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过程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7-12-17 04:11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白玉玲李江锋王立任跃进张国胜
航天工业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供方外包产品质量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白玉玲 李江锋 王立 任跃进 张国胜

外包过程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白玉玲 李江锋 王立 任跃进 张国胜

从外包管理工作策划、外包过程五步法开展应用、供方的分类及压缩、外包产品吃透技术工作、外包供方的二方审核、外包产品质量管控中的表格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一套流程式、可测度的制度和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稳步提升了外包产品质量。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不断强化对外包的管控力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外包管理要求。通过对外包供方的认证管理、过程管理以及绩效评价等方法的推进,以期在满足科研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实现对外包产品的质量管控。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作为航天科技集团地面设备分系统技术抓总和任务总承单位,生产任务大量依托外包。地面设备专业领域广、品种规格多的特点,使得外包较为分散;而其一次投入、多次使用、较强可维修性的特点,也使得对外包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目前“发射密度高、批生产任务重、研制任务急”的任务特点,对产品的研制周期要求越来越短。这些特点和要求为产品外协管理带来困难和风险,如何进行外包管理,提高外协产品质量,满足不断增长的型号任务需求,是研究所急需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一、外包管理内容分析

为满足大型地面设备科研生产需求,研究所制定了“保核心、保质量、保交付,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的外协管理思路。根据外包管理流程,对外包管理工作要素进行了分析。地面设备的外包管理要素主要有7项,包括供方选择、合同签订、外包产品技术状态固化、生产过程管理、外包制度完善、产品验收及交付以及外包供方的绩效评价。研究开展了外包管理工作策划、外包过程五步法、供方的分类及压缩、外包产品吃透技术、二方审核、产品质量管控表格化管理等工作,外包产品院级质量问题数量从2015的6个减少到2016年的3个,外包质量正在稳步提升。

二、外包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1.开展工作策划

根据逐年细化的外包工作管理要求,研究所从源头上进行分析控制,组织各产品总体部门分析当年度外包管理工作内容,内容涵盖本年度协作项目、验收检查项目及内容、二次外包项目、识别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制定预防及控制措施、形成本年度外包管理工作报告。外包主管部门组织所领导审查批准后全年按照策划落实实施,并在年中、年末监督检查落实情况,确保外包过程受控。

2.分类及压缩

为充分利用供方资源,形成合力,研究所组织对各专业外包供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各专业供方现有协作情况,形成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重点专业供方目录,包含型号产品合格供方、限用供方和后续培养供方。限用供方只限在历史配套定型产品、用户指定,新产品的研发中限制使用。通过对供方的分类和压缩,使得型号选择供方能够实现集中,所内可以形成合力来与供方谈判,实现与优秀供方的合作共赢。

3.外包产品吃透技术工作

从2014年开始,研究所为落实“强化外包过程管控,严格外包过程控制,强化外包供方评价审核,规范建立外包产品数据包,细化量化验收环节的数据包检查”的要求,从源头上进行挖潜,组织各专业开展重点产品的吃透技术工作。以批生产关键单机为对象,结合产品特点深入分析产品功能、工艺过程,融合运用DFMEA、PFMEA、三类关键特性、质量计划、技术状态管理等质量与可靠性工具,制定出批生产各阶段重点控制项目和验收规则,输出关键特性表、验收作业表等文件,对产品过程进行量化控制,初步探索总结形成了一种批生产质量控制的流程及控制方法。

4.外包过程五步法开展应用

研究所总结、分析外包过程要素,形成外包过程五步法,并在批生产外包项目中进行应用。主要内容是:合同文本要完整充分;制定产品的技术状态管理计划;进行PFMEA分析;制定“质量计划”; 制定产品验收计划。外包过程五步法规范了外包工作的内容,使得外包管理有的放矢,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

5.外包供方的二方审核

针对重点供方以及上年度出现质量问题的供方,以产品为主线,研究所聘请有经验的外审老师开展二方审核工作,并形成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二方审核管理办法。主管部门根据产品总体部门的年度工作策划,结合上年度供方综合评价情况,形成本年度二方审核计划并落实实施。目前已对9家供方开展了二方审核,审查产品从输入到输出一系列过程控制要素,能够有效地识别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二方审核从一定层度解决了大批量、重点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有限性的问题。

