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农业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

2017-12-14 21:11郭一铭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总支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一、绪论

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绊脚石。安徽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地处中原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农业大省。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深入的剖析财政农业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财政农业支出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就是能否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保持快速持续的增长。财政的农业支出(变量[sn])包括政府政策对于农业的直接影响([s0]),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s1])、政策性补贴([s2])、基本养老保险支出([s3])和农、林、牧、渔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s4])。本文把[s0]作为一个虚拟变量D并且设虚拟变量D为: D[10s0≥0s0<0]。我国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所以可以假定[s0]=1。对于农村居民收入[in],包括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i0])、农村人均农业总产值([i1])、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i2])、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i3])。对于城乡收入差距[wn],分别使用城乡居民收入比([w1])和基尼系数([w2])来表示[w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和W=[P21U1UW1]+[P22U2UW2]+[P1P2][U1-U2U]。W表示总体基尼系数;w1、w2表示农村、城镇的基尼系数;P1、P2表示农村人口、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u1、u2、u分别表示农村、城镇和总体的人均收入

二、财政农业支出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一)总体检验财政农业总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两组数据建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回归模型如下所示:[I]= 7617.001+17.004S。可以初步的到结论,财政农业总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之间呈现出正相关趋势。这说明,在发展大趋势中,安徽省政府通过提高财政农业支出来提高农民收入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财政农业总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的绝对数也在逐年缩小。

(二)各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村居民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 [s1]、 [s2]、[s3]、[s4]及农业支出比例占安徽省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财政农业总支出占农业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并且上升速度越来越快,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所以在本文中,此项虚拟变量设为1,不对数据产生影响。财政农业支出的比例一直在不断地增加,呈现出一种波动上涨的趋势。安徽省近15年来的各项农业支出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而“财政农林水事物支出”从2005年起发展迅速。接下来对这四项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I]= 4870.074-36.804[s1]-28.849[s2]+99.678[s3]+4.484[s4]。可以直观地看出来,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呈负相关。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财政农林水事物的支出没有直接作用于农业;然后是这一农业支出是用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农民福利。对于政策性补贴来说,与预期不符,可能由于我国的政策性补贴主要用在了流通环节上。基本养老保险支出与预期估计值相符,增加该项支出能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农、林、牧、渔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总体来说,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和农、林、牧、渔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农村居民收入都有提高作用,也反映出政府农业支出的有效性。

(三)农村居民各项收入对财政农业支出的反应

从安徽省统计年鉴来看,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先慢后快。农村居民收入与农业总支出的模型如下所示: [i0]= 1385.601+4.649S,[i1]= 1153.209+1.758S, [i2]= 2234.448+8.174S, [i3]= 3281.48+2.049S。各项农村居民收入与农业支出的关系与预期相符。其中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对于农业支出的变化敏感变化程度最高;反之农村人均农业总产值对于农业支出的变化最不敏感。农业支出对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影响较大,变化幅度高;农业支出对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适中;农业支出虽然对于该项收入有促进作用但是影响不明显;农产品的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收入来说基本处于固定的幅度并且变化不大,所以农业支出对于该项收入的影响最小。

三、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无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一)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分析

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但从2000年开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的增速并不完全一致,但总体来说前者快于后者。并且安徽省的城乡居民的收入的绝对差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说明安徽省的收入分配问题越来越严重。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直到2006年到达了一个顶峰,高达3.29。总的来说,安徽省的城乡收入差距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一直在3[∶]1左右徘徊,仍然远远超出正常水平线。

(二)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的基尼系数分析

本文随机计算了安徽省城市农村的基尼系数,根据得到的数据,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一直小于农村基尼系数,说明城镇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农村的收入差距较大。城镇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贫富两极分化,城镇的收入分配问题渐渐明显。对比全国基尼系数,安徽省的基尼系数居高不下。安徽省的城乡收入差距在近几年还有扩大的趋势。全国的基尼系数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不仅仅安徽省的城乡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全国的城乡收入分配都有不合理的地方。

四、增加财政农业支出无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通过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不难得出结论,财政农业支出的绝对数额在不断地提高,并且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而且财政农业支出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但是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但没有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反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说明财政农业支出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没有起到直接的作用,也就是说,不断提高的财政农业支出并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参考文獻:

[1]Robert Perotti. Growth,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Democracy: What the Data Say [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1996.

[2]Ugo Panizza.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American Data [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2.

[3]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12):4-14.

[4]王少平,欧阳志刚.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J].经济研究,(10):44-55.

[5]高彦彦.城市偏向、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农业增长[J].中国农村观察,2010(05):2-13.

[6]沈坤荣,张璟.中国农村公共支出及绩效分析——基于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7(01):30-40.

作者简介:

郭一铭(1994.5- ),女,汉族,河南郑州,身份证号码:410183199405260040,从事管理及财务会计方向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总支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居民收入
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10年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