍乡市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NS036)

*通讯作者:E-mail:674593585@qq.com

猜你喜欢
痛风性血尿酸痛风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痛风的治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