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项纺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相继启动

2017-12-15 07:24王菲
纺织科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聚乳酸实施方案规模化

文/本刊记者 王菲

九项纺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相继启动

文/本刊记者 王菲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目标使重点基础材料高端产品平均占比提高15%~20%

今年10月~12月,入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年“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的9个纺织项目陆续举行了项目启动会,根据各个计划任务书就项目实施方案向科技部咨询专家组进行了汇报。

重点专项按照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6个方向,共部署31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 - 2020年)。其中,纺织项目共有3大类别、9个项目入围。

第一类是高品质功能纤维及纺织品制备技术,包括高品质阻燃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高品质热湿舒适纺织品制备关键技术,高保形纺织品制备关键技术;第二类是生物基纺织材料关键技术,包括高品质聚乳酸纤维及其纺织品制备技术,生物基聚酯、聚酰胺高效聚合纺丝技术,再生纤维素纤维高效低耗规模化制备技术;第三类是纺织材料高效生态染整技术与应用,包括非水介质染色关键技术,针织物全流程平幅印染技术,数字化印染关键技术。

通过重点专项的实施,目标使重点基础材料高端产品平均占比提高15%~20%,带动支撑30万~50万亿元规模的基础材料产业发展,减少碳排放5亿吨/年。

九项纺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之一)

九项纺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之二)

相关新闻:

再生纤维素纤维高效低耗规模化制备技术“国家队”组队

11月15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再生纤维素纤维高效低耗规模化制备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审议会在北京召开。14家项目参与单位共同亮相,就项目整体实施方案及四个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向科技部咨询专家组进行了汇报。该项目的整体实施将对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绿色纤维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副处长蒋志君、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暴宁钟、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李秋小教授级高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教授级高工叶永茂、天津工业大学教授肖长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张慧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王玉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庆章等领导和专家,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鑫及中纺院科技管理人员、项目组成员等共计50余人参加了项目启动会。

李鑫首先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欢迎词,并宣布了项目咨询专家组名单。李鑫表示,该项目在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整体的组织实施上都具有一定挑战,希望各参与单位能够按照科技部“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的要求,有机联系、协同推进。

蒋志君介绍了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专项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并对项目实施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他重点指出要明确项目的核心任务指标,提出解决途径及标志性成果,建立考核办法。并且在指标上要体现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对比。

项目负责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玉山代表项目组围绕项目课题分解及主要研究工作、项目实施关键节点与具体实施计划、项目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据孙玉山介绍,该项目计划通过对再生纤维素纤维产业链的诸多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再生纤维素纤维高效低耗规模化制备;显著提升粘胶纤维清洁化生产水平、增加差异化品种;使纤维产品在多领域得到高水平应用。

此后,围绕再生纤维素纤维高效低耗规模化制备的基础研究、万吨规模Lyocell纤维全国产化高效低耗制备技术开发与示范、差异化再生纤维素纤维高效纺丝及清洁生产技术开发与示范、高效低耗再生纤维素纤维应用技术开发与示范四个课题,各负责人分别就课题任务、实施方案与管理机制进行了汇报。

专家组认为:项目根据任务书要求,针对再生纤维素纤维产业面临的问题,为实现新溶剂法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技术与装置的国产化及规模化制备,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清洁化、多样化、高效低耗生产,重点研究不同纤维素浆粕性质对纤维性能与制备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纤维制造过程的成形机理等重要科学问题,开发连续浆粕混配与溶胀活化、连续薄膜蒸发脱水溶解脱泡、连续大容量干喷湿纺与高效凝固成形、高效低耗溶剂回收、差异化再生纤维素纤维高效制备及清洁生产等技术,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产化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制备与应用示范,建立浆粕、溶剂等原辅料和产品的质量和标准体系,实现高水平规模化市场应用。项目提出的“产学研用”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合理、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案基本可行。此外,专家组围绕“目标清、可考核、用得上、有影响”总体要求,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补充完善意见。

蒋士成院士表示,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应加强基础研究与后道产业链的衔接,重点解决浆粕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他同时指出,近几年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技术快速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实力,但在生产效率、能耗水平、后道应用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希望项目组能够加快技术攻关,提升再生纤维素纤维规模化生产水平。

“再生纤维素纤维高效低耗规模化制备技术”项目汇集了国内纤维素纤维行业主要高校、院所和骨干企业,涵盖从原料浆粕—纤维素原液—纤维—纺织品的完整产业链。项目成员都是行业的骨干单位,在化纤、纺织领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既具备产业化技术实施能力,同时也多是技术的直接使用方。项目的关键技术以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为主进行研发,行业内骨干企业负责实施产业化示范,技术成果转化和运用以项目成员单位为主,逐步向全行业进行技术推广。

高品质聚乳酸纤维及其纺织品规模化制备与应用项目启动

11月17日,由恒天纤维集团牵头举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品质聚乳酸纤维及其纺织品规模化制备与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宁波举行。

该项目是由恒天纤维集团公司牵头,组织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东华大学等16家单位共同申报并入选的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所属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专项,计划通过对聚乳酸产业链的诸多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实现具有低成本、高质量、规模化的万吨级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及其全产业链应用生产线,建立国际领先的聚乳酸纤维低成本、大规模产业化的技术体系,实现聚乳酸纤维产品在多领域、高水平的应用。

东华大学余木火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介绍了项目的整体内容和目标,围绕项目课题分解及主要研究工作、项目实施关键节点与具体实施计划、项目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随后各项目负责人及代表分别就课题任务、实施方案与管理机制进行了汇报。

专家组认为:项目根据任务书要求,针对聚乳酸产业链面临的问题,为实现大规模聚乳酸的国产化及规模化制备,重点研究了非粮生物质材料高效低成本制备乳酸、聚乳酸产业链中涉及的基础科学问题、以应用为目的的应用科学问题,并对高端聚乳酸产品制备技术,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项目提出的“产学研用”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合理、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案基本可行。此外,专家组围绕“目标清、可考核、用得上、有影响”总体要求,形成代表性成果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恒天集团将聚乳酸作为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之一,目前已在聚乳酸全产业链布局。旗下恒天长江生物材料公司经过8年的研发和实践,开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熔体直纺核心技术,对工艺的成熟性、装备配套、原材料适应性有很好的基础,建成并运营2000吨聚乳酸纤维生产线和第一条聚乳酸热粘合无纺布生产线,近期将建成投产万吨级聚乳酸纤维生产线。聚乳酸产品已在卫生制品、包装材料、沙障防护、纺织材料等方面广泛应用。公司已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华理-恒天生物基材料研究院,进行从乳酸到聚乳酸制品的全产业链前期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聚乳酸实施方案规模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聚乳酸的阻燃改性研究进展
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