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2-18 02:15黄波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6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中职

◎黄波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波

伴随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计算机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同时由于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与我国设立中职院校的目的相符合,也就使得计算机专业在各大中职院校中成为热门专业。本文以我国当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现状为出发点,结合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建立适应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新途径。

中职院校设立的初衷是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同时伴随现今社会及教育界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使得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成为社会的热门专业之一,但是社会以及教育界对于中职院校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这类学校的社会竞争力不够,致使教育经费﹑教师资源等各方面得不到保障,使得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方式落后。计算机专业是新兴专业,需要伴随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进行教学知识的革新,但是现今中职院校的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能与时俱进,也就使得学生接收到的知识有限。同时,由于计算机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往往需要中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及时地将知识转换为能力,但是现今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途径较为传统,不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单纯的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致使学生难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

以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的计算机工程系为例,作为辽宁省的重点中职院校和专业之一,仍然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对于语言﹑数据等方面进行理论教学,同时验证学生是否真正将书本知识进行消化的方法也是卷面考试。通过对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去向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数据,在企业校招时就已经进入到较好企业的只占10%,70%的学生进入的企业都不是心中的目标企业,剩余的20%已经转行不从事计算机专业。从数据当中我们就能看出,学校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实践工作能力,所以中职院校要及时转变教学途径,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大与社会实践﹑各个企业的合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平台。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中职院校设立的出发点就是针对部分文化课水平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或者成为社会的实用性人才,或者是以此为基础追求更高等的教育,所以部分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有限,中职入学时学生缺少必要的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专业选择较为盲目。当学习一段时间后如果不想学习计算机专业,会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想调换专业,虽然并不一定能成功,但在这个过程中耗费了精力致使计算机课业知识已经跟不上。

实践教学水平差。中职院校的设立初衷是社会实践性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实践教学水平较高,但是现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仍然停留在层次较低的理论学习,不能及时地转换知识,与社会中的计算机行业严重脱节。

以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为例,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计算机网络基础﹑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防火墙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这些课程的实践要求较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与实践相联系才能真正吃透知识。现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尤其是企业,但是单纯的理论学习是不能够满足社会及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所以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即使通过几年的专业知识学习仍然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所以为实现国家设立中职院校的目的以及提高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率,要逐步改革相关教学,注重实践水平以及与企业的强强合作。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对策分析

扩大师资队伍。在中职院校阶段,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自我意识不够,更多的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引领,所以更要注重中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一个好的教师群体能给本学校输送大量的基础人才。所以,中职院校需要扩大对本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经费划拨,以此吸引老师,为学生的知识拓展以及下一步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中职院校在扩大自身师资队伍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现有教师的教育质量和实践能力,因为实行教学改革的前提就是师资队伍的牵头。积极鼓励计算机专业的老师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加大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并引导有潜力的学生参与企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研发,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并促进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进一步了解,从侧面为学生解决就业压力。

同时,中职院校内部的与计算机相关的问题可以由本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实践运用,雇佣一部分社会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员的同时与本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相互合作,既能节省一部分费用,同时也能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践和学习的重要机会。

改革教学课程。现在中职院校教学课程的设计较为传统,难以进行革新和改变。而现今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实践性人才的需求更大,这就需要对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计进行改革,改革的前提是在相应的课程机构设置上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组织队伍进行实践操作,并积极的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接触最新的社会知识,改革的重点就是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科目设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完美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将考试范围更加注重面向学生的能力的考核。同时,在改革时也要注意限度,因为部分计算机理论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和重点,需要学生及时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课堂学习是基础,改革后的课程设计是重点,实践操作能力是考试的重要标准,注重传统教学和改革的结合,突出实践操作重点。

重视实践能力。计算机专业具有的实践性强的特点使得中职院校的这门专业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需要得到更多重视,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实践的重视程度。与此相关的主要方面包括,学校将实践能力作为考察的重要范围,与理论知识一样设置一定的考试比例。同时,学校积极地与社会著名的计算机企业相联系,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为企业输送相关人才,实现互利共赢。同时,注重实践教学是提升学习氛围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