6.外包产品质量管控中的表格化管理

2010年开始,随着CZ-3A系列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的需要,为解决CZ-3A运载火箭系列靶场加注、供气设备更新问题,研究所决定以加注、供气阀件为试点,进行阀件类产品外协量化质量控制的探索。通过设计关键特性表、工艺关键特性表、生产过程关键特性表、产品验收表格的设计和处理,将设计意图和要求有效地传递到供方,并通过工艺关键特性表、生产过程关键特性表有效落实到工艺文件中,有效地指导生产,为提高外包产品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目前,已将该要求落实到数据包要求中,各型号按要求细化落实,有效指导了产品验收工作。

7.外包产品的验收和交付

结合吃透技术成果和外包产品质量管控中的表格化管理要求,研究所组织各专业众多重点产品,特别是批生产产品,识别设计关键环节、工艺易错环节,提出批生产的量化控制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产品批生产阶段的全流程中,以期实现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确保生产任务顺利完成。

三、实践效果

一是建立外包管理工作策划工作机制,形成策划—落实—检查—完善的工作内容。外包管理工作策划的开展,使得各产品总体部门明确全年重点工作、风险点,有目的性的开展工作。主管部门可根据全年工作抓落实,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关注批生产、重点产品及供方,从而提高外包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通过对供方的分类和压缩,引导和指导产品总体部门对供方的选择,从而形成合力,与供方形成共赢。根据目前对供方的分类和压缩,已形成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专业供方目录,并以红头文件进行印发,在所内进行试运行。通过近一年的运行,项目负责人开始有目的性地在专业目录中寻找优质供方,资源正在逐步归类集中,供方的分类效果已初步实现。

三是外包过程五步法开展应用,使得外包过程规范受控。研究所已在批生产型号重点项目中应用五步法,从合同签订开始,通过梳理批生产项目工作内容,制定技术状态计划,组织供方进行PFMEA分析,制定质量计划和产品验收计划,工作项目要求清楚、条目清晰、管控措施有效。从而提高了外包产品质量,2016年院级外包产品质量问题从2015年6项减少为3项。

四是二方审核为产品实现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二方审核从一定程度解决了大批量、重点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有限性的问题。

五是通过表格化管理,提高外包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制定表格化管理及验收文件,明确生产过程及验收的量化指标,提高产品生产的可靠性和总装的效率;产品的关键特性得到有效落实,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验收性;通过对产品的特性分析,得出产品的关键部件和关键特性,并通过工艺关键特性落实到生产过程关键特性中去,使产品的特性得到有效落实,产品更能满足设计的意图。

六是吃透技术工作的开展,使设计与生产结合,提升外包能力。针对外包产品质量控制问题,从效率和效益出发,选择了典型外包产品开展吃透技术,提升外包质量控制能力。

四、后续工作思路

外包管控是一项持之以恒的长期工作,需要制度保证、流程监控、过程考核。后续,研究所计划在目前工作开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制度和方法,形成长效机制,优化管控流程,稳步提高全员意识,提高产品质量,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以供方管理策划为牵引,开展外包过程五步法、二方审核及监督检查工作。结合年中、年末监督检查落实工作,确保外包过程受控。并通过工作的开展,不断调整完善外包工作策划、二方审核工作要求,使之更能够适合研究所工作需要。

二是通过对供方的评价,不断调整和完善供方目录,以产品结构树为基础,建立研究所所有专业的供方选用目录,指导和牵引供方选择,并培养供方,为型号的快速研制提供基础。

三是持续开展吃透技术工作,并将成果推广应用到具体产品上。结合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吃透技术”质量工作,重点以“六性”提升为目标。通过将“六性”工作做细、做精,有效提高产品“六性”水平,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成熟度。从系统上组织各型号和专业室识别主要外包产品,确立吃透技术课题,以问题为导向,按照任务时序链路,采用分析工具识别故障模式,突出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工艺文件要求中去。通过系统策划,将过程的不确定性逐渐转化为规范性的要求和过程控制点,逐渐实现外包产品研制过程的规范化、流程化、表格化和信息化,把质量控制点前移,使问题尽早激发和暴露在出厂前,减少返工和交付后的问题发生概率,持续提升顾客满意度。

外包管控工作需要不断探索,为满足研究所不断增长的任务需求和高密度发射的需要,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不断探索和实践,结合上级要求和自身需求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同时,将航天产品的精细化管理和量化控制要求落实到外包管理中来,并传递到外包单位,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产品质量水平的快速提升。

猜你喜欢
供方外包产品质量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一份来自客户的肯定:广日电梯获中梁地产“长期合作供方”荣誉称号
航天外包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中国船级社大力推进海外供方认可服务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外购供方质量准入管理与标准化
如何建立供方管理体系
企业竞争中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风险及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