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哈长城市群建设的中小企业跨区域发展策略研究

2017-12-14 00:33郭爽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10期

郭爽

摘要:哈长城市群的建立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中小企业经营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哈长城市群内中小企业跨区发展的优势及劣势,从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中小企业科学管理能力、构建跨区域合作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对促进中小企业跨区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哈长城市群;中小企业;跨区经营

在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发展目标的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背景下,2014年3国家正式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规划中国家将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区域均衡发展。2016年春,哈长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哈长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一、哈长城市群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根据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中小企业数据对比显示,黑龙江中小企业绝对数量较多,103679个法人单位,但资产总数以及贡献的就业岗位数远低于吉林省数值。尤其是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单位,吉林省多达5596个法人单位,企业利润率达674.2亿元人民币,均高于黑龙江省。(如表1)

根据两省中小企业经营、行业分布等数据,我们可以充分的了解到,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中小企业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均主要集中于工业、房地产开发业和服务租赁业。相似性决定了中小企业在跨区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大小,两省无论是在经济发展速度、行业发展背景还是在中小企业经营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相似性,而哈长城市群所涵盖的城镇均属于两省内部优势力量,在强强联合的背景下,使中小企业跨区经营成为可能,并为中小企业跨区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哈长城市群内中小企跨區域发展优势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势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哈长城市群建设的有利背景下,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经济发展均有了新的机遇。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其发展壮大对经济的贡献及其主要,因此,政府及市场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哈长城市群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从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人口优化、科技进步、生态文明共建等全方位的建设规划,必然对中小企的发展给予大力度的鼓励和支持,并进一步加强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优良的环境。

2.地理区域近缘优势

哈长城市群建设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对外南依辽中南城市群,北临俄罗斯远东地区,东靠朝鲜半岛,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相呼应;对内哈尔滨、长春两地交通便捷,乘火车不到2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两个区域相连紧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由于自身规模和实力限制,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向外扩张,从而降低了企业发展速度和经营规模。但在哈长城市群建设的基础上,在空间上减少了距离的限制,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有效减少了中小企业在跨区域发展过程中原材料、产品等运输成本和运输风险,从而使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有了跨区域发展的机会;甚至在“中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基础上,使中小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走出国门,向区域外发展提供可能。

3.市场需求相似优势

作为城市发展背景和民俗文化相似的两个区域联合,在消费者需求特征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从消费者行为特征角度分析,作为“东北人”,哈长城市群内部消费者大部分具有好爽、耿直的性格,这就形成了相似的行为偏好;从民俗文化的形成来看,哈长城市群内部消费者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从而形成了消费者相似的需求特征。市场需求的相似大大减少了中小企业跨区域经营的市场开发成本,可以使中小企业以统一的模式和标准进行市场扩张。也有效控制了市场开发的风险,保持了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可能。

三、哈长城市群内中小企跨区域发展劣势

1.粗放式生产方式,产业价值低

受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历史影响,哈长城市群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大部分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经营内容主要来源于城市发展过程中,伴随传统工业产业而产生的配套项目,因此,生产方式存在传统工业典型特点,即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以密集式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为主,科技含量低,大部分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缺少产品深加工能力,属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产业价值低。

2.公共服务支撑不足

企业跨区域经营需要在信息沟通上互联互通,区域建设需求和政府及行业协会的支持态度均积极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区域内跨域经营,但在两省市之间还缺少完全透明和完整的公共服务。这就使中小企业在市场开发过程中缺少准确的决策依据,增加了经营风险。首先是缺少信息服务。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科技能力限制,缺少对市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需要合理的信息渠道,进行市场需求开发,但政府层面信息公布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时效性较差,而协会或企业层面的有偿信息服务费用较高。其次是缺少维权服务。跨区域经营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在跨区域维权过程中更是难度加大,而有效的维权机制和服务的不完善更增加了企业经营困扰。

3.缺少相对公平市场竞争环境

由于城市和区域发展建设的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形成了重工重农的客观现象,在产业布局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明显较大,而第三产业相对较少。因此形成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优势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容易向工业和农业规模企业集中,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少一定的公平性,从而导致中小企业经营难度较大,集中体现在融资渠道较窄、重点行业市场需求较少等方面。

四、哈长城市群中小企业跨区域发展建议

1.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跟随和模仿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选择的“创新”方式,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降低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亦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符合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低等现实状况。但是这种“创新”模式极易出现反复跟踪和模仿,持续落后的低水平循环状态,很难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降低企业发展速度。因此,强调在跨区域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应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在创新能力提高的方式选择中,结合哈长城市群中的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城市群建设过程中重点规划的发展领域和项目,利用政府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发展具有哈长发展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

2.提高中小企业科学管理能力

哈长城市群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借鉴中国发展速度较快区域内中小企业的管理方法,引进科学管理体制,人文关怀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力。在管理方式改革时间安排上,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企业改革;在管理方式改革的方向上结合企业家精神,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科技力量,形成适合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规划上,注重长远目标和利益的实现,从而形成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柔性管理体制。

3.构建跨区域合作服务体系

搭建哈长城市群区域内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有意进行跨区域发展的中小企业提高完善、准确、时效性较高的市场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政府支持政策了解、市场环境调查、市场需求预测、跨区域维权等专业方面的服务,降低中小企业跨区域经营风险,较少中小企业后顾之忧。增加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覆盖范围,使中小企业间共享连锁经营、转让技术、专利保护、寻找合作伙伴等更多信息,推动中小企业跨区域发展。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黑龙江省统计局,2013.

[2]《吉林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吉林省统计局,2013.

[3]赵卫东,韩娜.“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小企业跨区域合作.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6(12):32-35.

[4]袁志坚,董传军,陈建华.黑龙江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研究.统计与咨询,2016(06):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