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猎

2017-12-15 22:06王维
月读 2017年12期
关键词:暮云狩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右丞集》)

【品读】

王维的诗,空灵清逸的多,激荡热闹的少。此诗属后例。

题为“观猎”,便在无形中预设了视角的距离感,使得读者与作者站在了同一点上,遂感觉也会同步。

首一联,属倒戟句,切入不凡,既快又狠,轻巧营造出了“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势态。若按“将军猎渭城,风劲角弓鸣”来顺溜溜着写,意味就不太夺人、引人了。这种笔法,用在写文章上亦甚可取。其中,“风劲”与“角弓鸣”,可以独立理解,亦可相互佐证来读。在风之“劲”与角弓之“鸣”的相互烘托下,獵场上的紧张气氛也就油然而生——风紧呢!弓紧呢!千钧一发下猎者观者的心紧呢!还有,首联二句,亦似突兀打开的摄影机镜头,忽扑而入一人、一马、一弓或几人、几马、几弓组成的定点远焦。接下去二句,则渐次“推”出了更为宏大的场景:“草枯”“雪尽”,是静景,交代出了狩猎的时令,约系冬末春初之季。“鹰眼疾”“马蹄轻”,是动景,展现出了狩猎的过程。前者,以鹰眼的迅疾暗示猎物的仓皇;后者,则意指雪融草软、挥鞭逐兽的畅快。前四句,似独立成章,又一气呵成。分开读,是一个个焦灼的小场面;合拢看,又成一幅奔腾的大气象。乍一读,似觉关乎狩猎的状况、得失什么都没详说;再细品,又觉分明什么都详说了,也说尽了。不言而言间,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这般写法,真乃大手笔。

《观猎》的绝妙处,在于初读时,人多会着意在上四句狩猎的紧张氛围里,久诵后,方觉更佳当属接下去的两联:一个“忽过”,似叫人乍然看见一队浩荡队伍拐过某个街巷,进入了新丰市(据闻在今陕西临潼)的某个酒铺。紧接一个“还归”,承转紧凑自如,又将吃饱喝足休息完毕的队伍从酒铺的长凳上“揪”起来,浩浩荡荡,向所驻扎的细柳营(据闻在今陕西长安)开拔而去……归途上,回首先前鹰翔马奔、兽声惨烈、人声沸腾的狩猎之地,瞬息间已是声消影无、万籁俱寂了。唯见暮云接天,渐次合围。夜,缓缓漫了上来……此处的极静与前番的极闹,形成鲜明的对照与互映,真是令人读之难忘,余味缭绕。

总说此诗,开篇浓,煞尾淡,浓淡结合,意味深长;上四句热闹,下四句平静,静闹互衬,亦意味深远。例“劲”,例“鸣”,字里有余味;例“草枯”一联,乃句中有余味;例“回看”“千里”二句,又乃篇末有余味。再论首、颔、颈、尾联的起、承、转、合,井然而不乏变化。这样看来,也就难怪有位叫沈德潜的清人赞叹说:此诗“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了。

宋人苏轼在其《书摩诘蓝田烟雨图》里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画“画中”是否“有诗”,因苦无留世之作,今人无福赏读。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且不说别个,单就此篇《观猎》足可为证。苏轼有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中狩猎者那“左牵黄、右擎苍”的架势,狩猎队伍那“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气势,大可为王维此一篇诗作的注释。(杨蓉)

猜你喜欢
暮云狩猎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中秋月
夏日雨后
登太白楼
幽居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
狩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