同时,可以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注重将部分模拟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因为对于计算机专业这类实践性较强的科目而言,出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实践,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师教学课堂中加入实践模拟这一重点,如果今后能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加入到教学科目当中。这类学科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的主要板块与计划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块,引入相关的软件应用,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

科学划分科目。部分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科目划分不够科学,难以实现教学目的。通常而言,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为今后学习打下相关基础,科目划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以理解﹑明白为前提,意味着不需要设置太多无关的课程,对于学生而言需要的相关材料可以在课下进行自学,这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的同时调动了学生业余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软件的学习以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为主要的检验水平,只需选择 VB 等语言即可,其他的相关知识可以在学校教学中设置相应的辅助课程,这样既平均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水平,又能让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较为超前的学生进行学习。

设置专业模拟板块和实践板块,组成学习小组。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注重理论知识的转化﹑实践能力的运用,学校可以以此为前提,设置适应本专业的相应的模拟板块和实践板块。在模拟板块中主要对于学生的学习程度﹑能力﹑掌握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队伍划分。之后按照模拟的水平将本班的队伍进行划分,在实践板块中直接按照小组队伍进行考核,让学生在实践板块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同时能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进行的相互合作和沟通提供保障﹑奠定基础。对于在模拟板块和实践板块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和小组在进行适当奖励的同时,介绍到相关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

转变计算机模块教学。现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面临实践能力不足﹑教育经费拨付不够﹑师资队伍较少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传统的计算机模块教学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为扎实﹑自学能力较高等方面,所以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转变现有的计算机模块教学,实现传统模块教学与改革后模块教学的结合。首先教育人士要转变相关思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模块教学中,减少教学模块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中职院校计算机模块教学的长足发展。其次,计算机专业是与时俱进的产物,迫切地需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所以在对计算机模块教学进行变革的前提是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调查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中著名的计算机企业的现今技术发展情况﹑今后可能应该具备的发展技术﹑以及可能出现的技术革新。同时也要对现今的市场进行调研,发现市场中迫切需要的计算机技术,能否实现企业现有技术与市场迫切需要技术的完美结合。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转变现在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模块教学,与市场的技术需求﹑企业的技术发展﹑社会的技术发展趋势实现完美的结合和联系。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与社会的结合以及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一个方面,任何的教学改革或者模块教学方式及途径变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在转变计算机模块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发现他们的不足以及优势,包括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从这些特点出发,转变整体教学模块。同时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课堂氛围,给予学生更大﹑更多的选择权,使得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和综合思维的能力。这些教育方式的变更都是需要转变中职院校整体的计算机教学板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求之过急,有一部分中职院校在没有任何过渡的情形下对学生进行培养,短期内能得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来看,是有害的,容易使得学校和学生对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变革产生一定的误解,进而阻碍整体教学模块的转变。

完善中职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校园和企业相互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模式由来已久,这主要得益于学校既能通过企业给学生争取到实践的机会,减少实践方面的教育经费,提高本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企业也能通过学生实习,培养一部分潜在的﹑有能力的能为公司所用的员工,所以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一直被广泛应用。但是如何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深度合作是各大企业和校园面临的难点问题之一,学校和企业是这一过程的主体,需要探索新的路径。

首先学校可以对于在企业进行实践的学生进行跟踪,实行辅导员带头制,由专业老师针对学生和企业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辅导员将学生的实践情况及时地进行汇报,相关老师再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况进行变更,这在一方面可以保障学生在外实践的安全,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及时地总结,适时做出更改。其次,学校要选择较为适合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企业进行合作,明确学生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能保证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因为对企业和学生的情况更为了解,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或者保证在关键阶段进行参与,及时地与企业﹑学生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同时对于在过程中发现确实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要及时向学校汇报,由学校综合考量是否继续进行合作。在学校﹑老师﹑企业三者之间综合考虑,找到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校企合作模式起到真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仍然会在人们生活和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比重,并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所以今后的计算机专业会是各个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对于中职院校而言,设立的初衷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人才,使得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会是今后的热门专业,培养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但是从我国现今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现状来看,存在大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职院校的师资﹑教学课程设计﹑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等各个方面,所以本文也从现存的问题出发,得出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进行改革的相关措施,力争能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中职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